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原居民多數住在鄉間 香港人稱他們住的地方叫作圍村 直到這幾天我在新界北部遊覽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些鄉村之後才發現 圍和村,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圍是圍,村是村,從來沒有什麼圍村一說
所謂圍,其實可以算是客傢特色 不過也有可能隻是因為我看到的圍正好住的都是客傢人 圍顧名思義,就是用高墻把村子圍起來 把傢族祠堂建在圍的最深處看護全圍 圍口不大,晚上睡個男人就可以防賊 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格局 圍裡的房子挨得很緊 不知道是地方有限,還是以示親密 不管是什麼原因,這種獨特的建築方式還是吸引瞭我
講到村,在香港也不能算少 這些個村莊和廣東一些地區的村莊幾乎同出一轍 畢竟,在香港的農村住的大部分是移民 其村落自然也就繼承瞭他們原來居住地的特色
圍加上村,就構成瞭香港獨特的“鄉下” 有興趣的話,在旅行時來看看 保證比旅行團那些固定景點來的有趣 寫於2005年1月19日 圍村的心臟,鄉公所 通常廟宇會建在鄉村附近 文武帝,關帝,天後宮是永恆的主題 第一次到廖萬石堂,到的時候已經關門瞭 這樣的景觀是一個圍的內部 多抬頭看看,很多房子的簷角都有獨特的設計 在圍裡,屋子真的靠得很近 這樣的出口已經算是寬闊 裡面不少的房子已經荒廢 但因為圍牆還在,所以也隻能這樣放著 不要驚訝,這是一個圍的大門口 簷角的雕花 書院的名字千奇百怪,其實很多都已經不用瞭 書院旁邊的一個小院子 走進兩步才發現 私人住宅,不得進入,隻好門外偷偷看 這些鄉村大多傍水,畢竟一百年前是農傢 這樣的風貌就是村,和別處的鄉下沒區別吧 小橋流水人傢 枯藤老樹昏鴉 很多的書院祠堂已經被改的不倫不類 更多的地方有數不盡的斷壁殘垣 荒廢的小平房 這是一個沒有牆的圍,但即便如此,大傢還是習慣性的緊挨在一起 入口處總會有橋,據說是風水 不遠處肯定有廟 香火鼎盛 這大概是旅程中看到最老的房子,還保留著上住下舖的風貌 在圍城裡的一座不知名的廟 新界北有不少這樣的文物徑,但去的人真的很少 屏山文物徑入口 還算古老的廣東祠堂式廟宇
其實值錢的不是那青磚的牆,而是上頭的飛簷 古老的南方氣息隨便進入一座書院祠堂都能感受得到
這是所謂的牌樓,世代多瞭,就會變成一顆向下生長的family tree 牆頭密密麻麻的天線嚇壞瞭我 兩姓的祠堂並列在一起並不常見 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圍
門低路窄,外人切勿擅闖
也有人想要逃出條條框框 屏山文物徑最末端,豎著一個據說已經有六百多年曆史的寶塔,不知道下面鎮住的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