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後廟。整座廟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觀音閣4座主要建築。1874年、1875年,媽閣廟先後兩次遭受火災,由居民集資,於1875年開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樣子。每年春節和農歷3月23日娘媽誕,媽閣廟香火至為鼎盛。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都會前來拜神祈福。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包括媽閣廟前地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媽閣廟為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初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後廟,位於澳門的東南方,枕山臨海,倚崖而建,周圍古木參天,風光綺麗。主要建築有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殿堂。廟內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媽祖,又稱天後娘娘、天妃娘娘,人稱其能預言吉兇,常於海上幫助商人和漁人化險為夷,消災解難,於是福建人與當地人商議在現址立廟祀奉。主要建築媽閣廟包括弘仁殿、“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觀音閣等建築物。明朝時本名“天妃廟(宮)”,至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時增建山門,額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祖閣”,又有另稱“正覺禪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