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活三裏北首的雲步橋,原來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這裏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為雲霧籠罩,因此楊承訓題名“雲步橋”。 |
這裏本應是一處壯觀的飛瀑,可惜,我的泰山獨行不是豐水期。 俯瞰下面的一座小橋,其實這就是著名的雲步橋。 |
雲步橋原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這裏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為雲霧籠罩,楊承訓題名“雲步橋”。溪水奔流而來,濺珠迸翠、化霧生雲,蔚為壯觀。橋周圍有“月色泉聲”、“雲步躋天”、“聳壑昂霄”、“氣象巖巖”等題刻50余處,真草隸篆,體法各一,琳瑯滿目。 |
不同於南方的婉約,俺們山東泰山的瀑布咋看都有壯士斷臂氣壯山河的豪邁! |
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連接了泰山的道路,否則泰山的路就一路直上南天門啦。這裏更多的是一種靈氣,山泉在這裏集中,又形成一道飛瀑,讓遊人有少許的歇息。 |
9月3日,我和朋友去登泰山。在登山途中,遇見一挑夫。他看上去有六十多歲,後經證實確實是六十二三歲的年紀。身高不足一米七,重不會超過110斤。看他的樣子,好讓人生憐。自然遇上他,我們就一起登山,不願意和他多講一句話,生怕多費他一絲力氣,影響他登山,在登的過程中,走“之”型台階和換氣,當時我和朋友想為什麽走這樣的形狀,研究來研究去,為了緩沖直上直下的距離,換氣為了減輕自身壓力,可以省些力氣,真是做一行,精一行。到後來,我和朋友了用這樣的方法,減輕一些累。他挑六只很大的西瓜,估計有八十斤重,經打聽是二毛錢斤,挑到山頂,大概二十元吧。在途中,很多人要幫他挑,他不願意。而是向眾人說,如果你們真的憐我,可以給我一些錢,多少無所謂的,這時候許多人摸口袋,多少不等捐給老人。我想老人可能一直是挑夫,挑夫是他的職業。可是他老了,還在堅持,為什麽,為了生活。他的生活費真是血汗線,希望登山的人,如果遇見他,給他捐一些,哪怕是一分也好。我們不介意一分,可對他呢,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是眾人的力量,讓他生活好些。照片就是遊客給他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