藏傳佛教寺廟,在顯通寺東,是一座喇嘛廟,唐時初創,明弘治年重修。大藏經閣中是一木制圓形佛壇,壇上周圍雕有波濤和十 八羅漢渡江,當中有八瓣蓮花包圍的四座佛像,蓮花瓣可打開,內雕方形佛龕,四方佛分坐在佛龕中,蓮台設有中軸和輪盤,操縱機關時蓮台旋轉,蓮花一開一和,四方佛時隱時現,這叫做“花開見佛”。 |
文殊菩薩道場---五台山,位於山西五台縣,是我國惟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道場的佛教聖地,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寺、殊像寺和羅睺寺並稱為五台山五大禪林。塔院寺的大白塔,通高75.3米,為尼泊爾阿尼哥設計的藏式白塔,為五台山的象征標誌。 |
五台主要藏傳佛教寺廟:文殊寺、鎮海 寺、壽寧寺、普樂院、目羅睺寺、台麓寺、金 剛窟、湧泉寺、七佛寺、三泉寺、善財寺、 普恩寺、慈福寺、十方堂。而且是藏傳佛教寺廟居多。→_→ |
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黃廟(藏傳)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黃廟亦稱喇嘛廟,屬藏傳佛教。廟宇有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萬佛閣、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財洞。藏傳佛教均屬格魯派,喇嘛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 |
五台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現在,五台山有黃廟8處,即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萬佛閣、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財洞。 |
五台山羅睺寺始建於唐代,明代弘治年間重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進行大規模改建,並由青廟改為黃廟,是五台山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寺內兩幢木構小樓以接待十方客人而聞名。羅睺寺過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黃教的信徒,經年絡絡不絕,它成為五台山黃廟中很有影響的一座寺院。 |
五台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文殊菩薩的道場,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聳峙,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山巒層疊、溝壑縱橫、谷河漫流、林木聳翠,盆地與山巒交錯,氣候涼爽。著名寺廟有顯通寺、塔院寺、羅睺寺、萬佛閣、菩薩頂等。 |
羅睺寺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釋迦出家前的兒子,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的羅睺羅命名的寺廟,是座黃廟,有幸第一次去就看到了開花現佛,呵呵,有緣啊 |
五台山的寺廟,總稱青黃廟。青廟是漢地佛教寺廟,為身穿青衣僧(和尚)所住;黃廟是藏傳佛教寺廟,信教喇嘛均穿黃衣,稱黃衣僧。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處為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此外,南禪寺、佛光寺、碧山寺等也具代表性。而黛螺頂則供奉著五文殊菩薩,登臨此處,稱為“小朝台”。 |
羅睺寺,原名落佛寺,古傳文殊曾經落燈顯影在此處,故建寺紀念,以寺名之。為黃廟十大寺之一,在靈鷲峰下,裏面以唐代留存的一對石獅最有名,此獅形式古樸而渾厚,為五台山各寺之冠。後殿還供"開花現佛",為一整木雕刻而成,轉動機關,花瓣開合,花中有佛,見心見性。 |
周圍有了顯通寺和塔院寺,羅睺寺被冷落了許多,而且進寺的道路拐彎抹角不容易被發現。但這樣也有好處,人很少非常的安靜適合參觀。門口收門票的小夥找錢時數著一張張一元紙幣,我原以為喇嘛都是西藏的呢就問他是不是說的藏語,他說是蒙語,哦! |
清凈,沒有旅遊團,門票絕對不是15元,記得好像也就5元的樣子。裏面的特點是:“開花現佛”,每逢重大節日才會舉行的一種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