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穎雅 孟否否 通訊員 林小姐)“等啊等,等咗成粒鐘終於輪到我啦,可惜我最愛的牛膀和牛骨都賣曬瞭,好彩仲有牛肚同和味蘿卜……”網友makizhenji的兩條微博,引起一 眾“為食”街坊的好奇和追捧: 天氣好時,下午四五點,阿婆檔口前就會出現長龍。網友makizhenji 供圖 街坊們冒雨排隊買阿婆牛雜。陳穎雅/攝 陳婆婆的牛雜有“獨門”醬料,湯汁濃鬱,香氣誘人。陳穎雅/攝 記者三顧芳村老巷,揭秘博友熱捧牛雜檔 (記者 陳穎雅 孟否否 通訊員 林小姐)“等啊等,等咗成粒鐘終於輪到我啦,可惜我最愛的牛膀和牛骨都賣曬瞭,好彩仲有牛肚同和味蘿卜……”網友makizhenji的兩條微博,引起一 眾“為食”街坊的好奇和追捧:“唔通就系在陸居路老街裡面最出名的‘阿婆牛雜’?”為瞭找尋這檔神秘而出名的“阿婆牛雜”,陽光社區跑街小記三顧老巷,終 於在前天的傾盤大雨中“見識”到冒雨買牛雜的長長人龍。 記者覓食 街坊指路 三顧老巷尋阿婆 憑著微博上的零星指引,記者來到芳村陸居路民治大街附近,轉瞭幾條小巷卻難覓“阿婆”的芳蹤,隻能求教樹陰下乘涼的老街坊。街 坊們好像都知道這位“阿婆”——“賣牛雜的阿婆?她最近搬咗去對面街賣啦,一直行過馬路就見得到啦!”一位大叔還提醒記者:“你來得太遲瞭,這個時間應該 大排長龍瞭。” 記者按照街坊的指引來到阿婆“出沒”的小巷,整條巷子卻空空如也。記者詢問在巷口擺檔補鞋的大哥,他說阿婆“一個星期隻擺一兩天,也沒固定在哪一天”,補鞋大哥笑著說:“年輕人,想吃好東西不僅要勤力,還要運氣好才行。” 隔瞭兩天,記者再度前往,又是失望而返,幸得巷口士多的老板娘提點,記者第三次來到老巷時,終於找到瞭這位久負盛名的牛雜阿婆。 食客故事 為求美味 冒雨排隊一粒鐘 站在巷口,就已看到一群街坊在排隊,隊伍的前方,正飄出陣陣誘人的牛雜香。記者擠上前看,隻見一位阿婆正有條不紊地夾著牛雜, 邊夾還邊問:“兩串牛肚、三蚊牛膀,仲要唔要面筋啊?”她一個人又要煮又要夾,還要打包和收錢,時不時還往湯汁裡放點“秘制”醬料,手腳難免有點慢,但排 隊的街坊卻十分有耐性,長龍秩序井然。 下午3時左右,排隊的人越來越多瞭,當中既有學生哥和白領,也有帶著小孩的師奶。突然,天降暴雨,路上行人急避,但令記者驚奇的是,排隊的街坊們居然都沒有走,而是撐起傘,在雨中繼續排隊。 見阿婆在忙,記者於是與排隊食客攀談。“我食阿婆的牛雜吃瞭十幾年瞭,附近街坊無人不知。”一名食客說。 旁邊的後生仔Tommy也對記者說,他從讀小學起就幫襯阿婆,“當時一放學就和小同學來排隊,從3點多一直排到5點,吃完才回傢……以前阿婆在對面街擺檔,人龍一直排出馬路”。 “自從嫁到西關之後,已經幾年沒吃過這個味道瞭,每次回來走親戚都碰不上。”一位抱著孩子的阿姨對記者說,“今天這麼難得終於碰上阿婆,下多大的雨也要排隊買一碗回味一下……你看,我兒子都看到流口水瞭!” 可能是整天彎腰夾牛雜,阿婆也有點駝背瞭。記者離開的時候剛好放晴,排隊買牛雜的街坊又多瞭起來。 對話阿婆 真材實料是秘方 記者抓住牛雜燜煮的間隙和阿婆搭話,得知婆婆姓陳,在這裡擺檔賣牛雜已經20年瞭。據食客們介紹,曾經有電視臺來采訪過阿婆,也有商人想出錢買她的秘方,卻被阿婆婉拒瞭。 記者:你幾大年紀喇? 陳婆婆:我今年37公歲喇!即是74歲咯!我1989年就開始賣牛雜,以前日日擺檔,而傢老喇,一個禮拜凈系擺一兩日。 記者:陳婆婆,你煮嘅牛雜咁好食,有冇秘方啊? 陳婆婆:邊有咩秘方,賣牛雜嘅都系咁樣煮,各施各法,各拜各菩薩嗟……如果你一定要問秘方,我依傢就可以話俾你知,秘方就系樣樣嘢真材實料!用靚花生油唔用地溝油,用新鮮牛雜唔用雪藏嘢。你俾心機煮嘅野,街坊一定食過返尋味。我用嘅系最靚嘅花生油同柱候醬,早上5點就開始燜牛雜,到下午先拎出來賣。 記者:你有無林過收徒弟啊? 陳婆婆:煮牛雜又唔系咩武林絕技,講出來其實好簡單,邊度收到徒弟啊?街坊捧場就夠喇。 記者:你咁大年紀,攰唔攰(累不累)啊? 陳婆婆:攰慣咗,唔做唔舒服,不過而傢生意難做咗,以前35蚊一付牛雜,而傢賣到100蚊一付,一煲牛雜加埋配料同燒煤,起碼要幾百蚊……好彩街坊都理解,肯幫襯我,我咪賺啲碎錢咯。 ●網友挖掘老巷牛雜檔 璐璐:從小就吃共和路上的牛雜檔,好多街坊買菜路過都打包一碗回傢慢慢嘆。 “光頭仔”:廣州市第七中學附近的兩檔夫妻牛雜最好吃,由兩對夫妻在那邊擺瞭十幾年,七中和培正中學的學生哥無人不知! 阿儀:越秀南風味館老鋪的牛三星最正宗,還有牛雜陳村粉也是獨一無二,隻有幾平方米的店面,經常擠滿人! FannyKing:步行街上的牛雜檔我最熟。上下九路有林林牛雜,北京路和文明路有蘇記牛雜,中山三路老鼠街旁邊那條巷,裡面有間牛雜檔都好好味,而且品種多,唔使驚賣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