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齋回歸中山路有“幕後故事” 4月2日、4月3日本報相關報道 廣州老字號手信街位於逢源路荔枝灣畔 【“老字號”系列策劃結束篇】 文/羊城晚報記者 李春暐 何偉傑 實習生 張明亮 圖/羊城晚報記者 鄭迅 “如果有一天,廣州城的老字號隻是月餅、醬油和喝茶,我們是否會覺得難堪?” “如果有一天,成珠樓的特色居然是鮮蝦雲吞面,我們應該怎樣向外地遊客述說它昔日的輝煌?” 清明節期間,羊城晚報“老字號”策劃系列稿,獲得眾多媒體廣泛轉載。在人情上,廣州是一個溫情城市;在商業上,得風氣之先,廣州不輕易相信眼淚。一度有人撰文質疑,在市場競爭之下,老字號是否應該獲得特殊對待? 對此,廣州市老字號協會會長歐陽強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時表示,從規劃上“關照”老字號一直都有,但往往是“說多過做”。擁有2200年歷史的廣州,對老字號的保護遠遠落後於同樣歷史悠久的北京、杭州。 會長慨嘆 全市至今沒有“老字號街” 隻有“老字號集聚區” “廣州很早以前就達成過老字號保護的共識,但一直都是停留在概念、籌劃上。”談及已經暫停營業的四傢老字號,歐陽強不無遺憾。作為老字號協會的負責人,他表示,很多政府要員都提過保護老字號就是保護城市文化、城市記憶。 記者瞭解到,2006年廣州市經貿委就已經提出,要鼓勵在商業中心區引入老字號。負責人更表示,爭取建立老字號技改創新的專項資金,一方面選擇在核心商圈、商業街、美食街(區),提供優惠的租金條件等方式,吸引老字號重返經營,充分利用老字號聚集的品牌效應,建設“老字號商業一條街”;另一方面,在約定使用要求、使用期限等條件的基礎上,促成商業街和美食街(區)的商傢與老字號品牌所有者簽訂有償或無償使用已停業或面臨消失的老字號品牌進行經營的協議。 轉眼6年過去瞭,歐陽強表示,到目前為止,全市沒有一條商業街可稱“老字號街”。2010年,作為廣州市歷史最悠久的老城區,荔灣借揭蓋復湧之機,一度在龍津路一帶新建“廣州美食園”,並以眾多老字號作為賣點。但歐陽強表示,廣州美食園上的老字號比例依然不足,“不能稱為老字號一條街,隻能說相對較多聚集。我們制作瞭‘老字號集聚區’的牌子送過去”。 各大商圈失去城市特色 走進北京大柵欄、杭州清河坊,面對種類眾多的老字號,人們會油然而生“似曾相識”的感覺。一般認為,這就是城市的味道。但走在廣州標志性步行街上下九、北京路上,連本地人也很難承認,這兩條步行街就能代表歷史悠久的羊城。 “上下九隻剩下廣州酒傢、陶陶居、蓮香樓幾傢吃的老字號,北京路全是百貨和賣衣服的。”在各種網絡媒介中,類似的評論絕對不是少數。以“群聚”為特色的廣州各大商圈,被認為普遍缺乏文化氣息,與眾多城市的步行街、商業街幾乎一樣,失去瞭城市特色。 但誰能想到,廣州是最早提出保護老字號概念的城市。據資料顯示,2002年開始,北京、杭州、廣州、武漢四地都鮮明地提出瞭保護老字號的口號。如今,北京、杭州成績斐然。2008年,杭州清河坊獲評“中華老字號第一街”。今年年初,據媒體報道,未來5年,北京西城區每年將投入專項資金2000萬元,把老字號集聚在一起,形成大柵欄、什剎海、琉璃廠三個群落。 歐陽強表示,在某種程度來說,廣州確實落後瞭。 歐陽強說:“從租金、稅收上給予優惠;招商時吸引有實力的大公司;舊城拆遷時註重保留老建築、老字號。這些概念很早就說瞭。”但事實上,沒有形成統一的做法。他透露瞭前一段時間街坊津津樂道的“致美齋回歸中山路”的幕後故事,“開始是有難度的。發展商並不願意降下租金,但以醬料的收入,即使是致美齋,也很難承擔這麼高的鋪租。經貿局、文化局、老字號協會、致美齋等多方面,為此進行過相當長時間的溝通,最後終於以相當優惠的價格租下現在的店面”。 應保護老字號的權威性 在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大背景下,記者留意到,近期已有多區認識到老字號作為城市文化一部分的重要價值。