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廉若公園位於澳門半島的中部,東望洋山的北麓,羅利老馬路與荷蘭園馬路的交界處,總面積1.78公頃。園內景色如詩如畫,儼然一幽雅、秀麗、恬靜的江南風光,頗具蘇州獅子林的格局,給人一種“小中見大”的感覺,是港澳地區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韻的公園。盧園原是澳門富商盧廉若的私人花園,原名“娛園”,始建於1904年,1925年正式建成。1973年由澳門政府收購後重建為公園,1974年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命名為“盧廉若公園”。從正門進入公園,是一座書有“屏山鏡樓”四個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圓形拱門,兩旁是長滿鮮花和翠竹的林蔭小道,參天的榕樹、成片的竹林、盛開的鮮花掩映著樓臺亭閣、曲徑回廊、池塘橋榭、流水飛瀑、假山怪石。園內景點分佈得當,景色錯落有致。假山堆成的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崢嶸百態,涓涓流水從假山頂部跌落,形成五疊瀑佈,水流又註入假山腳下的小池塘,一位用巨石壘成的古代美女玉立池中,池邊垂柳依依,池內水明如鏡,白蓮搖曳,成群的非洲鯽魚遊來遊去,圓圓的荷葉和橫跨其上呈弧狀彎曲的九曲橋相映成趣。全園以“春草堂”水榭廳為建築主體,通過堂前水面周圍的石徑將各景點連成一體。春草堂雖是典型的中國建築,但房屋的外墻卻采用瞭葡萄牙人喜用的米黃色,並配以白色線條,12根廊柱也采取哥特式建築形式,柱頂上修飾的是白色歐式花紋,而瀕臨水塘的平臺上坐椅式欄柵則是中國人喜歡用的鮮艷的大紅色,使人體會到這座中國建築物上反映出來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痕跡。盧廉若公園的景色在澳門眾多公園中一枝獨秀,1992年被評為澳門新八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