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或許是老天爺也感應到普羅大眾的心意,天氣很陰霾。不過對於此行準備拍點帶懷舊色彩的照片的我來說,還真是相當配合。在尋找和拍攝永利街的前後,我也頭一次用腳步將上環好好感受瞭一遍。 天氣很陰霾 站在中環碼頭看九龍
坐著天星小輪慢悠悠地蕩過瞭維港,沒有選擇再到中環站去搭一站地鐵到上環,而是順著海邊一路向前。十來分鐘光景就走到瞭港澳碼頭,穿過幹諾道上的天橋,永安百貨即在眼前。
與中環滿眼高檔寫字樓和豪華酒店相比,上環顯得低調很多,不少地方甚至顯得有些破落,建築的顏色也略顯灰暗。不過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更加真實的香港。不少小街小巷中,除瞭地面瀝青顯得相對較新外,很多招牌和建築看上去都頗有些年頭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當作舊時影片中的佈景,完全不用再搭攝影棚重現。
看到這樣的街景,腦海裡突然蹦出“棚戶區、違建、拆遷、違法戶外廣告”等諸多在內地媒體中頻繁出現的詞語,還有那鮮紅的大圓圈裡一個刺眼的“拆”字,兩相對比不禁讓人啞然失笑。常常聽到內地遊客感嘆,“沒想到香港也有這麼破的地方啊”,我倒覺得,有這麼破的地方才是真實的香港。在內地成片的值得或不值得保留的建築被推倒,再重新樹立起各種似曾相識的高樓大廈的時候,城市的特征已經逐漸磨平。而在香港你可以看到無論是21世紀才落成的新樓,還是幾十甚至上百年前的舊建築,都在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這或許有地少人多的因素,但城建水平的距離,差距確實可以用“鴻溝”這個詞來形容。
由於到香港的時間已是中午,決定先填飽肚子,再找永利街。用餐的地點早已心中有數,大名鼎鼎的九記牛腩就隱藏在歌賦街中,成瞭午餐的不二之選。這時,在天星碼頭遊客中心拿的一份地圖開始起到瞭作用。從先施百貨對面一條窄窄的永吉街穿過,跨過威靈頓街繼續沿窄巷前行,不多久就看到瞭九如坊的路牌,再往前二十來米,就看到瞭歌賦街。
九記牛腩距離歌賦街東邊街口不遠,可能我們到的點比較好,或許也是當天香港仍然上班的緣故,沒有碰到大排人龍的情況。在逼仄的店面中,四個人圍在半張條桌前坐下。
十來平米的店面人氣鼎盛,夥計們忙得腳不沾地,大口鍋裡熱氣騰騰,牛肉香溢滿全屋,不覺咽瞭咽口水。掃瞭一眼餐單,基本招牌的都沒落下,咖喱牛腩伊面、上湯牛腩伊面、上湯牛腩河粉、上湯凈伊面,外加一碟蠔油生菜,115港幣。
很快,剛出鍋的伊面,澆上熱騰騰的咖喱牛腩澆頭就端上來瞭。黃澄澄的咖喱,綴著翠綠的蔥花,點點紅油漂浮其中,映襯著米黃的伊面,煞是好看,聞起來更是濃香撲鼻。不過按照老饕們的吃法,上桌後還不忙吃,把湯汁和伊面充分攪拌,再煨兩三分鐘,湯汁的味道與面條充分結合,但又不會把伊面泡糊,這樣吃起來才夠味。一試,果然難忘,濃鬱的口感充滿口腔,牛肉軟糯而無渣,不塞牙,就是分量有點少。食量大點的男生應該能一次幹掉兩碗。老饕們最為推崇的還是店內最貴的牛爽腩伊面,賣價70一碗,開飯網上有牛肉愛好者寫的食評說,吃下去有“難以言喻的復雜口感,相當滿足”。老話說吃完還想要的狀態是最好的,我也就咽下口水,留待下次再試吧。
走出九記牛腩,我才有註意到歌賦街原來頗有小資情調,裝修精致的各種西餐廳占據接到兩旁的不少店面。此外,有型有款的不少個性傢品店也穿插其中,很多店鋪都相當具有設計感。
上環很多樓宇都是依山而建,期間道路也頗為陡峭,為瞭上下方便,從山腳到山上都修建瞭很多樓梯,因此樓梯街也由此得名,作為香港一景的中環到半山的世界最長扶手電梯也應運而生。
拍完永利街,路牌指示孫中山紀念館就在附近,於是沿著城隍街一路向上,不多久就找到瞭。
紀念館館址名叫「甘棠第」,於1914年建成,原為香港殷商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樓高四層。整座大樓的建築屬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風格,是香港現存有數的二十世紀初建築物。其不單在外觀上美輪美奐,也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鋼筋構建,並有供電線路舖設的私人住宅,堪稱香港建築史上的裡程碑。 ——以上摘自紀念館官網介紹
向來對舊物頗有興趣的我,荷裡活道上的古董店比文武廟更吸引。琳瑯滿目的各式古董舊物讓人眼花繚亂。來這裡挑東西的,也多是老外,情景看上去就像是在北京逛秀水的老外來到瞭潘傢園。
摩羅上街的一傢古董店的櫥窗
就在準備離開上環時,發現離地鐵站不遠的地方正在新修一傢HolidayInn Express,位置還真不錯。嘿嘿,某人,下次就要麻煩你瞭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