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愛逛老東門,與本城另一大商圈華強北相比,此處更具休閑性。到華強北一般是要買東西的,而到東門步行街主要就是玩,看電影啦、掏碟啦、打電玩啦,還有就是吃吃喝喝。 外圍:牛排館和回轉壽司 東門中路上,有一間“豪客來”牛排館。在今年初去福建之前,我以為是一般的西餐廳。在福州,我發現當地有許多專門做臺灣風格“牛排”的館子,價格相當於深圳的一杯咖啡,內容卻還算豐富-最大的意外是:居然比正兒八經的西餐牛扒好吃得多。 豪客來就是這樣一間百姓口味的牛排店,要一個黑椒牛排套餐,五成熟就夠瞭,汁很濃,肉也嫩,價格也不會讓你心疼。 深圳戲院門口的那傢回轉壽司,空間非常小,但生意卻不錯。太陽廣場開業前戲院火爆過一時,吸引瞭大批少年看電影打遊戲,然後就是吃壽司。我試過的蕎麥冷面和天婦羅非常一般,但這傢店的壽司和前菜還算不錯,飯團甜中帶酸,小孩子愛吃。 主街:太陽、東門兩大美食坊 國內第一傢麥當勞在東門的西頭,二樓還開瞭個“麥咖啡”-東門之大,卻沒有一間像樣的咖啡館,不能不說遺憾,麥咖啡雖是快餐格局,聊勝於無瞭。 除瞭麥當勞,這條街上還有必勝客、肯德基和什麼熱狗店,都占據著顯要位置。麥當勞對面是太陽廣場,樓下有一個小小的“天使冰王”,不註意的話看不到。 太陽廣場五樓的美食坊可能是深圳碩果僅存的美食廣場之一瞭,另一個是為食歡樂城。太陽美食坊的興旺緣於太陽數碼影院和電子遊戲廳的火爆,情侶們成雙成對,少年們三三兩兩。美食坊的東頭是涮涮鍋,這是一種相對簡潔化的小火鍋,一人一鍋,涮些肥牛金針菇粉絲之類,價格不貴,環境尚可。其它食檔還有龍須糖、日本拉面、壽司、印度薄餅、過橋米線、潮汕魚蛋等,水準都還過得去。我吃過的花生醬薄餅、日式拉面和生滾牛肉粥都還不錯,米粉和壽司比較一般,“麻辣燙”的東西看起來挺漂亮,隻是味道沒有街邊的刺激。 位於大十字路口的東門美食坊,包括必勝客、花田傢壽司、百味亭和蕉葉泰國菜,都是有一點規模的。必勝客照例是青少年們熱衷的,經常會排隊;而百味亭裡也往往是學生仔多過成年人,穿著校服的小情侶們似乎不太在乎價錢的高低。這裡比太陽美食坊的消費高一些,沒有那種開放式的小食檔,環境和氛圍不同,如果逛街累瞭,到這裡休憩一下也好。 邊緣:味千拉面和樂園牛肉 東門茂業百貨樓下有一間“味千”面館,我在這裡第一次品嘗瞭日本風格的面條。“味千”標榜的骨湯是不錯的,濃而白,類似於魯菜用的奶湯。據我觀察,撈面的師傅先在碗裡放瞭一點白色的油脂,莫非是豬油?不得而知,反正湯是因此而變香的。日本面還特別註重面碼,但他們的叉燒並非是真的叉燒,而是用豬梅肉鹵出來的。我愛吃的是豬軟骨,一種帶著很多筋的鹵肉。如果是兩個人吃的話,一人一碗招牌味千拉面,再來一份豬軟骨,過癮。 “味千”的隔壁就是“樂園”,樂園牛肉店以牛丸出名,但店面不像本地的潮泰那麼大,更像一個茶餐廳。東門“樂園”有全牛系列的邊爐,也有簡單的牛丸粉面或者炒牛河,我對鹵牛雜感興趣。據我觀察,似乎吃粉面雲吞的人多一些。 小吃:碗仔糕和小丸子 1998年以前的老東門,隻是一個倒騰便宜貨的燈光夜市,狹窄的街巷內到處是地攤兒,假古玩、翻版碟、炸羊肉串、榨甘蔗汁一個挨一個。老街的東頭立交橋下面有一個專賣豬紅湯的檔口,可能很多人都吃過-那就是當年最火爆的東門小吃瞭。東門重建之後,那個位置空瞭很長時間,賣豬紅的大概搬到街對面瞭,在一間茶餐廳門口仍可看到豬紅,還有油炸的蝦餅、潮汕的反沙芋頭。 現在,在那個位置上是一個專門賣廣東早茶點心的食檔,有蝦餃、粉果、馬拉糕、叉燒包和碗仔糕之類,我愛吃這裡的碗仔糕,裝在塑料盒裡,有黃白兩種。過去一傢,有一個小小的旺旺燒烤,自稱是臺灣分店,不知真假-不過烤秋刀魚、烤茄子還是不錯的。 靠近深南中路一側的所謂“女人大世界美食一條街”,有一個“新疆 餅”小檔,這裡的和別處不太一樣。一般的 都是很大很暄,似乎是加瞭大量發酵粉的,而這裡很薄,中間很脆。 在大十字路口向南的那條騎樓街上,有一些賣鐵板魷魚、珍珠奶茶、榨甘蔗汁的,鐵板上的油基本上看不出本色的,甘蔗汁開始是好的,後來換瞭一種機器,可以摻水而讓顧客看不出。有兩傢“日本小丸子”,把面漿和魷魚末炸成丸子,再刷上糖漿撒上紫菜末,還可以要一點青芥,裝在紙盒裡讓人拿著吃-我一直覺得這是小女人的專利,男人不好效仿,但有一天偶爾吃瞭一顆之後,現在也不介意和那些穿著吊帶裝的半大孩子一起排隊等候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