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古城又名南頭古城,這是南頭古城的牌坊 隨處可見的三葉梅總是那樣的喜人 南頭古城是深圳1671年城市歷史的見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5)南頭古城為東莞守禦千戶所城,目前南頭古城的樣子是當時所建 古城左前方的一尊雕塑 刻有南頭古城的石板樹立在牌坊左側 今兒個天也格外耀眼 正對牌坊右側的關帝廟 突然抬頭一看一束白色的雲格外舒服 在古城的映襯下更顯其魅力 不舍得挪動瞭 古城南門右側緊鄰深南大道處是一座兩進的關聖帝廟。廟內雕梁畫棟,古樸威嚴;常年香火不斷,可見人們對於關帝的敬慕之情。 鴻運泉 這是出門口瞭 這是往前走所看到的城門瞭 該城城基是用黃泥砂土堆築的,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四周有濠溝圍繞 這是在城門下抬頭所見的 一路前行,不久就可以見到昔日的東莞會所,往日的故事似乎都被室內精美的木雕所隱藏。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會所,是當年在此做生意的東莞籍商人商量生意、協商價格的聚會場所。可以想見,這裡曾經有怎樣的一幅擾嚷情形。 這是東莞會所前側的一處買瓦罐湯的小店,可見時間還早,店還沒開門 一直往前走就是廣州府新安縣衙 緊挨著新安縣衙的是坐落在中山東街的報德祠,這是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祀廟。該祠是一座二進兩廊廡的土木建築,屋脊兩端灰塑雲龍紋屋,簷板雕刻花鳥草木。在祠內右廊廡的壁上鑲著兩塊碑刻,其中一塊是同治十年(1871年)立《重修報德祠碑記》。碑中載:“報德祠奉祀天後聖母,洎官斯土,凡有功於民者,列東西兩室立碑位配享焉。”《嘉慶新安縣志》亦載:“報德祠在縣治前聚秀街中,祀天後,凡知縣有功於民者,其祿位牌悉祀於此。乾降四十二年重修”。從碑記的地方志記載可知,它的作用一是奉祀天後,二是為“有功於民者”歌功頌德、樹碑立傳。 鏡頭拉近 這是一處縫補衣服出,看到那老式縫紉機我就很歡快 雷苑~ 進雷苑的 看到中山西街就覺得很親切 這是巴拿馬華僑的故居 報德祠 這是居民住處瞭 這是早上八點多的時候 已經很多人在此買賣瞭 很有懷舊的 門牌號也感覺很有年代感 每棟房屋之間都有類似於這樣的小道 信國公文氏祠 沿中山東街一路直行,不久即可見到修竹掩映下的信國公文氏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正是信國公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人們追憶他的最好的心情寫照。中山東街盡頭即是古城東門,上書控制南疆四個大字,可見當時南頭古城的重要。 天空真的好美 換個角度也是 這樣也是 這邊的菜價也便宜 自做自售的小店 大傢忙碌的 居民的住處也很有意思 這傢蛋糕坊很火呀 還有賣海鮮滴 東城門 這是東城門旁邊的一處雜貨鋪 這是另一處 賣雞鴨的商鋪 這個鍋巴饅頭,下次可以嘗嘗 各自忙碌著 大閘蟹35元一斤,沒買過,不知道價錢算便宜嗎 客傢黃酒 看到修鞋的大叔打盹時相當低可愛呢 賣菜阿姨正在找錢瞭 螃蟹5元 雜貨鋪外懸掛的蟑螂藥很是亮眼 修鎖的小鋪面,鋪面雖小,五臟俱全 居民樓 另一塊碑是光緒三年(1877年)提督水師軍門示諭新安、東莞兩縣商民、鋪戶、各鄉渡艇人等,務須遵照安分守法販運貿易的告示。可能是地方官吏感到走私漏稅嚴重,故刻碑石於此。該碑雖與報德祠無關,但近500字的碑文。為我們研究深圳清末的歷史提供瞭可貴的資料。 內堂 屋頂 東莞會館 這個好眼熟,小時候在奶奶傢見過 好亮眼呀 一側的店鋪 新安古城無疑是個會講故事的地方,它無奈但無聲地講述歷史的變遷和繁復世事留給它的斑駁痕跡背後那許多的跌宕起伏。如果你願意走進去,看著販夫走卒穿梭其間,看著發廊鼓點強勁的流行音樂震顫著隔壁古老樓閣的窗欞,看著城墻對面的高架過節橋直插入它的腹地……想必可以讓你產生一些思考,關於過去、現在、未來。時間,在這裡用另一種形式展現它的魔力,把值得保留和可以摧毀的界限弄得模糊,但,誰說這不是一種奇特的感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