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對於缽仔仿佛有著特殊的感情,什麼缽仔糕、缽仔蒸排骨、缽仔粉總能與缽仔有個約會。缽仔,就是以陶土造,呈圓形的小盤,以其來盛載食物,就賣相而言,外觀雖不太好看,但味道卻是一點都不含糊。無論是武火猛攻,還是文火細燜,都別有一番風味。圖/文陳國華 尋尋覓覓找新店 現今世道不景氣,難得有餐廳敢在此時“頂風”開業,不僅如此,更讓人驚奇的是,試業沒到一個月,居然生意就火爆得張揚,引得同行在閑聊八卦時,還時不時地把名字掛在嘴邊。日前,記者在南海搜食,就專程打探瞭這傢江湖傳言中的餐廳———八盛龍骨美食館。 晚七點半,南海平洲美食廣場,“八盛”門口。餐廳內燈光明亮人頭攢動,樓梯口不時人來人往地往二樓的包房前去,一樓的大廳亦是坐滿不少臺客,在前後並不缺乏競爭的美食廣場,這樣興旺的一間店鋪忽然冒出來,讓人感覺很難得。玻璃窗上用很大的字寫著餐廳的招牌菜:龍骨湯、缽仔菜、及各式傳統粵菜的菜名,一列列排滿瞭整個窗口,看到菜名已經讓人對這裡瞭然於胸:地道的粵菜,做的都是回頭客。好吃難做品缽仔在點菜之前先在餐廳裡溜達一圈,瞄瞄其他食客都點瞭些什麼菜。發現大部分臺客桌上除瞭龍骨湯、乳鴿外,每桌都有或大或小紫砂的扁平缽仔。看菜牌,才知缽仔菜大約有二十來種,如豆豉五花肉、缽仔傢鄉鴨、香芋扣肉等。讓服務員幫忙點菜,顯是剛上崗的靚女快人快語,帶著誇張的表情直接說來此必試缽仔菜和飲龍骨湯,然後列舉瞭一串一定不能錯過的菜名。八盛乳鴿、鮮蝦扣豬大腸、清香牛腩,先上的幾道菜已鮮得讓人咂舌,更讓人對招牌的缽仔菜充滿瞭期待。要知缽仔好吃卻並不易做,行傢都曉得,烹缽仔菜,關鍵在於味:火大油熱的缽仔,食物表面微焦而裡面剛熟,焦香與軟滑兼具,還略有一點點“彈牙”,此刻出爐方為上品;而用文火慢煮,要將缽中食物的滋味慢慢地“逼”出來,達到入口酥爛、咀嚼綿軟,香味含蓄而回味悠長時,才算大功告成。期待夢想照進現實,恭候中的缽仔爽口豬肉(18元/例)終於登場。看到豬肉的成色,已經知道是個功夫菜,來自陽江的豆豉和土豬肉放在紫砂缽仔裡,一起蒸足瞭六個小時,豬肉裡的油已經全部逼到缽仔裡,看起來油汪汪的不敢下筷。但鬥膽嘗瞭一塊,就發現肉吸足瞭豆豉的香味,入口即化鮮香無比,完全沒有看起來的那般油膩,卻比尋常的紅燒肉要美味許多倍。必試推薦缽仔豆豉五花肉(18元/例): 菜很簡單,一個並不張揚的缽裡盛著滿滿的一碗豆豉、油和豬肉,外表極為樸素,但就是香口,吃起來不覺得油膩,豬肉還很有嚼頭。缽仔清香牛腩(18元/例): 牛腩每天都要就地采購,雖然食材看起來很普通,但做的標準嚴格而執著:牛腩要選口感適中,入口有嚼勁,又不能太老;而在上桌時撒上點點蔥花,可以壓下牛腩的腥味,也能讓腩汁更清香。缽仔香芋扣肉(18元/例): 選用豬五花肉為原料,配以去皮荔浦芋頭和多種調料烹制,做此缽仔菜,火候控制是關鍵,豬肉要烹至用筷子插入,可把肉提起為度,不夠爛插不進,過爛則提不起肉;要將扣肉做得肉質爛而不糜,芋頭軟糯,肉富芋味,芋富肉香,並非易事。 缽仔菜 據說缽仔菜最早起源於偏遠山區。當地農戶普遍傢境較為貪窮,傢中設備以至煮食的用具也相當簡陋,所以盛載食物的隻有用並不值錢的土泥來制,瓦缽上會呈一個又一個的小孔,再加上薄薄的缽身,就令它有傳熱快的優點,更成為現今盛行的餐具。雖然瓦傳熱快但其耐熱程度很低,瓦缽並不能直接用火來燒,若直接以火來燒的話,不出數分鐘便會把其燒破,所以以瓦缽煮食,就隻可以蒸食物味道之濃淡。用得長久的瓦缽,因經過多次使用,缽身的氣孔就愈多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