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東
【NO.1潮州】 在東山銅陵鎮的車站等瞭兩個小時的車,終於上瞭去往汕頭的大巴,一路興奮不已,因為終於要去心所往的嶺南大地瞭。去到汕頭,立馬轉車到潮州,之前本來打算想去汕頭的“文革博物館”去看看,發現博物館離市區好遠,又在一個景點裡面,遂放棄。 在沒去潮州之前,就已經聽說那兒的美食各種美,所謂“食在廣州,味在潮州”。後來又看到一句話,說“地有閩廣之異,俗無漳潮之分”,“即使在今天潮州話還是可以在漳州通行,其管轄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和平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潮州戲”。 維基百科上說潮州小食有“蠔烙、牛肉丸、粿汁、粿條湯、沙茶粿、炒糕粿、無米粿、咸水粿、韭菜粿、甘筒粿、乒乓粿、麥包、紅桃粿、白飯桃、鼠曲粿、菜頭粿、酵粿、樸枳粿、鴨母捻、南瓜芋泥、糕燒番薯、返沙芋、草粿、清心丸、春餅等約有230多種”。去的第一天就在牌坊街附近吃瞭蠔烙和粿汁,結果吃不完還帶回客棧。話說這傢叫“潮州載陽客棧”的客棧,也是通過微博找到的,位於老城內,一座大夫第的院子,隻是最便宜的房間也要80一晚(還是會員價),對我來說這樣的住宿價格是蠻高的瞭。住瞭兩天,都隻有我一個客人。第二天晚上才下樓與老板喝茶聊天,彼時客棧已經被某電視臺報道過的樣子,由於電視臺的原因,老板和老板娘第二天就要去金華遊玩。在潮州一直想品嘗下天下聞名的“潮州砂鍋粥”,後來在要離開潮州時,在火車站附近終於發現有一傢砂鍋粥,可是,他媽的好貴,真心吃不起的樣子,然後就沒吃瞭。 然後其實潮州也就逛瞭下牌坊街,一帶的地方,遠點都沒去瞭。不過還是騎著自行車在城裡小繞瞭一下的,也算是到廣濟橋瞻仰瞭下。自是那時天氣已非常炎熱,實在是不大怎麼願意出門瞭,在外面逛的時間也不長。印象深點的,是在“潮州曲社”裡聽一幫大媽大爺彈唱潮樂,以及潮社對面的“文革收藏館”,館裡收藏瞭很多很多文革時期的“文物”。後來在分司後巷遇一老爺子,七十四歲,客傢人,潮州待瞭幾十年,六十年代上山下鄉在海南待瞭十年,所以他客傢話,潮州話,海南話都會說。老爺子說太平路(牌坊街)上的牌坊,五幾年的時候砸瞭一個人,於是全給拆瞭,現在這些牌坊是這幾年才立上去的。 【NO.2梅州】 至於為什麼會去“世界客都”梅州,我現在也搞不清瞭。畢竟梅州也不算是個旅遊城市啊(在我看來)。可能是覺得時間充裕、想瞭解客傢文化等原因吧。 到梅州,已是下午五點多,隨便上瞭一輛去往市區的公交車,快坐到底站才下車。一路上沒發現適合住宿的地方,下車後在路邊吃瞭一碗有名的“梅州醃面”(當時還不知道叫著名字),吃完瞭又坐同一路公交返回市區。最後住在文化公園附件的“今天酒店”的特價房,六十八一晚,兩張床,這是一路上住的第二貴的房間,第一貴在潮州。因為是酒店,所以會有很多一般旅舍客棧沒有的配置,比如有線電視、神油、避孕套、保健中心什麼的。 安頓好後,就到旁邊的“華盛頓廣場”逛瞭下,一個建有仿天安門城樓的廣場,晚上很多市民在這裡隨歌而舞。回房間後,翻轉著電視,看瞭《雷洛傳》,在那個時候看這部電影,還是蠻適宜的。華仔早期的好多片子都還不錯,就是看的不多。第二天鬧鐘吵醒(房間無窗),路上第一次使用鬧鐘。然後就到對面的老城區裡閑逛,隻是去的太早,很多店面都還沒開門,發現一傢做早點的店,進去吃瞭碗醃面,跟昨天的口味差的比較多。這片老城很小,一下子就走完,然後就去文化公園裡溜瞭溜,發現好多老爺爺老奶奶大叔大媽,圍著一圈一圈,有人圍觀,有人閑聊,有人左手持錢右手拿牌,有人正數著錢。我手持相機小拍瞭幾張照,就有人出來制止瞭,周圍一圈人謹慎的盯瞭我好一會。 中午在房間休息瞭一下,打算待會再走去客傢博物館。下午一出門便下起瞭雨,又要取錢,又要寄明信片,寄完明信片雨還不大,當往客傢博物館走去的路上,與越下越大,豪雨如註。在一座橋底下等瞭一會發現沒有下小的跡象,隻得冒著大雨繼續走。走到東山書院,進去逛逛順便躲雨。雨小之後躺水走到博物館。那個下午就一直在下雨,一直到我走回酒店為止。