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歲尾,2012年初。遊於香港,覽別樣人文。 (宗教篇) 主題詞:黃大仙祠、天壇大佛 喜歡人文,亦喜歡宗教。不專情於某一教派,隻為欣賞因宗教而傳承下來的建築、繪畫以及雕塑,而在每一所廟宇、祠堂,因信仰而傳遞出的執著則令人感動。 遊於香港,宗教一頁自然不肯錯過。 在地鐵換乘站,經常會看到名為“黃大仙”的一站。“黃大仙”,全名“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一祠兩名,“黃大仙”瞭當言明所供奉之主人物,通俗易懂;“嗇色園”則有濃鬱的文化色彩和隱深寓意。“嗇”,解作少貴、慳吝;而“色”,則指所好之物或有欲之類;“嗇色”二字有省思慮、寡情的意義,即是含有尊人、悟道、修真的意思。在嗇色園有聯文釋曰,“壇號普宜宜悟道,園名嗇色色皆空。” 黃大仙祠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據祠內的《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於公元328年於浙江省金華縣蘭溪市出生。他十五歲得仙翁指示開始學道,並在赤松山一石室中修煉,潛心修道,40年不吃人間煙火,最後修得法道。他得道後,在民間懲惡除奸,贈醫施藥。因為他隱居於赤松山,故又稱為赤松仙子。 到黃大仙祠祀,據說“有求必應”,簽文尤其靈驗,但是求得來的簽果,都隻是解當年的運勢。因此在農歷過年前後,是黃大仙廟香火最鼎盛的時候,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求問一整年的運勢及還神。“黃大仙”本為道教人物,後經港人不斷發展,漸漸豐富到儒傢以及佛傢領域,不同教派同為一所園內相互包容,反映瞭這個城市的大都會氣魄。 除瞭黃大仙可觀香港宗教之外,另有一處顯香港佛教之宏偉,即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坐落於大嶼山二百六十八級的石階之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青銅坐佛。佛像之大由202塊銅片組成,高26.4米,因而名曰大佛;其基層設計參考北京天壇的地基形貌,故名“天壇大佛”。大佛造型莊重慈祥,坐南朝北。右手齊胸屈舉,五根手指平伸,示“無畏印”,代表拔除痛苦;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稱“與願印”,寓意施予快樂,表現瞭大雄大力與大慈大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