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巷尾 這次在上海逗留的時間不短,一連住瞭好幾天。我住的酒店前門就是素有“萬國建築群”美稱的外灘,後門則是廣東路和四川路的交界。每天這附近都是人流熙攘,馬路感覺也很幹凈,星級賓館、銀行和林立的名牌店展示著這個城市最光鮮的一面。 晚飯過後在外灘附近散步,霓虹燈流光溢彩。不遠處不時傳來老鐘樓渾圓厚重、悠長曠遠的“東方紅”鐘聲,同時夾雜著呼嘯而過的拉客電動車上動感十足的的士高音樂。經過廣東道,剛好有一個周末派對,所以整條道都是人,滿目紅地毯和俊男美女。隻是我卻無意繁華,不經意走進後街,這裡又是另一番的景況。 在熱鬧的外灘和南京路步行街一帶有很多以地方命名的小馬路,像廣東路、四川路、福州路等,馬路的後面又有許多記不上名字的小街小巷,老上海稱這一塊為“棋盤街”。這些小街小巷有著上海最市井和草根的一面。房子低矮,與不遠處的外灘大樓相形見絀,樣貌看上去也比較陳舊。但是這種老舊,卻不是我想找的“老上海”的味道。或許與繁華太近,它也變得浮躁瞭起來。 幾乎每個大都市的高樓背後都有這些小街小巷,無論是上海、北京、重慶還是廣州。 在這些小街小巷你總能找到很廉價的食店,不用十塊便能吃得很飽。最近“蒼蠅館子”這個詞不是很流行麼?一開始它是指成都那些價格低廉、鋪面窄小卻人氣甚高的飯館,有時在這些地方的確能尋到一些草根美食。但現在連一些毫無出品要求的廉價快餐店也以蒼蠅館子自居瞭,實在有點渾水摸魚的感覺。 “蒼蠅館子”的特色就是風味,哪怕它有一些“問題”,對人們而言,吃一餐半餐無所謂。但如果要我推薦,我就會倍加小心。因為這些草根吃食雖然容易博得大眾青睞,迎合自主消費的人群愛好,但它們用的醬料、米油、乃至烹湯的水和洗消條件都是應該要考量的。不時聽到某些食店的人講:我們這裡味道好,價錢實惠,即使有老鼠客人也不會介意的。當然這是說說而已,但他們這樣經營理念會不會出現這個那個的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後街草根美食從我們視線中消失,像廣州龍津路的榕樹頭牛腩粉,現在被高樓替代。肇慶市某公廁旁的竹腸粥、香港綿燈徑的小欖公的清蒸蚌(天下第一蚌),還有一個吃黃沙潤粥的地方都沒有瞭,相當可惜。大城市在規劃的時候容易將這些草根美食埋沒,而政府扶持的草根美食也要看它在市場的生存能力。吃這些東西變數太大,經營者求人不如靠自己,自力更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