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腸粉 廣州美食之豐富,是絕對可以配得上“食在廣州”這個美譽的。其品種之繁多,實在不一而足。而在廣州的人,無一是沒有吃過腸粉的,可見腸粉,實在是廣州很地道的特色美食! 縱觀廣州的酒樓茶肆,上至星級酒店,下至街邊的大排檔,學校的小食堂,都能尋到它的蹤跡。尤以早餐為最,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極高! 腸粉原起於何時,一直沒有個定論,一般來說有兩個版本,有人說“最早是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又有人說“腸粉起源於廣州,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也有傳說是乾隆皇帝遊江南那會兒,受瞭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東西時,乾隆贊不絕口,並乘興說:這米粉有點像豬腸子。 這是野史的記載,其真實性無從稽考,不過,腸粉和豬腸粉,卻是兩種不同的點心。 腸粉又叫佈拉蒸腸粉,是一種米制品,亦稱拉粉、卷粉。在廣東是最為普遍的早餐點心,腸粉粉嫩嫩、晶瑩剔透的感覺實在美不可言!看起來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蟬翼、晶瑩剔透,吃起來鮮香滿口、細膩爽滑、還有一點點韌勁讓人一吃難忘,越吃越愛吃!因為早市銷量大,多數店傢又供不應求,人們常常是排隊候吃,因此又被戲稱為“搶粉”。出品時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著稱。 腸粉的種類以粉皮裡面有沒有餡而分外“腸粉”和“豬腸粉”。 腸粉就是日常酒樓裡供應的早點,傳統的佈拉蒸腸粉,其粉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裡面包著不同的餡料,外面淋上醬油,芝麻,灑上青青的蔥花,趁著綠油油的青菜,一陣陣熱氣升騰起來,香味撲鼻,讓人垂漣欲滴,食指大動!腸粉裡面的餡料也很多樣化,按著餡料可以分為鮮蝦腸,叉燒腸,牛肉腸,豬肝腸,蛋腸,魚片腸等! 豬腸粉雖然同是米漿制作,但是卻與腸粉不同,味淡的豬腸粉並無餡料,是由米漿卷成卷狀然後切粒,每粒的橫切面有如樹木的年輪般成不規則的圈狀,配以不同風味的醬油而成。 在香港廣東等地,多配以生抽或者辣醬加花生油。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區則多加添芝麻以及甜醬,這對於粵港的食客可能會有不習慣,但是卻有不錯的地方特色。 而在順德等地,又對豬腸粉作瞭一個很大的改良,形成瞭“陳村粉”的特色小點。陳村粉就是把豬腸粉用排骨,牛腩,田雞,冬菇等清蒸,在蒸籠底部以新鮮荷葉鋪墊,出爐後再加入香菜和蔥花,蒸出來的豬腸粉白嫩細滑,既有排骨或牛腩的美味,又有荷葉的清香,再加上蔥花香菜,芝麻油等的調味,味道真是好極瞭! 一說到腸粉的諸般妙處,腦海裡總會想起童年時拉著媽媽的衣角去買腸粉吃的情景。 走過那條窄窄的麻石小巷,來到一間小食店買腸粉,人總是那麼多,這裡總是那麼熱鬧,而新鮮出爐的腸粉又總是那麼的讓人覺得值得去等待。在人聲鼎沸的小店裡,廚房總是煙霧繚繞的,隔著那層濕漉漉的水蒸汽,連人的聲音也似乎濕瞭,飄起來也慢瞭,總有聽不真切的如夢如幻的感覺。那幾個大大的鐵皮櫃子,就如魔術師的魔術櫃一樣,瞬間就能變出美味的腸粉來。隻見那個魔術師以閃電一樣的速度,把之前已經沖調好的粉醬倒進一個鐵皮抽屜裡面,然後很快地在上面均勻地灑上絞碎的豬肉,切得細細的蔥花,再用一個平底的鍋鏟把肉碎和蔥花攤平瞭,把幾個鐵皮抽屜一一的鋪上瞭粉醬肉碎後,就把抽屜推回鐵皮櫃子裡面去,很快,新鮮的腸粉就可以出爐瞭,隻見魔術師用手中的鐵鏟把粉皮一鏟鏟起,手起粉落,兩三下功夫,就把薄薄的粉皮卷起瞭包著豬肉碎,成瞭細細長長,白白滑滑的一條腸粉瞭。透過那薄薄的粉皮,還可以看見裡面的豬肉碎和青青的蔥花,再趁熱澆上一點熟油和醬油,簡直是香飄屋外瞭,怪不得老一輩的廣州人把腸粉叫做“搶粉”瞭!好吃得要搶呢! 在廣州,有一句罵人的話,就是說對方是“粉腸”,於是市井坊間,就流傳著這麼一句罵人的話,意思是叫別人不要阻礙自己,說得蠻有意思的:“你條粉腸吳好(不要)阻住我食腸粉”,可見腸粉的普及,實在比粥和雲吞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瞭! 盡管如今美食越來越多瞭,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瞭,但腸粉始終以其味美價廉,別具特色而占據著廣州人早餐桌上的前世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