除瞭呼聲最高的原老字號集聚地中山路,荔灣區龍津路、上下九,越秀區高第街、西濠、長堤似乎也有打造“老字號一條街”的打算。對此,歐陽強表示欣慰,但他也表示,不希望出現倉促而就的情況。 歐陽強說,老字號的認定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是非常嚴肅的事,“不但經營時間有著明確的要求。對於種類、社會的認同度,都有著相對較高的門檻”。此前市內多傢老店關閉,媒體一度希望老字號的認定應相對放寬,歐陽強認為,這個要求不可行,“保護老字號的權威性,才是對它們最好的保護”。 正因如此,盡管他非常贊賞荔灣區建設“廣州美食園”對保護老字號的付出,但依然沒有把“老字號一條街”的稱號送過去。 他表示,依然會爭取在兩年內出版一本共100傢的《廣州老字號名錄》,希望城市在大力復蘇城市記憶的時候,“多關懷老字號”。 專傢之見 老字號自己也要爭氣 稅收租金支持最現實 如何維持老字號對於城市的重要作用?市內資深旅遊策劃專傢勞毅波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對老字號的發展起瞭很大的沖擊。單是老城拆遷,原居民紛紛離去,就讓老字號損失瞭大部分老顧客,而新居民對老字號並不執著,這是地緣情結極深的老字號逐漸沉寂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老字號之所以還能勉強維系,很大程度還是靠一份街坊情。 勞毅波表示,老字號是見證廣州這個千年商都商業脈絡延續的一個鮮活載體。因此,政府對老字號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可視作對老字號的一種補償。扶持的方式有很多種,稅收和租金上的支持是最現實的,也是最基本的。 老字號要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傳統技藝和品質的傳承,但問題是,還有多少人願意繼承老師傅的技藝?在勞毅波看來,扶持老字號,對經營老字號的人的生活環境也要作出改善,可以是經濟補貼,也可以在住房方面有一定的優惠,“連基本生活條件都不能滿足,誰還會想去弘揚老字號?” 給老字號一定的生存壓力 在政府的扶持下,致美齋重返中山路老鋪復業,備受街坊熱捧。政府斥資重鑄老字號,是否能成為正在掙紮求存的眾多老字號復興的樣本?勞毅波認為,這種形式是對老字號復興的一種啟發,但不能成為所有老字號參照的樣本。致美齋有400多年的歷史,可謂深入民心,而如今大部分掙紮求存的老字號均為中小型企業,其根基不如致美齋,產品也過於傳統,並不為街坊所熟悉。因此,即使政府斥資重建,收效並不大。 勞毅波表示,政府扶持老字號應該是激勵,而不是施舍。政府的扶持必須是有條件、有門檻而且更應該有回報的,給老字號希望,更應給老字號施加一定的生存壓力。 發展老字號必須創新 老字號的發展必須得到各方的支持,老字號本身也必須“爭氣”。 說起最近宣佈歇業的幾傢老字號,勞毅波唏噓不已。“不少老字號是自己不爭氣,說得好聽一點,是過於專註自己的產品;說得不好聽,就是食古不化。”勞毅波特別談到瞭鶴鳴鞋店,“在我的印象中,鶴鳴鞋店通常賣‘軍佬涼鞋’,但現在誰還穿這些?”他認為,其實鶴鳴鞋店早期利用品牌和街坊聲譽,轉入中老年人市場,前景大有可為。 對於部分仍在經營的老字號,勞毅波也是憂心忡忡。“例如555電池,大傢以前都很熟悉,現在已經很少人提到它。電池如今仍大有用武之地,例如手機電池,如果555能往這方面去發展,說不定現在仍是市民熟悉的品牌。” 老字號要發展,必須創新。勞毅波認為,老字號的創新首先應體現在產品內涵上。老字號產品銷售的對象不能隻局限於老廣州人,還要擴大至新廣州人,“致美齋重返舊店經營,也必須時刻考慮創新。如今,致美齋在堅持傳統醬油的基礎上,也推出瞭韓國泡菜、港式醬油等系列,同樣深受歡迎,這種方式十分可取。”註重產品包裝、加強品牌和商標的保護,也是老字號必須註意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