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方不大,卻擁有近萬傢餐廳菜館,選擇之多,令人驚喜。中國各省菜式、亞洲料理、西式佳肴、地道美食,匯聚一地。若按一日三餐、輪流品嘗不同餐廳粗略計算,足足要花9年時間,才可以嘗遍香港的每一傢店子呢! 這次暢遊香港,原本計劃是味遊的。出發前上網搜羅瞭厚厚一沓的美食攻略,羅列瞭100傢必去的美食餐廳和必吃的招牌菜,而且還根據個人喜好做瞭標記,哪些先吃,哪些後品,一目瞭然。 出發當天,一大早我餓著肚子登機,一邊翻看攻略,一邊計劃著到瞭香港從下飛機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拿出饕餮本性,放開肚子大吃特吃一回。落地後的第一餐選擇瞭機場內“味千拉面”。當然,這根本算不上是香港的特色美食,在新加坡也常吃,怎奈我不爭氣的肚子已經餓得嗷嗷待哺,隻能就近取材。不過香港機場的“味千拉面”的確隻適合我這種饑腸轆轆的食客,無論是面的口感,還是湯汁的味道,都不夠濃鬱。除瞭填飽肚子之外,沒有給我留下任何花時間慢慢回味的餘地。抵達香港市區的第一天著實讓我有些發懵。街與街、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小的可憐,再加上香港的樓房建得格外高,讓我這個在新加坡看慣瞭一馬平川的鄉下人一時找不到出路。手裡握著的攻略裡記錄瞭詳細的餐廳地址,可是一時又找不到香港的路標,一切無從下手。 我一面透過層層招牌逐街掃視,一面抱怨新加坡這個養尊處優的地方讓我喪失瞭在中國生存的本能。恰巧前面有個賣雞蛋仔的小攤兒,不少本地人在排隊購買,我也跑過去湊熱鬧,心裡琢磨著,先墊墊底兒也好啊。好不容易排到瞭自己,卻根本不懂狀況,想讓攤主大姐給推薦一下,她已是一臉的不悅,跨過我繼續招待其他客人去瞭。自討沒趣,隻好怏怏地退出來,繼續搜索美食。 原來人對食物的要求是與饑餓程度成反比的。此時,我隻想隨便找傢小店解決溫飽罷瞭。在彌敦道附近的幾條小巷亂穿瞭一氣,竟與“香港仔”偶遇,連忙跑進去找吃食,坐定之後有種絕處逢生的感覺。一碗香濃牛腩面,一杯地道絲襪奶茶,簡單一餐,煞是滿足啊! 吃飽後,在外面逛瞭一天,晚上返回酒店的路上才發現,那些在白天裡無從找尋的美食,竟在夜晚的霓虹中閃現瞭。白天剛抱怨過的那些牌匾招牌原來另有深意啊。由於香港街上的店面比較小,店傢們為瞭彰顯自己的門面把招牌掛得是密密麻麻,那些橫七豎八的招牌透過自傢的店面延伸到馬路的上方,當夜幕降臨,霓虹閃亮時,白天裡被忽略掉的小店也就自然現身瞭。趕緊四處走走,記下幾傢很想光顧的館子以便他日尋來。 接下來的幾天就容易多瞭,早上多跑去吃義順牛奶公司的雙皮奶加牛肉通粉、澳洲牛奶公司的杏仁燉奶加火腿通粉,中午去翠華餐廳大快朵頤,晚上找廟街香辣蟹來打牙祭。旅行生活逐漸上瞭正軌,味遊香港才能更有深意啊。 說起廟街香辣蟹,這可是讓我臨行前大流口水的東西。單憑香辣兩個字就已經吊足瞭我這個延邊人的胃口,延邊美眉吃起辣來可不比四川妹子遜色,我們的美食多是無辣不歡的。新加坡的辣椒螃蟹辣裡面透著甘甜,吃得還是螃蟹的鮮;香辣蟹可完全不同,看來它是用幹辣椒、蒜末、青蔥等口味重的食材爆炒而成的產物,蟹已經不再多汁瞭。依我的口味來講,辣度不夠,倒是少瞭螃蟹的鮮,與新加坡的咸蛋螃蟹將將打成平手,更別說辣椒螃蟹瞭。看來要吃辣,俺還得回老傢。 不過,同一傢店裡的撒尿蝦可是讓我大開瞭吃界。這種海鮮在我們東北叫蝦耙子,10月中直至11月末都是吃它的大好時節。師傅的招牌做法是椒鹽撒尿蝦,費力地撥開堅硬的蝦殼,拔出一大塊鮮美的蝦肉,放在嘴裡咀嚼品味,蝦肉裡透出椒鹽的香咸味道,在嘴裡彌漫開來,不禁忽視瞭嘈雜的用餐環境和不友善的服務態度感嘆道: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啊! 在香港的最後一餐選擇瞭海港城的翡翠拉面小籠包。這傢店號稱是鼎泰豐卓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在新加坡有數傢分店,服務上乘,拉面夠味,很受大眾青睞。在香港選擇吃它,主要是想比較一下兩地的同一品牌店會有什麼不同。當然,服務上大致相同,都是彬彬有禮、熱情周到。我點瞭在新加坡沒有吃過的 菜肉餛飩和常吃的水煮牛肉拉面,另帶瞭些小籠包。讓我嘆為觀止的要數那碗看起來不起眼的菜肉餛飩,是我目前為止吃過最好吃的餛飩,讓我一吃就難忘,其他食物大同小異不多品評。 食在香港,多數都是快樂的體驗。像我喜歡進去歇腳的許留山甜品店,每次進去都期待不同的甘甜,顏色艷麗的水果撈、營養豐富的椰香魚翅燉、濃濃的冰激凌,這些都是我的最愛。食在香港,偶爾也會撞上對你翻白眼的老安娣、行為莽撞的服務員,讓你吃興全無、滿心不快。我曾一度拒絕接受、牢騷滿腹,可轉念一想這些如同個別港人對待“大陸客”的態度一樣,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當然不是回歸後的一兩日就可以改善和消除的。懵懵懂懂的小市民還是占瞭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大多數,如果都能像LV這種國際大品牌那樣,一眼頂準大陸客的消費實力,把大陸客當成衣食父母般地熱情服務,也許還會有人覺得太勢利不是? 美食無國界,似乎成為當下的流行語。當我決定以味遊為主題的時候,就勢必要忽略一些東西,不刻意地計較,也不深究。隻讓味蕾盡情地釋放、盡情地品味這來之不易的各式美食,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人叫喊著“吃飽萬歲”的當下,這已是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