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正文: 一、關於自我:為什麼不沿著信仰去生存? 二、關於這個世界: 1、為什麼又是Starbucks? 2、香港是文化的沙漠? 3、那一種精神—國際青年旅舍(YHA) 4、富不過三代再思考 5、關於愛情 6、三秒鐘便可相互信任 7、旅途的遺憾 後記 附:推薦書目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序 一路向南的思索
前言: 寒假,從上海到港澳,再到廣深,走過的地方或許是不少,但最深刻銘記的還是自己心靈所跋涉的路程。 一路向南的旅途:一、讓我得以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過往二十多年來的生存,思索今後要去的方向,二、讓我更加知道我們這個世界; 正是這在路上,我明白瞭什麼是“生存”,什麼是“如何看待對待生存”,什麼是“我自己要的生存”,什麼是“世界的廣闊和精彩。
一、關於自我:為什麼不沿著信仰去生存? 金剛經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浩瀚的宇宙和未知的神明眼中,人類的生存與蜉蝣無異,百年芳華,或功名利祿集於一生,或榮辱興衰跌宕起伏,或茍且偷生碌碌無為,抑或今日人們所說的為追逐夢想而生、為改變世界而生。 在先天的條件和後天的機遇約束下,無論我們選擇何種生存,總歸我們隻是活著,隻是在演繹著自己的故事,生存本身不是一個問題,但是如何看待對待生存卻是個少人提及的問題。 從我懂事算起,在十多年的生存裡,我總是在一步步的向外界苛求索取,卻從未向內探求過些什麼。 就像從中考,高考,我自己總是被父母、老師和社會的意識所牽引,總是拿自己去和別人比較,過分去重視那一個結果,於是焦慮便如影隨形,那些日子裡我焦慮過所有問題,設想過所有高考成功或失敗後的情況,那些日子我甚至因為高考而失眠。 那種急功近利,把一生系於一考的感覺現在想來卻覺得很可悲。 而後進入大學後,我卻陷入瞭深深的迷惘和焦慮,那大一下的日子裡,我憂傷過所有年輕人會憂傷的問題:抱怨大學教育,焦慮就業,焦慮職業的發展,焦慮愛情,迷惘自己的大學,迷惘自己的人生; 當我靜靜的坐在青旅的休息室裡時,回憶這些黑色的記憶,我卻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可笑,為什麼我一定要接受優質的大學教育?為什麼我一定要去找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為什麼我一定要把自己陷在那種表面風光的生活裡? 當我們的社會把成功外化為金錢、地位時,多少的人無奈或者自願的,熙熙攘攘為名利來去。而我自己也是逃不出這個圈子。的確,我羨慕那種名車豪宅作伴,美女相擁,出入西裝革履,受人尊崇的生活。
但是這不正確嗎?我們的社會不斷向外尋尋覓覓瞭三十年,成功學和這個社會背後的價值信仰,讓我們和我們的社會愈發的焦慮和不滿足。 而現在正在轉型中的社會現實又給年輕人太多的壓力。 我們每個人從小拼命的伸出手爭奪這個社會不多的資源。 房奴車奴,北漂,郭美美,紅十字會,官場腐敗,造假,食品安全,過勞死….. 忽然我們發現我們的社會有太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問題,或許我不知道中國是不是算病瞭,但是我知道我錯瞭,我為瞭追求這社會浮華的外表而生存瞭十多年,我從沒有去探求自我,探自我的內心,或許我本應該先去思索“如何看待對待生存”: 1、社會底層的人和碌碌無為的人因為生存而生存,他們是可愛又可憐的。 2、那些口口聲聲說有夢想的人,多數人最終逃離瞭夢想或者根本沒有找到自己的夢想,少數人一直在夢想的路上,而極少數人勾到瞭夢想。 3、還有那些把功名、利祿當做夢想的人,每一天多是在來來往往。 4、當然還有一些人俗不可耐地生存著,爭吵計較、攀比虛榮,市儈狹隘,每天環繞著的是傢庭和工作的瑣事。 在這裡,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有沒有想過,或許夢想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也許我們一輩子都很平庸,連平凡都算不上? 5、還有一些人卻常常被人遺忘,那些沿著信仰生存的人;他們或許是宗教徒,一路朝拜,恪守最初的信念;或許是批判傢,一生恪守社會原本的價值,總是沿著那些價值去批判我們的社會。
