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到過香港的人, 總喜歡把香港看作是一個紙迷金醉的世界; 淺嘗輒止的遊客香港, 每每憶起的是 蘭桂坊的衣香鬢影, 紅體育館的繞梁笙歌, 銅鑼灣的消費狂潮, 淺水灣和半山區的巨賈豪宅。
然而, 深入香港生活、呼吸和遊走其間, 卻像漸漸翻開一冊自然的照相本, 東方之珠向世人展開她蔥蘢的另一面。 尤其是它那長期受到忽略的200多個離島, 猶如上帝播撒在南中國海上的珍珠。 不知從何開始, 迷戀上瞭香港的離島。 也就是這樣, 香港成瞭我百去不厭的一個地方。
處在海山之間的香港, 原本就是一處漁港。 海洋,是這個彈丸之島的母親, 而漁村文化,則是其本土文化的根。 浮塵去盡,始見根莖。 離岸而去, 駛向那一座座離島, 便如緩緩剝落那件浮華外衣,漸漸靠近 那些懸浮於時間之外的原真胴體……
【大澳-越行越遠越真】 城市輕軌載我迅速駛離九龍半島, 穿青衣、過馬灣,飛馳至大嶼山島。 向西、向西,直至大嶼山西北角的尖端, 陸地盡處就是大澳。 曠對南海遼遠的海域, 任咸雨腥風吹沐她的漁船、棧橋和村莊。 抵達的那一刻, 我便一直在感受這座天涯漁村的渺小、孤寂與堅強。 對大澳的向往, 並非受那個“香港威尼斯”別稱的蠱惑。 我始終相信,任何地方的個性都無以復制, 此行的沖動,僅僅源自對這個離島深深的好奇。
【梅窩-風光無限】 梅窩又名銀礦灣, 根據從前山谷裡兩個銀礦命名, 宋帝及侍從曾經在此避難, 梅窩也因而沾上光彩。 現時,舊墟已被新的建築物包圍。 渡輪碼頭附近有販售小吃的商店, 過瞭小河即是舊墟。
【長洲,時光的款步挪移】 遊池裡的海鮮跳脫生猛, 而生曬的海味則咸香招人; 傳統茶寮酒肆緊挨著商業銀行, 魚欄菜市隔壁就是時尚超市; 摩肩接踵的路人, 密集到瞭難分哪些是島民 哪些是訪客的程度; 當然還有, 在參差不齊的各色各樣的民房間, 會突然發現一兩座古舊的西式洋樓…… 更讓人驚奇的是, 學校、醫院、警署、運動場所等公眾設施, 總被恰到好處地安插在小小的街區內。
【南丫-海裡的都市樂土】 這個香港的第三大島嶼, 對於很多港人來說, 早已是不折不扣的棲息後花園。 仍能看到依然存留在坳口 和避風塘內的漁民屋和擱淺的漁船, 還不時邂逅佝僂的耄耋老人, 街邊的流浪貓好奇而警惕地看著陌生的遊人, 隨時做好逃跑的準備。 一樣的山、海、漁村、舊俗, 從地理到風物, 南丫島和港島周遭二百多個星辰般的離島一樣, 像香港過往不同時段的影像碎片。 它們不僅在表象上樣式完整, 更重要的是內裡也仍然延綿著傳統文化的主脈, 因而它們並不是被封存在漂流瓶中被凝固瞭的過往, 而是珍藏得很完好的本土文化。
【西貢-最蔚藍的海水和天空】 西貢, 這個越南胡志明市曾使用過的名字, 因越戰而被人們熟知。 面向西貢海, 是一個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小漁村。 寧靜的港灣、狹窄的街道; 低矮的房屋、等待顧客的小漁船; 露天的歐式咖啡館以及閑逛的外國人 …… 大部分遊客認為西貢隻是個吃海鮮的地方, 然而,對我來說西貢最吸引我的是它的遠足郊遊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