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亙在深南路和紅荔路之間的華發路食街很出名。這條街在華強北一帶本來是寂寞偏僻的,但現在不同瞭,南有銅鑼灣廣場,北有群星廣場,中間這段食肆林立,入夜後更是燈紅酒綠…… 陜西面食
提起華發北,我總是先想起“三元”酒樓。在沒有銅鑼灣、群星和萬佳的時候,三元就出現在華發北路上瞭。應該說,華發路最後發展成一條食街,跟三元、明香這些始作俑者是分不開的。三元經營的是陜西面食,另外還有烤鴨,以前還搞過“餃子宴”。說實話,後面這兩樣不算高明。有一個時期我中午常到三元吃面食,幾乎成瞭食堂。人不多,東西也不貴,好像茶位也是免瞭的。叫一碗岐山臊子面,一籠地軟包子,或者吃一點雜糧,黃米油糕、蕎麥涼面之類,吃完後慢慢喝點茶,再去上班。 後來在華發南路上出現另一傢陜西面食店——從中航搬過來的“老安傢”,我第一次吃他們的羊肉泡饃,感覺非常好,向許多人推薦過,遺憾的是後來發現不是每次吃都那麼好。但老安傢的甑糕不錯,他們的面條似乎更筋道,臊子也有風味。 民間煨湯
瓦缸煨湯館在華發北一出現就走紅瞭,江西菜加傳統煨湯,引來吃客無數。好像過瞭一兩年就在不遠處又開瞭一間分店,生意還是那麼火。 喝慣瞭廣東的煲湯,這種用大瓦缸燜烤出來的湯讓人覺得有新意,把湯煲用錫紙封瞭口,在大瓦缸裡用碳火慢慢烤,確實更原汁原味。蓮藕排骨湯、黃豆豬手湯也算得上價廉物美。南昌菜本來不出奇,但諸如井岡山煙筍炒肉、洞庭湖梨茼炒臘肉這樣的小菜還是讓外省人有些想像空間的。另外南昌的板鴨和炒粉也是值得一試的。 粵菜海鮮
明香酒傢也是華發路上的元老,和民間瓦缸煨湯一樣開瞭兩間店,門口是一大片海鮮水池,種類相當齊全。 明香基本上是以海鮮菜為主,但傳統的粵菜也很全。吃海鮮無非是清蒸、白灼和椒鹽,基圍蝦適宜清蒸,或者也可以蒜蓉開邊蒸,扇貝最好是蒜蓉粉絲蒸,帶子豆豉蒸,蟶子爆炒,桂花魚清蒸……這些其實不用說瞭,海鮮的吃法是差不多的,但明香的火焰蝦值得一提,大概是先油炸後再鹽,口感非常酥脆,比之傳統的白灼另有風味。明香的生炒煲仔,諸如田雞煲、黃鱔煲、魚頭煲等都可以一試,這種煲是用小號鐵煲生炒大蒜、薑片、洋蔥和青椒,再加主料翻炒加蓋燜熟,頗有廣州特色。 麻辣川湘
華發北路的巴蜀飯莊,早期是以雞煲為招牌的。雞煲在深圳最火的那兩年,加加雞煲店和巴蜀飯莊在華強一帶都是很有號召力的。巴蜀飯莊的廚師就在店門口現場制作雞煲,走過的人都要看一看,眼睛裡是紅紅的爐火,空氣裡是作料的香味,這是一種很好的廣告,尤其是在冬天的寒風裡,讓人忍不住產生占有欲。 雞煲的做法和廣州的生者煲仔略似,都是在煲裡爆香蔥、薑、蒜,再下主料翻炒燜制,不同的是雞煲的分量要大得多,味道也辣得多,而且一般以添湯打邊爐作為結局。巴蜀飯莊的雞煲加板結的火鍋底料來調味,不知算不算一個竅門? 在巴蜀的對面有一傢湘菜館,名字一下想不起來瞭。這傢店在華發北的年頭也不少瞭,左鄰右舍都換過瞭,它還穩穩當當地在那兒,可見是有特色的。我吃過這傢店的口味小龍蝦,喝過缽子湯,都很便宜。 在三元原來的一樓位置上,新開瞭一傢湘菜館,這傢店原來在上梅林,店面很小,生意卻奇好,門口常有排隊的人,這在梅林一帶屬於異數。我吃過這傢店的稻草鴨、小炒肉,沒有達到期望值,不知新店能否讓我如願呢? 江蘇小吃 許多人弄不清江蘇菜和浙江菜的區別,以江浙菜統稱之。其實區別還是有的,蘇菜以揚州菜為核心,而浙菜以杭州、寧波菜為底蘊,口味上有相通之處,但各有各的代表菜。蘇菜以紅燒獅子頭、鹽水鴨和大煮幹絲等為標志,而浙菜則是西湖醋魚和油燜春筍之類瞭。 華發路上也有一傢蘇菜館,我吃過煮幹絲、獅子頭和蟹黃小籠包,不知是不是豆腐幹產地的原因,那幹絲實在一般,但小籠包確實不錯。另外此店有一個專門外賣包子的窗口,一元錢一個的大包子倒是很實惠。 粉面小吃 我早已說過華發北是粉面一條街,在“美食地圖系列”中多有推介,此處隻大概再提一下罷瞭。華發北路上的米粉店有長沙米粉、桂林米粉和遵義羊肉粉,最好吃的長沙米粉。面店則有兩傢擔擔面和一傢大漠牛肉面,這兩傢擔擔面裡邊新開的那傢可能好一點。另外華發南路上還有一傢麥香園,專賣罐罐面,其羊肉面不錯。三園和老安傢則有各種陜西面食,岐山臊子面、油潑面、雞蛋柿子面各有風味。 廣式小吃 漁鄉米坊是近兩年才出現的,但好像一下子到處都有瞭分店。這傢店在華發北路上,不算太大,但裝修得有點古色古香的廣東味道,青磚和琉璃瓦,還有仿紅木的傢私,讓人想起廣州西關或是珠三角小鎮之類的地方。除瞭傳統的廣式粥粉面,還有腸粉、雲吞和包點。這樣的地方,特別適合正餐之外的早茶或者宵夜,點一碗艇仔粥,一碟佈拉腸粉,或者是雲吞面和炸春卷的搭配,是逛街途中的一種閑適的點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