而我選擇做沿著信仰生存的人,我無法預測自己的未來,但是未來現在已經不重要瞭; 我今後一生尊貴人前也好,隱沒與人群也罷,我會一直沿著自己找到的信仰,不斷的踐行。 還記得在香港,我曾經對著大傢說出瞭自己的夢想: 過中國士大夫式的生活,擁有一座江南園林,著漢服,在裡面藏書讀書,下棋練字,而後有一傢信奉中國傳統價值的公司。 現在,我也不後悔說出這樣的夢想。因為這就是我要信奉的信仰,我願窮我一生去學習、踐行儒傢思想,倘若可以,去成為一個有著士大夫式靈魂的平凡人,內聖外王,知行合一。古之聖賢已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而我或許氣局太小,無法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是在市井之間卻可以多一個虔誠的老古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如果今後一生平凡則在生活中踐行信仰;如果今後一生尚算發達,則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這個社會有更多的人來為我們曾經的文化感動,來敬畏我們的傳統,來信奉我們曾經的信仰。 中國從來不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傢,隻不過當初的這些信仰隻是由少數的士大夫階層在為我們執守。 在最後,我卻想到瞭那些創業和各種各樣追尋夢想的人。因為我想說夢想不能當做信仰,我們一生太長,而夢想太短太遠,在追尋之前,我們為何不先想想信仰? 每個人多記得成功後的喬佈斯,可是有誰知道青少年時期的喬佈斯玩世不恭,留著長發,吸食大麻,他用嬉皮士的方式證明自己的獨特,讀大學時被勒令退學。 更重要是有誰知道後來的喬佈斯一直癡迷宗教,是虔誠的佛教徒,曾經“光著腳”“穿著破爛衣服”去印度探求信仰。 而後他還曾經說過:“我願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我們或許無法真正放下外化物欲的貪求,暫時找不到自己的信仰,但是我們可以多一份向內心的思慮。。。
二、關於我們這個世界 很喜歡彪哥說的一句話:我們可以從十三人中發現十三個世界,這才是我們相遇後最美妙的事情。 這個世界太大,大的不是路程,而且心,倘若我們打開心扉,或許我們就可以遊遍這個世界。 從前我一直在質疑旅行,質疑環遊世界,現在有些許明白瞭,一個人背上背包,帶些書,在陌生的路途中經歷些事情,遇些人……
1、 為什麼又是Starbucks? 禮寓於樂,禮樂相承,自古以來各種人類創造的器物無不被寓意相對的文化內涵。 在廣州曾經看到一座建築深深刺痛瞭我,那是一座休閑式的廣州茶館,隱藏在繁華的街道裡,曾經是書院的茶館裡有著園林式的格局,小橋流水,古木參天,畫廊回繞著假山,那一顆顆古柏下卻是空蕩蕩的桌椅 而諷刺的是對面不遠處的Starbucks裡卻燈光昏暗,人流密集,一位位衣著鮮麗的都市白領捧著一杯杯Starbucks的咖啡在過道上行色匆匆。 這很小資吧?為什麼讓白領們選擇的是Starbucks的昏暗環境而不是茶館園林式的幽靜?為什麼讓白領們選擇的是咖啡而不是茶? 這讓我同時想起的是以前看過的一個視頻:“臺灣小朋友眼中的大陸”,每個臺灣的小朋友多可以很快的說出自己喜歡的日本動漫,卻很少有人能順利的背出一首唐詩,更有一個背出春曉的小朋友卻認為孟浩然是日本人。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文化還是我們最初的感動來源嗎? 又想起在珠江的遊輪上,和朋友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上海的外灘怎麼樣?廈門的鼓浪嶼怎麼樣?廣州的沙面怎麼樣?澳門的威尼斯人怎麼樣?大連怎麼樣?