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都經過烈士陵園,每天都能看見那個造型特異的紀念碑,但是我從來沒有到烈士陵園裡走一走。清明節將至,又趕上星期天,過去看看。 烈士陵園位於北環大道和彩田路交匯處,占地約有六、七萬平方米,陵園正中央豎立著紀念碑,1986年落成。朝南的碑面,深圳著名的革命傢曾生同志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如今的年輕人知道曾生的越來越少瞭,想當年,馳騁惠州深圳東莞的東江縱隊總司令就是曾生。紀念碑下面,新放瞭許多花圈,有深圳大學的,有新安中學的,有公安局特警支隊的,鮮花盛開,慰藉逝去英雄的靈魂。烈士陵園四周柏樹常青,無比肅穆,唯有北環大道嘈雜的車聲不斷。 烈士陵園裡人很少,轉瞭一圈,坐在樹蔭下,仰望紀念碑,思潮起伏。 要不是看瞭網絡上的留言,或許我還不會到烈士陵園來瞻仰。網上留言說,11點鐘有龐大的反日聚會,我要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11點瞭,還靜悄悄的,沒有什麼人來,我立刻想到自己把時間記錯瞭。 沒有人不要緊,不妨礙我反思日本侵華的簡要歷史。早在封建社會,日本是中國的藩屬,中國強大的物質與精神文明征服瞭日本。日本人謙虛地向中國學習,他們的宮殿模仿中國,他們文化的核心表征文字也來自中國。但是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日趨腐朽,逐漸地淪為西方帝國的殖民地,這給日本朝野震驚不小。美國人佩裡同樣依賴船堅炮利敲開日本大門,從此,日本放棄傳統的中國文化,徹底地向西方學習。福澤預吉等學者積極主張“脫亞入歐”,於是他們掌握瞭殘酷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一種弱肉強食的理論,加上傳統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民族短時間內就實現文化心理轉型,整個民族都成為道地的“香蕉”民族,黃皮膚,白心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加速發展,軍國主義甚囂塵上,從這個時候起,他們死命地盯上瞭積貧積弱的中國。 早在明清,日本倭寇即時爾侵略我國沿海,大肆搶劫。19世紀60年代,日本借口漁民糾紛,對臺灣進行侵略,拉開侵略中國的序幕。1894年甲午海戰中日進行海上實力大交鋒,慘敗,臺灣割給日本。此時,日本已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帝國,加入到西方殖民者的行列。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有日本。1904-1905年日俄戰爭在東北進行。一戰期間日本以戰勝國的姿態接管德國勢力范圍山東,逼迫段祺瑞軍閥政府簽訂二十一條。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變,侵略東北;接著,以《塘沽協定》等不平等文件向中國內地滲透;1937年日本認為時機成熟,掀起長達8年之久的侵華戰爭,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 3500萬中國人死於戰爭。 一部中日近代關系史,就是一部日本侵華史。不過時間的力量強大,歷史正在被逐漸湮沒。日本人憑借其經濟實力,不斷希圖擺脫其“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國際局面,一心妄圖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同時歪曲中日關系的右翼教科書不斷得到批準,日本也一再掀起對釣魚島的主權訴求。 日本侵略東北長達15年,這樣的歷史自然從小在我的心理埋下陰影,讀書漸多,對日本瞭解越多。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對日本的文化學剖析可謂精當,日本人表面謙遜有禮不失菊的特性,而骨子裡則絕對是武士道侵略成性的長刀式殘酷。日本念念不忘侵占中國的戰略企圖,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忽視。 在今天的和平時代,訴諸武力解決問題是愚蠢的,但韓國人給瞭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戰後,韓國人自發地拒斥日貨,不買日本車,不看日本電視,借著世界經濟發展大勢,韓國人制造瞭自己的奇跡,大宇、現代、三星等等成為世界性品牌。早在20世紀初期,中國就發生過多次抵斥日貨行動,而今天,我們無論如何不應該放棄這項最偉大的戰略戰術。日本有錢,但在共產主義社會沒有到來之前,無論國內還是全球范圍,經濟總是從屬於政治的,所以,有錢不能代表一切,許多事情是用錢做不到的。 在烈士陵園靜坐瞭好久,我喧鬧聲包圍的一片寧靜中,我希望新一代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沒有歷史感,將讓我們重新犯同樣的錯誤。太陽照耀著我,我發誓,從2005年4月3日始,至死抵斥日貨,不買日貨。我們即使不做獵人,也不能再做農夫,我們要記住,蘇醒過來的毒蛇依舊會咬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