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地道的,越是吸引的。對於在中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或者是對於本地美食十分感興趣的外國人來說,我們經常請他們去吃那些正兒八經的商務餐廳,但他們自己卻寧願“鉆窿鉆罅”地尋找廣州地道美食,甚至不介意像本地人那樣捧個搪瓷飯兜、坐著條凳或是站在路邊吃牛雜。 文/記者梁旭華 圖/Terry 梁旭華 Gogogo 老外地膽帶路 姓名:Champin Mathew 職業:客戶主任 “我來到中國7個月,在北京待瞭兩個月,之後就來到廣州。覺得廣州這裡好吃的東西很多。平時最喜歡在橫街窄巷裡溜達找吃的,尤其喜歡吃雲吞面,北京路、上下九、珠江兩邊都曾經吃到我自己喜歡的雲吞面。叉燒包也是我的最愛,裡面的叉燒很像我們的BBQ呢。至於西餐,就比較偏愛中酒扒房,這裡的澳大利亞和牛油脂夠多好甘香,簡單撒上海鹽就好好味。還有我們法國人最愛的鴨肝,其他西餐廳很少見到。” 西關小吃任你品嘗 關鍵詞:傳統小吃 雕花月洞窗,鏤花吊腳門,酸枝雲石桌,雞公碗上擱著烏頭筷子,大衿姐推著點心車來來去去,加上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雨打芭蕉》、《餓馬搖鈴》,真是眼尾一瞄都知道老西關美食城這裡做的是地道西關小吃。而且位置也選得有趣,就正正在康王南玉器市場旁邊,若是帶老外過來,正好可以給他上一堂西關民俗課。不過前提是你得知道它的入口在哪裡,否則夠你繞著那棟華林廣場繞圈子的。 老西關的主人是個地道西關人,自小就是吃西關小吃大的,眼見著歲月漸深年齡漸長,那些地道小吃卻越來越難吃到,於是就不惜走訪瞭西關那些依舊能做這些地道小吃的老人傢,把他們的做法都學到手,然後在這裡復刻推出。舊時西關是富商雲集的地方,有錢人傢吃小吃,圖的是精致兩字,粗料精做是傳統,不這樣怎麼顯得西關小姐西關大少們有錢有閑有品位?所以這些小玩意一般的小吃,都不會是什麼貴價料,但就極其耗費手工,現在的餐廳幾乎都嫌它們麻煩又賣不起價而不做瞭。不過老西關人卻是如淘金一樣把它們一樣一樣地收集回來,然後和店子裡有30多年經驗的瑜姐一起琢磨復原。 最麻煩的算是制作很多西關小吃必須用到的原材料,譬如糯米粉和粘米粉,由於它們的價格比“米還便宜”,很多時候都被摻雜瞭其他成分在裡面,為此店主就自己親手來做,把黏性好的東北米浸透一晚再磨粉,然後曬幹用來做粘米粉。又譬如舊時西關小吃愛以豬油或者是豬油渣提香,但是現成的豬油又怎麼夠每日炸的香?於是他就日日去市場挑選新鮮豬板油,然後回來用電爐慢慢火把油熬出來,10斤肉熬一小時才隻有七八成出油率,若是按照成本學來計算的話,真是隻能說他一聲“傻”!不過他倒也不在乎,“我就是想吃會細個時的味道”,頗有幾分《功夫熊貓》裡阿寶的憨厚。 在這裡,你可以吃到舊時的艇仔粥,有齊鯇魚片、蝦仁、花生、魷魚、浮皮、炸面、蛋絲、叉燒、燒鴨那種,場面感覺富貴。至於粥底,則是用腐竹、豬脊骨、少許皮蛋連東北米煲成,綿到米粒完全開花,沒有一粒完整的。吃的時候也過癮,不像一般的粥那樣雞公碗裝著上,而是用條陶瓷小船把所有配料裝好,再當著客人的面用溫度超過100度的粥底直接撞進船艙內去,等約兩分鐘左右,滾粥把配料完全燙熟,就可以開吃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