…… 是的,它們多很美,同樣它們多有一個特點曾經是租界,留下瞭大量的西式建築群。 現在,我們的城市越來越多的是西式建築,我們的富人越來越喜歡建造西方情調的別墅。 我們自己的建築真的是那麼與現代格格不入嗎? 在廣州,朋友曾經問過我,如果一座帶花園的西式別墅和江南式園林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個?我當時真的是想也沒想就回答瞭:江南園林。 的確,西式建築華美舒適,但它不會讓我感動,因為我不是讀Shakespeare長大的。 以前就一直在想讓我迷戀古典中國的根在哪裡,而現在我明白瞭是建築,是傢鄉東湖上一座不知名的江南式園林—依水山莊。 千年歷史的風塵,百年的動蕩,沒能讓它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也沒有讓它默默消失,它隻是靜靜的存在著。 駱賓王開湖的誤談,廣文博士傳道的足跡,古稱小鄒魯的臨海正是因為這些物,這些人才當得起國傢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謂,也正是因為我生在這坐城市,我才與古典中國結緣。 每次夢中思鄉總是會回憶起那些江山古跡,一個人在外地求學,每當抱怨和排斥那座城市時,總會想起傢鄉的那些古跡,內心的酸楚總會抑制不住的上湧~ 這才是我最初最深的感動,感動中蘊含的不僅僅是鄉愁,更是我所敬畏認同的文化 而當下有多少的都市人每天是在Starbucks式的咖啡室裡暢談,吃著KFC和McDonald長大,住在西式的別墅、套房裡,看著日本動漫,韓國泡沫劇;我不排斥這些,但是或許我們可以有另一種我們自己的選擇。 2、 香港是文化的沙漠? 這種說法,最初是在大陸的雜志上看到的,那時候我並沒有自己的判斷依據。 到瞭香港才發現或許這在一種角度是真的,在另一種角度是假的。 從一種角度看,香港太擠瞭,太繁華瞭,在香港無論是車速,還是行人的速度,明顯比大陸快,有些人把香港人稱為經濟動物; 還有香港街頭的報刊亭裡完全以八卦雜志,經濟類雜志為主,甚至連被大陸人推崇的鳳凰周刊也很少見,更不用說那些在大陸常見的歷史類、文學類雜志瞭。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香港比大陸更加人文。在公共場所基本上沒人亂吐痰、吸煙甚至在一些區是違法的,而且在做電梯時基本上每個香港本地人多會主動靠右站。當然這些這是比較表層的, 深入來看: 一、 街頭議員的廣告,表示出凡是議員沒有不關心他自己選區的居民的,他們才是真正的人民代表。 二、是中大/港大校內的海報,在民主墻裡有學生對學生會和學校領導大膽的批評、有對當下時政的批判,有對香港本土前景的擔憂;在普通公告欄裡還有學生會的選舉公告;有各種關於古典中國的講座(全英文),內容之細甚至包括道教禮儀的講座;還有各國教授不同主題的演講。 三、在校內隨處可見的是學子們捧著書本或行色匆匆、或相聚研討的場景,那才是真正的大學。而中大的教室內則完全是禁止零食,禁止睡覺(我們那時太累瞭,有睡著的)、中大的教授上課總是帶著微笑,盡量的去顧忌每一個聽眾,PPT永遠隻是他們的輔助工具。
3、 那一種精神—國際青年旅舍(YHA) 從上海老船長國際青年旅舍,到深圳僑城旅友國際青年旅舍,再到廣州江畔國際青年旅舍,一個寒假,三個青旅。我真的是喜歡上瞭這種旅行居住的選擇。 在那裡,我享受到的不僅僅是低廉的價格,幹凈的房間,周邊幽靜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總會遇到一些各種背景的中國人、外國人,然後在青旅的休息室裡聊天,發現以前從未知曉的世界。
就像IYHF憲章裡提到的:“通過旅舍服務,鼓勵世界各國青少年,尤其是那些條件有限的青年人,認識及關心大自然,發掘和欣賞世界各地的城市和鄉村的文化價值,並提倡在不分種族、國籍、膚色、宗教、性別、階級和政見的旅舍活動中促進世界青年間的相互瞭解,進而促進世界和平。” 如果是以前我總會斥責這種是空話連篇,但是真的經歷過後,才明白這種理念可貴之處在於:它真的在每一座青旅裡踐行~~
4、 富不過三代再思考