記得往回走的路上,在一個村子的池塘邊一幢房子的屋簷下一邊躲雨,一邊欣賞著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以及水面上佈滿綠色植物的池塘。 關於梅州的宗教信仰,維基百科上有這麼一段——“嘉應教區是天主教在中國廣東省東北部設立的一個教區。1850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神父將天主教傳入廣東嘉應(梅州)。到19世紀末,信徒發展到3000多人。1951年4月,外國傳教士被中共政府勒令全部回國,教務由中國籍神父張一之主持;1964年全部教堂被中共政府強制關閉,並沒收教會財產,直至1979年才恢復宗教生活。”
【NO.3河源】 其實梅州之後本來是想先到佗城待一下的,隻是佗城沒有合適的住宿,就直奔河源瞭。 怎麼知道佗城這個地方的?好像也是微博上搜到的,一查資料,發現此地還是有點來歷的,“廣東最早的縣城治所,被稱‘珠江東水開端,嶺南古縣第一’、嶺南客傢文明發祥地之一”(維基百科),“原稱龍川城,後稱循州城。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紀念龍川首任縣令趙佗,改名為佗城。佗城歷經2000多年滄桑。距河源市區99公裡”(互動百科)。當時誤以為佗城還可以多待一下,從梅州火車到龍川,然後轉瞭兩趟車到佗城,沒想一下子就逛完瞭,天氣又熱。於是直奔河源而去。 又為什麼要去河源呢?前一天晚上微博上剛認識一位在河源上學的同學@Mr_落幕,然後就跑過去他學校瞭。如果不去河源,就可能直接去深圳瞭,可是時間還太早,因為計劃是六月一號左右進香港的。大巴直奔河源汽車站,那天河源也下雨,落幕同學親自跑到公交站來接我。做瞭一個來小時的擁擠公交到瞭他的學校,吃瞭頓晚飯,就睡他宿舍的地鋪瞭。 就這樣再睡大學宿舍,隻是這次是睡地鋪。在之後的深圳,也睡瞭幾晚網友啊金的地鋪。到河源的第二天,先跟落幕同學去上瞭半天的課,下午跑去看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晚上回市區與學校吃河源美食。新豐江水庫不由得讓人想起位於浙江淳安的新安江水庫(千島湖),這兩個人工湖,都不怎麼喜歡。在水庫旁認識瞭妖艷的鳳凰花,那是我第一次見這種南方才有的花。然後就知道瞭“在這鳳凰花開的季節”寓意著“畢業季”的來臨,因為此花花開六月,當然這隻有在有鳳凰花的地方如福建、廣東、香港的同學們才會寫的。 話說河源的東江水是香港供水的主要來源,因此每年都有好多香港人會跑到河源來“思源”。
【NO.4深圳】 其實深圳以及之後的廣州我都可以忽略不講,基本沒去什麼地方逛,也沒做什麼事。不過兩個城市還是蠻有愛的。 在深圳沙發主啊金傢也是睡地板,那幾個晚上很熱,可是蚊子又很多,不想蓋睡袋也不行,到後半夜後才涼快些。然後在深圳就是逛瞭下市博,深圳書城,還去華強北買瞭個讀卡器,以及在7-11買瞭一張香港用的電話卡,隻是後來發現這卡費用用的也太快瞭。在深圳基本上晚飯是跟啊金一起吃的,也有出去跟在塔下認識的幾個深圳朋友會面聚瞭下餐。 後來啊金也辭職瞭,我在泰國時,他在大理,我從泰國回雲南,就直接到大理找他瞭。再後來他跑到束河,然後我也在束河。哈哈哈哈。
【NO.5廣州】 為什麼不按順序寫香港?我想把港澳單獨拎出來,比較廣東隻是廣東,香港隻是香港。廣州是逛完港澳後,出到珠海,然後坐大巴到廣州的。在廣州待瞭一個來月,因為是親戚傢,所以待的比較久,也就是在廣州,決定瞭我之後要往東南亞走,這還得感謝親愛的溪小王同學的指點。 在廣州去過這麼幾個地方,沙面、省博物館、中山圖書館、方所、二沙島、小洲村、石室天主教堂、中山大學,還有振文同學的學校。以上幾個地方,都蠻喜歡的。其他幾個地方不解釋瞭,方所是去看胡德夫的,小洲村是去看香港認識的景明同學的,二沙島是跑去看一場小提琴獨奏曲音樂會。在二沙島還認識瞭盛哥,當時他在路邊彈吉他唱歌。廣州的小吃什麼的就不說瞭,那真是令人懷念的吃貨之地啊。 那會兒有幾天也是比較糾結的,因為傢裡還是會給一點壓力,讓我早些回去。還是很感謝父母能夠這麼寬容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