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宮殿式的金色調裝修。 馬來可巴雞(80元) 北印度傳統燒烤,隻用去骨雞腿肉,放入香料、醋中浸半小時再燒烤,雞肉滑溜而多汁,很香。 菠菜奶豆腐(60元) 奶豆腐是烤過的印度芝士,菠菜煮熟後加入孜然籽等香料做汁,香滑又不會膩口。 福建炒粉,用的是馬來特有的黑豉油,粉爽身得來帶點鮮甜。 參巴蘇東(35元) 蘇東是魷魚,醬汁裡有燒香的蝦米仔,與魷魚一起嚼很過癮。 尼泊爾素菜套餐(35元) 包括瞭炸薄餅、籽丁香飯、炸蠶豆湯、特制酸奶、薄脆餅、雜菜沙律、蔬菜、醃洋蔥,幾乎囊括瞭尼泊爾的特色。 蔬菜手抓飯(20元) 孜然粉+印度辣椒粉+紅咖喱粉做汁,與印度米一起用鐵鍋煮。 天高瞭,天藍瞭,陽光明媚瞭,溫度也下降瞭,再過一個月,可能就會寒意漸來瞭……到時候又會讓人不期然想念熱帶的陽光。不過在廣州,用嘴巴來懷念東南亞那充滿濃烈陽光的氣息和醒神的辛香,也如同身處繽紛的熱帶瞭。 文/記者梁旭華 圖/Gogogo 小資印度菜: 華麗空間的香辣味 提起印度菜,估計10個人有9個都會想起印度叔叔做飛餅,和情調一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樣子。不過今時今日的印度菜,已經不是以往給人感覺光線幽暗曖昧渾濁咖喱味飄滿一室的感覺,反而變成瞭最講情調的上海小資提前訂位都要去的小資餐廳,說的就是由上海開到廣州來的亞洲國際大酒店2樓印度餐廳天都裡。 和一般印度餐廳喜歡青綠主調配半月式拱頂窗不同,天都裡印度餐廳是金色調印度宮殿式裝修,西域禪意主題。門口不大顯眼,就像阿裡巴巴的山洞,進門是條短短金色圓環纏繞的通道,有點似夜場進口。過瞭之後一抬頭,黛藍色天花板上垂吊著一個個繁花般的雪白中文字,組合起來就是一段段佛經。柚色地板上放著雕飾成馬車形狀的沙發座位,四壁裝飾著印度來的小樂器、器皿和神像,而房間則是一個個仿印度古皇宮設計的獨立小涼亭子,有著繁復富麗的屋頂,是那種含蓄低調的華麗。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可以看到環市東路上喧囂如流水般的車和人,偏偏室內安靜得隻有神秘的印度音樂在呢喃,穿著印度服飾的印度侍應殷勤往來,腳下無聲。 看餐廳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傢走傳統正宗路線的印度餐廳,天都裡(Tandoori)的意思就是印度受人歡迎的一道菜——把香料醃過的雞,放入印度烤爐上文火烤熟就是Tandoori。而Tandoori的意思則是印度燒烤爐,內壁是平滑耐高溫的陶土以烤餅,外壁是木桶殼或瓷磚,正宗印度餐廳必備的,天都裡這裡也有。因為印度餐廳最註重燒烤。 餐廳的廚房班底全部是如假包換的北印度廚師,做得一手地道好北印度菜,菜牌上的菜式品種過百款,還有很多熟客才會點的不上菜單的菜式,不過價格多在50到80元之間,和廣州之前開的印度餐廳相比,算是價格相宜瞭。這裡的大廚很註重調味料尤其是咖喱的天然性,所有調味品都是從印度進口,咖喱還全部都是用香料自制兼不加色素的。 印度菜的辣味全靠香料調出,和中國辣菜的辣度來自辣椒不同,辣度也稍遜,不過層次感要豐富和香很多!至於印度人最愛喝的酸牛奶,這裡也是用全脂奶自傢做的,保證安全。 對瞭,如果配咖喱的話,千萬別漏瞭點馕。印度人的主食是馕(印度名為Naan)——我們平時見得最多的飛餅也屬於Naan之一。在印度,馕的種類有過百種,分為油炸、平底鍋幹煎、爐烤三種,而在天都裡就有十多種,全部都是印度進口面粉做的,其中的千層白面餅是用紅面粉,加進抽去脂肪、隻取表面最清和輕一層的牛油做成,分外煙韌有牛油香,一咬開就有一股熱香氣冒出。 親民馬來西亞菜: “high卡”的娘惹菜 溫和尼泊爾餐: 旖旎後宮的飽肚餐 自從喜馬拉雅餐廳轉手之後,想在廣州吃到尼泊爾菜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不過日前就有人報料說,麓景路上金瑞麟餐廳發現瞭尼泊爾菜的蹤影!去到一看,嘩,餐廳裝修得像清吧一樣:兩邊是長明牛油燈(花紋精致得真想買回傢去啊)並供奉的鮮花清水,餐廳裡垂著水紅線簾子,旖旎如一千一夜裡的後宮。 打開金瑞麟的菜單細看,會發覺其實這裡有尼泊爾菜和印度菜兩大系。