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免費景點,地處市區,交通方便。坐公交到西門站(劉天華故居站)再往回走一點就是了。在文廟與原西門車站之間,故居兩邊是寬闊的街道和現代化的樓房,四周草木茂盛,綠化很好。而它本身矮小古舊,灰瓦白墻,隱在車流和樹木中是那麽不顯眼,很容易忽略掉。有關劉氏三兄弟兄弟,景點簡介裏寫得挺詳細,我這裏也不多說了,只補充一句:原來是劉半農創造了“她”、“它”兩字,由此即可證明他們的影響力了吧。 我坐公交經常經過,一直很想去瞧瞧。終於,那日閑來無事去看了看。本來以為頂多也就幾件房幾句簡介,一會就能看完了,結果卻是在裏面流連忘返了好一陣。看來真的是心理預期低一些就容易有驚喜。二進十間的房子,每人一間臥房,客廳,書房,廚房,他們父親的小私塾,母親的紡紗間;三個小庭院,院子裏有桂樹,竹子,井,石墩,曬醬台。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每間房的窗戶開出來都對著一棵綠樹,陽光從枝葉間緩緩照進來,是一種能讓人安靜專心做學問的環境。讓我想起了另一位五四時期的文人——朱自清的故居。他們的故居是那麽神似,一樣安靜,一樣不起眼,也一樣孕育出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作品。或許是那個時代的緣故,亂世出英雄也出人才。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或許也該多去這些地方走走,去除浮躁,靜下心來專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建議有空去江陰的話可以去看看,花不了太多時間,卻能帶來一些思考,一些感慨。 最後借劉半農先生的詩來感受一下他對家的記憶和感情: 夜裏起了暴風雨,我從夢中驚醒, 便想到了我那小院子裏,有一棵正在開花的桂樹。 他正開著金黃色的花,我為他牽記得好苦, 但是輾轉思量,終於沒法兒處理, 明天起來,雨還沒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