這次我們的課程和實習的主題實際是“傢族企業“,很多戰友把側重點放在瞭設計金融產品來解決這個問題上;而現在跳出來想想,總是覺得產品縱使設計的再精致,在人情復雜的中國也未必可行; 從廣州回來時,在東航的雜志上看到一篇關於“牟氏傢族傳承百年、歷經十多世之謎”的介紹,那時候我腦海裡想到一句話: 道德傳傢,十代以上,耕讀傳傢次之,詩書傳傢又次之,富貴傳傢,不過三代
5、關於愛情 旅行中,難免與人談到愛情,可是慢慢的發現從電視劇、歌曲到現代文學,我們談到的愛情還少嘛?難道愛情真的是那麼的不可或缺,主宰瞭我們的言談和生活?或許因為從小到大我目睹瞭太多長輩婚姻的不幸,乃至離婚;見證瞭太多的單親傢庭的姐姐妹妹們的成長。我總是對愛情漠然視之。
就像在火車上認識的一個學長,我們千方百計讓原本緘口不語的他講出瞭自己的感情故事,那段經歷在同行的女孩眼中更像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般的美好, 可是我從學長的眼神和言語中卻看到愛情對他深深的傷害,從開始到最後他多有提一句話:“浪費時間”。 3年相愛共同經歷瞭那麼多,就1年矛盾開始雲集出現,最後的分離真的成瞭永別,從此便成陌路人。 我的確不能用一個特例來覆蓋全部。但是以前我就一直在想:婚姻為何在現代變成瞭愛情的墳墓,而不是愛情的升華;不能走向婚姻的愛情有多少隻是貪圖那種虛華的外表 人生若隻如初相見,我相信的是既然沒有遇到更好的自己就不要開始一段感情。 遇見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見唯一的她,而不是更好的她。
6、三秒鐘便可相互信任 我們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產生信任的代價和時間是不是過大瞭? 就像我自己以前總是對社會上的公司和公司人保持一定的戒心,在我看來他們總是會圖謀一些東西,可是在香港時,我發現自己錯瞭: 還記得 與morris長談時他給我的鼓勵,離別時morris用力的擁抱,那時我真的是差點哭出來瞭
也還記得 萬通的老總每次出現總是像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用真正的行動教導我們很多道理:夢想、以始為終的人生、晚些時候創業、、在3秒鐘裡對人產生信任…… 也還記得 去香港的養老院探望時,碰到的那些老人,或許我們語言不通,但當我把禮物交給那些老人們時,他們眼神中那發自內心的感激,讓我心中陣陣酸痛 也記得 從上海項目到香港項目,直到澳門、深圳、廣州結識的那些懷著共同想法的戰友和旅人們~
7、旅途的遺憾 旅行最大的遺憾就是RMB瞭,雖然選擇住的是青旅,在廣州又是朱朱請客(一頓粵菜,一頓客傢菜,當然還有憲哥的小吃和早餐!謝謝你們~),但是花銷還是超過瞭自己的設想。
想起和朋友聊天時談到過的打工旅行、義工旅行或者單車旅行,希望下次去時改變旅行的方式~
後記: 佛說,不立文字,如是我聞。正是因為再縝密的文字也承載不起人類的思想,記載難免會有偏差和遺漏,思想的徹悟隻有交流才會實現。 小子年紀尚輕,正值心性未定,所慮所思或許幼稚無知,萬望諸君扶正。 2012年2月20日 思於臨海市靈湖畔
附:GLR、中大、萬通、學長推薦書目: 1.《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2.《人性的弱點》 3.《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4.《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5.《麥肯錫方法》、《麥肯錫工具》 6.《金字塔原理》 7、《逃離外企》 8、《Good to Great》 9、《基業長青》、《追求卓越》 10、曾國藩點評人物 11、TED(網上應該可以下到) 12、《如何閱讀一本書》 13、《營銷管理》 14、《愛國賊》 加藤嘉一(大陸禁書) 15、49up(49未知天命)——大陸視頻網裡好像沒有 16、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林語堂的《信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