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到過澳門的遊客,特別是喜歡舞文弄墨的文人騷客,總不忘說澳門地方太小。我也躲不過這個套路。澳門地盤確實太窄小,打個不客氣的比喻,還不及新疆高山名湖喀納斯湖面的二分之一!她像大海中一葉小舟,如大宅門裏一個角落,似大人懷裏一隻小兔,讓我這位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尤感強烈。 幾年來,我雖不敢說踏遍了澳門三個島嶼,但澳門半島方圓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南起新口岸的觀音像,北到與珠海毗鄰的關閘;東臨外港灣,西至媽祖廟,無不留下了我繁密的腳印,並引發出我不盡的思索和感悟來。 位於澳門文第士街一號的“國父紀念館”,原是孫中山的元配夫人盧慕貞的寓所。盧慕貞及兩個女兒孫嬿、孫金婉就長期生活在澳門,直到生命的盡頭,至今埋骨於澳門這塊土地上。澳門不但養育了偉人的親眷,更養育和成就了偉人本人——澳門是接納過中國近代第一偉人孫中山的地方。孫中山12歲時離開老家廣東香山縣翠亨村,到外面世界去闖蕩,見到的第一座城市是澳門,第一次接觸到西方文化也是在澳門。正是這小小的澳門,使他胸襟豁然開朗,“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從此拉開了他艱難而輝煌的人生大幕。 位於澳門下環區龍頭左巷的鄭家大院,它是被稱為中國近代“揭開民主與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家”鄭觀應的舊宅。鄭觀應于19世紀末葉在這裏寫成的鴻篇巨著《盛世危言》,曾震動朝野,傳頌久遠。對後來的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毛澤東等,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我到過位於澳門蓮峰山下提督馬路上的蓮峰廟,1837年9月3日,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等人的陪同下,曾駐節這裏,督查過澳門的禁煙壯舉。 我去過400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陸澳門時第一個見到的神廟——媽閣廟; 我還多次拜訪過始建於1637年揉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風格的大三巴牌坊; 我瞻仰過葉劍英的故居,查找過康有為的府上,搜尋過“中國莎士比亞”湯顯祖留下的足跡…… 誰說澳門太小?澳門的山水亭舍與歷史的牽連太多,它貯積了太多的朝代,它彙集了太多的偉人,飽攬上千年歷史風雲於胸中,縱橫歷代風流人物于掌上。它像一艘“胸藏萬匯憑吞吐”的巨輪,承載著悠悠歷史歲月,演繹著漫漫風雲變幻。 我欣賞過無數場具有世界頂級水準的藝術表演,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音樂節和藝術節,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著名藝術家,把一台台古典的、現代的、東方的、西方的音樂、舞蹈、戲劇奉獻給澳門觀眾,仿佛是一道道鮮美絕倫的藝術大餐,讓人回味無窮。 我逛過澳門各式店鋪,每一個商店都像一個收羅備至的萬國商品博覽會,日本醬油、臺灣番茄、美國燈泡、法國香水、越南大米,等等,看得人眼花繚亂。 漫步澳門街頭,如同穿行在多種語言文化的走廊裏。澳門是個“三言四語”(中文、英文、葡文,粵語、普通話、英語、葡語)通行的地方,澳門人大多都有兩個以上“舌頭”。語言情結使澳門人通達四海,廣結善緣。 置身澳門,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嘴巴,總有應接不暇之感。幾乎每個月都有節要過,都有賽事可看,都有頂級水準的藝術可享受。正是這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跨越疆界的聚集交流,讓我時時感受到中西合壁、多種文化共存共榮的特色。 誰說澳門太小?澳門像一個濃縮的世界! 城不在小,有容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