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皮膚,七分靠清潔,三分靠保養。洗面奶、洗顏粉、手工皂、潔面摩絲,哪個最溫和?有關潔面的疑問,一網打盡: 1、總覺得毛孔不幹凈,有白頭和黑頭,像我這種情況應該選去油力強的洗面奶嗎? 黑頭和白頭,是皮膚角質代謝物沒有被及時清理,堆積在毛孔中成為半固化的油垢,它們往往根栽的很深,通過洗臉根本無法拔出。而去油能力強或宣稱專為油性設計的洗面奶,只能將皮膚表層的角質間負責保住水分的脂質洗掉。對於黑頭和白頭毫無作用,還會讓皮膚更幹燥,應該選溫和的中性或弱酸性的洗面奶。
就成分配比來說,潔顏粉比洗面奶和洗面皂更溫和。潔顏粉的成分比較單純,屬於純質的界面活性劑粉末。因為不含水,不易滋生微生物細菌,相對的防腐劑用量就少。而且,因為不需要加入營造質感、觸感等和清潔力無幹的多余成分,所以相對來說成分更單純,也更安全。
用洗面奶是為了清潔肌膚的,除了清潔之外的訴求和賣點,只是營銷中的手段。洗面奶在皮膚上待著的時間通常不會超過2分鐘,你能指望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洗面奶給皮膚帶來什麽驚喜呢。只要它能做好溫和地帶走臉上的汙垢就夠了,其他的美麗期望還是留給後續的保養品來負責吧。
有一定的道理,但香料有很多種,有植物的也有化學的。不管是哪種香料都是容易引發皮膚敏感的添加劑,添加過多的確容易引發敏感。但不知道你說的香香的有多香,你可以試著換個香味相對較淡的洗面奶。這樣既能滿足嗅覺,對皮膚也更好。
因為pH值決定了洗面品的酸堿度。而堿性洗面品(pH9~10)對皮膚肯定是不好的,只有中性和弱酸性的洗面奶,才是既能清潔又不會刺激和破壞肌膚皮脂膜的好的清潔產品。
從各種文獻資料、皮膚科學的論點來看,堿都會溶解角質蛋白,不利於肌膚的菌叢平衡。所以,老容易狀況百出,常常會有起疹子、幹燥粗糙等問題,所以,一定要選擇中性、弱酸性洗面品。
可以少用一點。目前廣為流傳的一枚硬幣或一顆花生的用量,都不夠嚴謹。因為洗面奶種類很多,有堿性、酸性、中性,還有膏狀、乳狀、凝膠狀,不能什麽都用一枚硬幣或一顆花生米搞定。
最好的洗面奶用量,是根據你自己的膚質,以及季節的變化來定。如夏天,可以多用一點,冬天就少一點。晚上可以多一點,早上就可以少一點。你的皮膚狀況,早上可以嘗試不用洗面奶,只用清水多洗幾次,一周下來看看,如果沒有不適,就可以長期堅持了。
首先要選擇中性或弱酸性的洗面產品,其次用量不要過多,至於量是多少,要根據自己的膚質和經驗來判斷了,你可以通過一周的實驗來做判斷。洗面品選好後,第一天用你平時習慣的洗面奶的用量來洗臉,洗完後感覺一下臉是否幹燥,之後不搽任何東西,待幾分鐘,如果明顯感覺臉幹幹的,還有泛白的現象,就說明洗過頭了,要減少產品用量。然後第二天洗臉時,用量減少,再依照第一天的方法看情況。不行再減用量,直到哪天皮膚感覺稍有緊繃感,不非常滋潤(代表沒洗凈),也沒幹燥緊繃,就是最適合的用量,堅持使用就OK了。
“起泡程度”不絕對等於“洗凈效果”。清潔劑的種類多元,以酵素為例,酵素沒有起泡性,得加清潔劑才會起泡。所以,是否洗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度也沒有洗不凈,要以洗完後肌膚“稍有緊繃度”來衡量。
現在市場上的洗面皂未必是傳統意義上的Soap(皂),而很可能是Cleansing Bar(清潔塊)。 目前洗臉產品大致可分為偏堿性的洗面皂,中性或弱酸性的洗面乳。兩種都可以做成塊狀、乳液狀、乳霜狀、粉末狀、水狀摩絲、含磨砂顆粒。所以最後外觀會成為:洗面皂、洗面乳、洗面凝膠、洗面摩絲、洗面粉等等。因此,宣稱無皂堿的洗面皂,其實未必是Soap(皂),既然不是皂,當然不會有皂的堿性特點了。而無皂堿和弱酸性,其實都是在強調產品區別於傳統的堿性很強的皂,換種說法,其實這種Cleansing Bar(清潔塊)只是做成了塊狀的洗面乳而已。如果你只想試試懷舊的皂的感覺,用用也未嘗不可。
