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食在廣州”,眾所周知,廣州人清早愛上茶樓嘆早茶,豈知茶客之意不在茶,在於“一盅兩件”間的悠哉遊哉的閑適。“飲左茶未?”(喝茶瞭嗎?)頗具廣州特色的見面問候語,道出瞭嶺南文化有別於其它文化的顯著特質,嘆茶,一盅兩件,是廣州頗具城市特色生活的掠影。這次我們特意請來東川酒傢點心部主管徐偉江師傅,帶我們去重溫傳統點心美好的廣州印象……文蟻海虹 圖劉繼明 傳統點心源遠流長 廣式傳統點心精選各類原始材料,制作精細,花式繁多,咸甜兼備,口味清新。相比較於新派點心加入新興元素(如西化、采用東南亞用料等),傳統點心因當時廣州貨源所限,材料有限,更傾向於工藝性,擺出來的效果雖沒新派點心更搶眼養眼,但絕對實惠,是“能下肚的東西”,徐師傅一個詞道盡瞭傳統點心的樸實與質實。 徐偉江師傅介紹該酒樓出品的精美點心 由於廣州人的飲食習慣多年來雖有變化,但其延續性並未受到沖擊,加之廣州地區的氣候條件影響,飲早茶一直都沒走出人們的視野,當然傳統點心也不例外。 有人士提出,隨著新派點心的發展壯大,傳統點心會不會受到沖擊呢?“不,它們並不矛盾。”入行20餘載的徐師傅信心十足地表示反對,他同時指出,傳統點心與新派點心是沒法分割的,隨著生活的變化與時間的發展,傳統點心作為點心的根基,是很牢固的,即使是新派點心,也隻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瞭新的元素,其根本並未改變。而且,隨著時間的遷移以及市場的發展需要,點心會在新舊結合、中西結合中趨向完美,以迎合食客們不斷變化的口味需求。 傳統點心內涵在擴大 作為傳統的點心,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人們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其內涵也在不斷變化。正如一個“叉燒包”,雖然采用的都是傳統的制作方法,但如今面粉卻采用瞭更質量精良的,從口感、松軟度方面都比之前的叉燒包有瞭更美味的口感享受,而且從飲食健康角度著想,原本五五分成的肥瘦肉比例也變成瘦肉為主,肥肉為輔瞭。又如“糯米雞”,人們由於嫌吃得麻煩,不喜歡帶骨的雞肉,於是燒雞肉片應運而生,還有咸蛋黃、甚至是高級食肆裡的鮑魚粒也開始慢慢進入糯米團裡,成為新時代的“糯米雞”。正是如此,為瞭迎合食客的飲食要求,傳統點心的內涵在開始慢慢擴大。 傳統點心話你知 得知我們此次要特別介紹傳統點心,徐師傅特意從煎、煮、炸、烘、蒸等各種制作方法推薦瞭幾款點心。 瀨粉 一碗瀨粉剛擺上臺面,站在身旁的同事早已不自覺地道起兒時趣事:“記得小時候隔壁的老婆婆就經常帶我們去吃瀨粉……”一種久違的溫暖湧上心頭,這大概正是瀨粉給食客最深刻的第一印象吧。較之如今到處可見的桂林米粉,廣東瀨粉更柔軟、更有彈性、且能起漿,美味惹人。據徐師傅介紹,這瀨粉是純手工制作,其口感、柔軟度可是一流。 蘿卜糕 這是廣東人傢過年必備的小食,也是茶樓常見的大眾點心。將蘿卜切絲,靚米磨漿,放入臉盆大小的糕盆蒸熟,成一大塊,晾涼後切成小厚片,放入油鍋煎得兩面焦黃即成美味小食。據說現在為瞭更突出口感,徐師傅會采用手工將蘿卜切成寬條,以便制成的蘿卜糕能嚼到蘿卜,口感更好。 咸煎餅 油炸小食品,咸中帶甜,以鮮艷的色澤與獨特的風味著稱,多年以來憑借著色鮮、皮脆、心軟、香酥、味美而成為茶客上茶樓嘆茶佐餐的必備傳統小食之一。 幹蒸 燒賣風靡廣州的又一佐茶點心,是嶺南茶樓、酒傢茶市必備之品。豬肉、蝦肉、冬菇作餡,呈石榴花形,蒸制而成。據徐師傅介紹,現在食客講究口感,於是廚房全采用純肉打皮,將肉切成方形的肉丁,再打膠,口感會更爽口,不粘牙,更有彈性,出來的皮呈淡黃色,皮軟肉爽,又稍含汁液,鮮美香口。 蛋撻 為瞭迎合現代人對色、香、味的追求,蛋撻的外皮除瞭酥,還加入瞭牛油使其更顯香口,而且蛋漿除瞭蛋和糖水外,又加入奶,使其更香滑。另據徐師傅介紹,除瞭要新鮮、有熱度外,這蛋撻大小也是頗為講究的,皮和蛋漿的比例要適當,蛋撻不可過大或過小,口感才會好,吃起來也不會太甜或隻是感覺吃到撻皮而已。 及第粥 著名廣式粥之一。將新鮮豬肉、肝、腎、心、舌、肚、粉腸等材料在粥底裡滾後即成,粥底也頗考究,用靚米、幹貝、大地魚、豬骨和腐竹熬制而成。據說當年此粥正好合上舊時科舉考試的狀元、榜眼、探花之意,故又名“狀元及第粥”。 蜂巢芋角 據徐師傅介紹,這蜂巢芋角選用的芋頭一定要新鮮、起粉,方能品嘗到其特色。整個芋角外皮呈金黃色,表層形如蜂巢,酥脆香口,內層軟滑,餡有肉粒、叉燒粒等,有種咸咸甜甜的滋味,十分美味。 麻蓉包 麻蓉包既要讓餡裡黑芝麻能流汁,又要讓包身挺立,需要些許技術含量,而如今由於操作過於繁瑣,此包已漸漸退出廣州各式茶樓。但麻蓉包的麻蓉細膩,甜潤爽口,溫熱香滑卻是讓人難以忘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