之所以會在同一傢餐廳裡面出現,據餐廳的尼泊爾小帥哥廚師Balaram Tamang表示,尼泊爾菜和印度菜是很相似的,可以算是印度菜的一個變種,也摻雜瞭藏餐的元素。不過咖喱口味就比印度的更為溫和,乳酪類和淀粉類食物更多(因為尼泊爾比印度窮的原因,所以比較註重大份和飽肚)。 雖然店子不像那些成名印度餐廳般大,但很多調味品為求地道也是進口的,酸奶同樣是自制,難得的是連米也用上正宗印度米——要知道印度米可比中國米、泰國米貴得多,而這裡的菜式價格多在20多元至45元之間,比印度餐廳便宜一半,劃算。不過最妙的還是,和其他的印度餐廳相比,這裡有尼泊爾和印度菜套餐吃,用那邊的銅盤器皿裝好奉上,光看賣相已經滿滿異國風情。 其中一定要試的是全廣州獨一份的尼泊爾素菜套餐,因尼泊爾和印度一樣,素食者占瞭很大比例,素菜款式頗多。這個素菜套餐包括瞭炸薄餅、籽丁香飯、炸蠶豆湯、特制酸奶、薄脆餅、雜菜沙律、是日蔬菜、醃洋蔥,幾乎囊括瞭尼泊爾的特色。吃的時候如果想更有氣氛,記得用手抓飯吃,因為尼泊爾人都習慣這樣的。這裡的特制酸奶和印度餐廳的比起來比較清爽,沒有那裡的濃稠,夏天喝想必更舒服。在兩道咖喱之間,一般尼泊爾人會吃餐廳免費送的醃洋蔥清口,入口脆生生,不過初吃的人會覺得它味道怪怪的酸酸甜甜,不會很習慣,但想地道就一定要試噢。 一般尼泊爾人來吃飯的時候都比較晚,晚上8時才悠悠閑閑地晃進來,所以餐廳從早上9時一直開到次日凌晨1時。他們往往是一傢大小圍成一桌,男主人點一瓶尼泊爾啤酒,紅色系的菜式擺滿,吃罷人人自動自覺去收銀臺抓一把茴香籽嚼著走,清口用,悠閑得像是回到瞭那個喜馬拉雅山腳的國度。 親民馬來西亞菜: “high卡”的娘惹菜 在廣州,泰菜越南菜餐廳都開得不少,偏偏同為東南亞菜系的馬來西亞菜餐廳就少得一直以來都隻有一傢,而且更接近於茶餐廳。叫人想吃馬來大餐都不知道往哪裡找去。不過現在就多瞭一傢打正旗號做馬來西亞菜的中型餐廳,就是開在建設六馬路宜安廣場的莎巴。奶白色主調的簡約裝修,配著雪白卡座並超通透的落地窗,像一傢“high卡”的清吧。 看到這個裝修,再一聽地址,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時間反應必定是:嘩,這是貴價地段哦!NO,莎巴的菜式價格大多在30多元之間,和隔瞭幾十米的越茗苑價格差不多,碟頭分量也類似。而且馬來菜以米飯面條做主食,於是莎巴這裡也有不下20款的主食可以選擇,其中的配菜主食大多十來二十元就有交易,相比同場其他餐廳來說簡直稱得上實惠。而且座位之間距離夠寬,坐得可比一般的東南亞餐廳舒服多瞭。因此開業不到兩周,中午上座率也有過八成。 價格能保持親民,全因莎巴其實是越茗苑的新線品牌,老板累積多年東南亞菜經驗,在原料的 進貨渠道上更是有一手,什麼馬來西亞當地產蝦膏、新鮮薑花、當地酸子……全是從那邊直接進貨,加上大批量式采購,自然能在成本上壓低一頭,不會出現因價就貨情況。 說起馬來西亞菜,通常大傢都會覺得廚師一準是左手沙爹右手咖喱,全是濃烈辛香的菜式。其實這話也對也不對。要知道,馬來菜是在赴馬的印度、中國和中東人不斷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主要原料尤其是香辛料,如辣椒、檸檬草、薑、咖喱葉和孜然等最初都是由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引入馬來西亞的,烹飪方法以蒸、煮和炒為主。但是,這並不等於馬來菜就全是濃味菜,馬來西亞北部菜系和泰國菜味道比較接近,酸辣為主,多用泰國名為assam的香料。南部菜系類似新加坡口味,偏甜偏重。而莎巴這裡主打的,則是清淡濃味兼有的馬來華人餐,同時糅合進椰香味重娘惹菜的特色。 莎巴的主廚據說來自馬來西亞的老字號餐廳,擅長馬來華人餐,為求味道跟足當地,還有專門計量器來調校醬汁。這裡的馬來西亞菜醬汁大致有5種:亞參醬、娘惹醬、參巴醬、馬拉盞、薄荷醬。 不可不提的還有馬來西亞咖喱,它和泰國咖喱的最大不同是用椰漿來減低辛辣味而提升香味,味道較平和,當中還加入瞭多種香料,如羅望子、月桂葉和香芋等,令咖喱在辣中帶點清潤。 不過,因為馬來菜醬汁濃厚,如果覺得滿桌馬來西亞菜容易膩口,那麼你也可以在這裡點越南菜。莎巴備有兩本菜牌,一本是馬來西亞菜,一本是越茗苑菜牌,你大可以雙管齊下左擁右抱不怕單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