就皮膚學來說,9歲以下的寶寶皮脂腺尚未發育完全,毛孔不會冒出油脂,只用幹凈的溫水洗臉、洗澡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用專門的清潔產品。既然清潔產品都是給皮脂腺發育完全的成年人用的,寶寶專用清潔產品,媽媽是可以使用的。
上面的問題,已經解釋了現在流行的強調弱酸性的洗面皂,本質上還是洗面乳,只是做成了塊狀而已。這類產品,任何膚質都可以嘗試。所以,你需要確定的是要買的洗面皂的pH值,是堿性還是弱酸性?而如果是貨真價實的堿性皂類,是不適合任何膚質的清潔的,包括油性肌膚,因為皂的堿性偏高,家中的洗衣皂、香皂都屬於這種,洗完後皮膚有緊繃的幹燥感,大家肯定是深有體會。平時洗洗手、洗洗衣服也就罷了,洗臉還是算了。
冷質只是制造香皂方法的一種,和品質、溫和沒有關系。上面已經提過,皂類的特點就是絕對的堿性(pH9~10),對皮膚的刺激性大。無論選用什麽油脂,天然的、有機栽植的、營養豐富的、羊等動物的,都不會改變它堿性的特點。
不是貴不貴的問題,是不必要添加太多的修飾劑與滋養護膚的功效性成分。洗面乳的優缺,不能用價格去評斷。基本上,價格決定的因素很多,不只是在有無添加護膚成分、功效性成分的差別。原料品級的高低,原料的用量比例,包裝材料等,都會成為最終的成本。
要選弱酸性(避免洗去皮脂膜)、無防腐劑無香料(避免刺激皮膚)、無皂堿無SLS(避免傷害角質蛋白),還要天然的、胺基酸的、植物性的界面活性劑配方。
想要清潔毛孔,需要的武器是泥膏類的清潔面膜,每周兩次在洗澡後敷上清潔面膜,洗掉後,不塗任何保養品,讓毛孔自由呼吸,讓毛囊內的油脂腺能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工作。
水要溫和,與皮膚溫度相同最好,最忌太熱或太冷。洗面奶用量要少,越是問題皮膚,洗面奶的用量越要少!怎樣才算少的剛剛好?少到幾乎不起泡的程度,那才是真正敏感型肌膚得做的基本功。
油性膚質的確應該定期去角質,但並不需要天天去角質。磨砂去角質,是在洗臉之後做的。磨砂顆粒放在洗面乳中,只能取按摩的價值,而非“去角質”的效用。所以要選擇圓珠、柔珠類不會刮傷皮膚的顆粒。如果經濟允許,最好單獨買一支去角質的產品。如果非要二合一,建議每周用兩次,避開眼睛按摩1分鐘左右,洗掉。
是的。歐洲的水質硬,含較多的礦物質。礦物質會與洗面品成分發生作用,產生不溶於水的沈澱物,殘留在肌膚上,所以這種洗臉方式才會在歐洲流傳。但我們的水並沒有歐洲的硬,擦拭動作產生的摩擦,也會給肌膚帶來負擔,不建議長期使用。
不是洗面品的問題,而是你洗臉的時候,太過註重臉的清潔,而忽略了皮膚和發際交界的地帶,殘留的洗面奶長期洗不幹凈,就誘發了痘痘。建議你在洗臉盆前掛上一面鏡子,一邊洗一邊照鏡子看看發際、耳後等隱秘地帶,是否洗幹凈了,不要怕把頭發和衣服弄濕了。
含珠光,是因為加了珠光漿,並不是熒光劑。這種和珍珠沒有一點關系的修飾劑,對清潔和皮膚沒有什麽好的意義,所以說如果能選不含珠光感的洗面奶是最好的。
起泡和潔凈力的關系不是成正比,再強調一次,洗完臉肌膚有微緊繃的感覺才是對的,太滋潤是沒洗凈,太緊繃是因為清潔力過強。高起泡力的洗面乳,在手心搓出泡沫後使用,在臉上充分按摩約一分鐘就夠了。若用的是酵素去角質洗面粉,那麽按摩停留的時間,最好拉長到3分鐘以上,才能發揮酵素溶解角質的作用。而如果是含有果酸、水楊酸之類的洗面乳,想要達到去角質的作用,一樣的是要3分鐘以上才好。
潔面摩絲靠的是包裝瓶的設計,水質產品壓出來直接變成了泡沫。你用得太快,可能是太喜歡泡泡的感覺,每次都壓得太多了。和其他潔面品的使用方法一樣,潔面品的用量要合適,不要太多,要以洗完臉,臉部稍繃緊為好。有些潔面摩絲的品牌,會推出潔面液的替換裝,你可以省掉買瓶子的錢,只買裏面的內容,只要你的瓶子還能壓出泡沫就好。
前面的問題有提到關於洗面皂、洗面奶、潔顏粉的防腐劑、pH值的問題,簡單來說,皂是最不建議大家使用的洗面品。相對來說潔顏粉和潔面摩絲,添加的防腐劑更少,甚至有的品牌不加防腐劑,所以刺激性更小,也更溫和。pH值,需要具體針對產品來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