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文物徑,串起香港的歷史遺珠。假如你準備一次香港旅行,不為購物、不為美食、不為迪斯尼、不為海洋公園……隻是想去拾起那些散落在街邊的香港歷史,聽那些古物古跡訴述香港的往事,那麼漫步香港文物徑就是最好的選擇。所謂香港文物徑,實際是指連接一系列古物古跡的路徑,當然這些路徑並不是專用的,隻是在原有道路上增加一些指示牌,方便遊客按照路牌尋找古物古跡。 根據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跡辦事處的資料顯示,香港共有6條文物徑,分別是屏山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中西區文物徑、大潭水務文物徑、灣仔歷史文物徑和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位於新界的屏山文物徑是香港第一條文物徑,1993年12月12日開幕,而位於港島的中西區文物徑則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一條文物徑,因為這裡串聯起來的香港中心地帶的諸多遺跡,這條文物徑又分為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走馬觀花點到為止地走完,估計也差不多要一天時間,我行走的隻是其中的中區線。中區位於香港的中心地帶,包括中環一帶,中區線涵蓋42座歷史建築及舊址,包括一些已拆卸的重要建築物原址及幾年碑石,是瞭解港島歷史的絕佳去處。
我的起點是香港中環的和平紀念碑,在高樓大廈的映襯下,和平紀念碑顯得如此不起眼,1923年,石碑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陣亡的軍人樹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紀念碑用以紀念兩次大戰殉難者,97之前,這裡每天進行升降旗儀式
立法會大樓,這是座著名的建築,也是香港的舊最高法院,1900年動工興建,1912年才得以完成
盡管現在香港立法會已經搬遷新址,立法會已經成為歷史建築,但這裡依然是香港公平正義的標志
立法會旁邊的遮打花園有一處香港木球會會所及球場舊址,木球這個項目貌似冷門,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據說被稱作“草根高爾夫”,現在的香港有錢人都去打“草地高爾夫”瞭,估計“草根高爾夫”也過時瞭
走過馬路,花園道一號是中國銀行大廈,這裡也是如今被整體搬遷至赤柱海邊的美利樓的舊址
向前走幾步,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集團的總部——長江集團中心就在眼前,法國“蜘蛛俠”阿蘭·羅貝爾曾以45分鐘時間成功攀上長江集團中心62層頂樓
長江集團中心上去一點點就是聖約翰座堂,1849年落成,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
聖約翰座堂是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歌德式建築物之一,香港日治時期曾被作為日軍總部
這裡既是文物又是景點,更是教堂,每天均有崇拜,崇拜的語言有英語、廣東話、國語及菲律賓語,崇拜的人來自世界各地,是一所國際性的座堂
聖約翰座堂的斜對面就是花園道33號的山頂纜車總站,這裡是香港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之一
纜車總站對面又是香港公園,在中環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難得的保留瞭這麼一大塊綠地
香港公園內娥英軍持槍雕塑
雕像的簡介
這座1846年建成的建築,原是域多利兵房三軍司令官邸,最早是當時駐港英軍司令德己立少將居住,1981年,改建為茶具博物館,成為專門收藏及展覽各款茶具的文物館
這幢林蔭間的建築又叫羅連信樓,是當年駐港英軍副司令官邸,如今是紅棉路婚姻登記處,月下老人住的地方
麥當勞道33號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是歷史悠久的港島名校,創立於1915年,校友包括李澤楷、李澤鉅、陳百強等
充滿中世紀風格的佑寧堂,成立於1844年,是香港一座英語傳道跨宗派基督教教堂
具有120多年歷史的山頂纜車從頭頂經過,靜止的是歷史,移動的也是歷史
石屎森林之中有座尖頂的建築,我估計也是文物徑中的歷史建築,沒有走過去近看
門楣上寫著1914字樣的是域多利監獄,最早建於1841年,是香港首座監獄,2006年正式完結使命
這座歷史悠久的監獄關押過滿清罪犯、江洋大盜、抗日志士、越南偷渡客……寫下《雨巷》的詩人戴望舒因為宣傳抗日,1942年在香港日治時期,被日本人關押在這裡,並留下瞭他的名句《獄中題壁》
域多利監獄前面就是香港中區警署,1864年初建,是當時的香港警察總部
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群,1995年已被香港政府列入為法定古跡,是香港百多年的珍貴文化遺產
這一帶已經是香港歷史遺跡最豐富的地方瞭,再走幾步就是石板街,正名砵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總督命名,這條充滿老香港味道的石板街是影視劇青睞的地方,《無間道》、《花樣年華》等諸多電影均在此取景
士丹利街24號的《中國日報社》,這個報社舊址還屬於孫中山史跡徑,除瞭文物徑,在香港島還有一條當年孫中山先生革命活動遺跡串聯起來的孫中山史跡徑
會督府,就是香港聖公會會督的府邸,聖公會是基督教在香港的一大宗派,歷史悠久
這幢紅白相間的小樓是香港外國記者會,簡稱FCC,1943年在重慶成立,旨在聯系香港境外記者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後遷移香港
終於來到瞭著名的都爹利街,這條隻有一端可以通車小街本來平淡無奇,但四盞香港僅存的煤氣路燈使得這裡成為香港著名的法定古跡,這條小小街道也經常吸引慕名而來的遊客
這就是1979年8月15日即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跡的都爹利街石階與煤氣路燈,石階約建於1875年至1889年間,其上裝有的4支煤氣燈安裝年份不詳,最早有這幾枝燈的記錄則是在1922年
全香港的其他煤氣街燈已於1960年代左右被電燈所取代,僅剩下這四盞,不僅僅是擺設哦,每晚6時至早上6時會亮燈,由自動開關控制,難以想象吧,香港這麼現代的城市,居然還有煤氣路燈這種東西存在
皇後大道與畢打街交界的地方,這裡是畢打鐘樓舊址,這裡原有一座畢打街鐘樓,建於1861年,十九世紀時曾是港島中區的標記,1913年拆除
1843至1865年海旁填海紀念牌匾,香港多次填海,中區文物徑包括1843至1865年、1890至1904年兩塊填海紀念牌匾,都是釘在大廈或者天橋的外墻上 香港的歷史並不長,1841年開埠,現今的香港歷史才正式開始,怎麼算來也才170多年,100多年的歷史遺跡放在大陸比比皆是,根本都算不上是個古跡,所以在內地拆除一幢100年以上歷史的老房子那是很隨便的事情,但在香港,那是難上加難的事情。香港有自然徑,有文物徑,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和遊客感受香港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這種方法非常可取,遊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和路程內欣賞最好的自然景觀,瞭解到最多的歷史。有機會,我還會去香港進行這樣的旅行,不為購物、不為美食、不為迪斯尼、不為海洋公園……花錢少,方式環保,窮遊香港。 更多遊記請瀏覽博客驢遊記:http://blog.163.com/like_z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