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瀨粉王”的招牌徐徐卸下,“沁芳園”的燈火緩緩熄滅……為配合陳傢祠廣場的擴建,百米長的西關美食街昨日正式全面停業。雖然店主表示新店口味不會變換,但缺少瞭陳傢祠的古香,沒有瞭老榕樹的陰涼,將來的新店是否還能帶給街坊關於老廣州的種種回憶呢? 舊日的西關美食老店日漸式微,“利群冰室”、“百花冰室”紛紛退讓給時裝店,“八珍煎餃”也從步行街的核心地段轉戰邊緣。北京路、上下九,這些歷史悠久的老廣州美食陣地已逐漸被章魚丸子、烤魷魚等四處雷同的小吃所占領,各種“美食街”內也不過充斥著缺斤少兩的“山寨品”。而在天河等新城區,幾乎無處品嘗物美價廉的廣式小食。 現在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你還知道該去哪嗎?七零八落的老鋪新址讓人感嘆西關美食芳蹤難覓。所謂食在廣州,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美食充斥大街小巷之時,我們的傳統西關美食如何突圍? 一盅兩件 廣式茶點“嘆”出世俗的幸福感 從傢長裡短聊到國際形勢“吹水”也是早茶不可缺少的內容 早茶必點-蒸排骨 【西關美食街停業 再聞老鋪覓新址】 “瀨粉王”的招牌徐徐卸下,“沁芳園”的燈火緩緩熄滅……為配合陳傢祠廣場的擴建,百米長的西關美食街昨日正式全面停業。那碗中的美味應往何處尋?店主笑道“街坊莫急,小店早有安排”。 昨日下午,陳傢祠廣場恩龍北、恩龍裡上,身穿紅旗袍的餐廳服務員不見瞭,取而代之的是五六個三輪車夫。他們排成一溜,等待載運各種廚具。“水菱角、艇仔粥、瀨粉、雲吞面,是不是統統要搬走?”街坊梁叔深感惋惜。事實上,就於昨晚,這條特色美食街已不復存在。 上個月,陳傢祠廣場擴建工程正式啟動。繼老32中被完全拆除後,位於廣場邊上、原址為市二輕研究所的西關美食街也將開拆。據介紹,這條百米長的小路,於2005年前後轉為美食商業用途。當中最著名的食店是老字號沁芳園,還有灃潤源、西關瀨粉王等等。 “今晚7時正式結業”,幾傢店鋪同時貼出告示。望著這樣的“紅紙黑字”,有路過街坊都忍不住,入內掏錢再嘗一碗西關瀨粉。“蝦米香、瀨粉綿,實惠又夠大碗,讓我想起小時候。”梁叔舔舔舌頭。 “不要緊,想吃我們瀨粉,以後可以到越秀區百靈路去”,店主笑笑安慰梁叔。不隻是“西關瀨粉王”,街坊們最關註的“沁芳園”也有計劃異地建新店。 沁芳園的店長表示,目前正物色長壽西一鋪位,準備整店遷移。據她介紹,新店面積是老店的3倍。“我們共有50多個店員,全部保留,暫時放假,工資照發,還要繼續招人”。 街坊曾擔心,沁芳園的招牌美食“水菱角”會因拆遷而失傳。“現在大傢可以放心瞭,落實瞭新店的具體位置,我們會第一時間告知。”沁芳園店長說。 【美食老鋪頻退守 廣式小食漸難尋】 如今,想喝一頓正宗的廣式早茶不再是那麼簡單的事,除瞭廣州酒傢等老牌酒樓還得以嘗鮮外,大多酒樓都逐漸放棄瞭這個老廣州的特色,一盅兩件不再為年輕人所好,即便偶爾光臨也是吃完就走,老廣州人“嘆茶”的從容之境也難以為繼。“仁信”等廣式甜點老鋪縮在舊城區的邊角裡,碗勺破損,日益艱難。而川、湘等外省菜的招牌卻佈滿大街小巷。在天河區等廣州的新城區內,能品嘗正宗廣式美食的酒樓屈指可數,小食鋪更是芳蹤難覓。北京有王府井,西安有回民街,想要一品眾多廣式美食,應去何處? 炎炎夏日想要嘆一碗冰鎮的香草綠豆沙,品一碗正宗水牛奶制的雙皮奶? 老城區,少!新城區,難! 相關新聞: 百年“八珍”煎餃搬遷 “一到北京路,便能聞到一陣煎餃香”,北京路324號百年老店“八珍”煎餃在這條繁華的商業街上發揮無敵魅力。但如今,“八珍”菜館已經搬遷至麗都酒店對面的北京路213-215號,不少街坊表示新的地址很難找到。[詳細] 相關鏈接: 名詞解釋:廣式茶點 廣式茶點出名到什麼程度?英語專門為它創瞭一個詞,叫做“dimsum”。英國人最早接觸點心就是從廣式的蝦餃、燒賣、粉果、芋角、蘿卜糕開始。所以不用擔心不認得英文,用白話讀就好,因為這本來就是廣東白話“點心”的譯音。 [詳細] 廣飲廣食制作解密 因為做點心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稍有不同,點心的風味便千差萬別。談起做點心,紅姐介紹得條理清晰。比如說傳統小吃薩其馬,最關鍵的就是煮糖膠。“千萬要註意火候,糖膠一煉生,粘性就不好瞭。”她說,“我們煉糖膠還要看天氣,是下雨還是天晴,判斷空氣的幹濕度。”做叉燒包也要註意這些。在發酵時,要根據天氣的冷熱來下酵母,註意酸堿度平衡。她經常不自覺地強調順應天時和陰陽協調,機器做不到,隻有靠個人。 [詳細] 廣式點心與西式點心差別在哪裡? 一個是在嘆早茶時吃,一個是在喝下午茶時吃?遠沒有這麼簡單。概括地說,除瞭制作工藝不同外,還有兩點:一是西式點心裝飾性強,相較而言更重視色彩和形象設計;二是西式點心制作非常重視科技,而廣式點心全靠人的手藝,人才是最重要的。[詳細] “八珍”煎餃 百年“八珍”煎餃搬遷 “一到北京路,便能聞到一陣煎餃香”,北京路324號百年老店“八珍”煎餃在這條繁華的商業街上發揮無敵魅力。但如今,“八珍”菜館已經搬遷至麗都酒店對面的北京路213-215號,不少街坊表示新的地址很難找到。 昨日,記者在北京路324號前見到瞭“八珍”菜館搬遷的消息。據北京路上的保安介紹,“這裡將建起大樓,八珍菜館的位置可能將會是一座新樓的大門。” 老街坊們對“八珍菜館”的評價,高至“行過北京路的人都曾聞到店裡煎餃香味。”以前,這間以黃色為門面裝修的檔口,在狹長的小店入口處擺著一疊疊金黃色的煎餃。“七元一盤煎餃、三元一碗豬血湯,十元可以在北京路食一餐。”吸引大批路人前來捧場。 現今,“八珍”菜館的黃色水泥鑄字招牌,依然留在北京路324號上。至於後面工地何時動工拆遷,還不得而知。當然,讓街坊們更關心的是每次來到熟悉的路口時,卻見不到“八珍”瞭。 白領龐小姐從同事的口中認識瞭“八珍”煎餃。上周,龐小姐花瞭半個小時,才找到搬遷後的“八珍”。“現在的‘八珍’檔口變得更小,前面一座外墻裝修的大樓又把‘八珍’擋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