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2年春節的時候去的金灶鎮,過年氣氛很好,也很有特色,現在給大傢提前分享下!有興趣的窩友可以在2013年去看看! 到潮陽區金灶鎮灶內村,完全是因為一個朋友的緣故。按當地的一個習俗,正月十六晚,新婚的和添丁的男子要從火堆中抬神轎而過,俗稱“跳火堆”。朋友恰好是新婚,而且是被抽簽抽中抬神的人員。到灶內村,一是看望朋友,二是現場見證這種較為獨特的習俗。 對於也許人生隻有一次的抬神跳火堆,神聖而光榮。
當晚,跳火堆前是夜間巡遊。包括在白天的巡遊,算是“文遊”,跳火堆屬於“武遊”。朋友介紹,白天巡遊內容更豐富,有在田野上抬神比賽,這相當於晚上跳火堆的預演。夜間巡遊的路線是走傢串戶,許多人傢在遊行隊伍到來時,會在門口或路上燃燒稻草。而接下來的跳火堆,也是在稻草火堆中進行。 有戲的鄉村,是我童年中的美好回憶。 灶內一角 龍尾老爺在上,福澤黃氏子民。 雨擋不住火 火力十足啊
在夜間巡遊期間,村中有專人將稻草運送到跳火堆的場地。起先堆到大約一米五高,跳火過程中還會不斷添加,以保證十足火力。當遊行的隊伍集中到火場時,燃燒的火頓時沖天而起。站在大火堆旁邊一米開外,火的熱力讓人退避,我都擔心相機是否會被燒著,不禁暗暗為將要穿過火堆的人擔心。無疑,沖過這樣的火,需要勇氣和決心。我想,勇氣是來源於從兒時開始的耳濡目染,在大人一次次的示范下,每個男人心中已經根植瞭。決心呢,來源於這不是隨便可以得到的機會,要成為真正的男人,得在火中鑄造。事後朋友介紹,村裡的宗族觀念非常強大,結婚的他們要到村裡的長老機構登記才算在村裡成婚的事實。法律在一個有強烈宗族意識的結構中,並不見得諸事實用。 在吶喊聲中,第一隊跳火堆的人快速地從火堆旁邊穿過,我都沒有反應過來,抬著神轎的人馬已經如脫韁之馬在我面前沖過。第一輪人馬過後,我有些恐懼。人群已經把火堆圍得密密實實,如果站在很小的通道中間,會與快速沖過火堆的人馬相撞。我隻好躲閃在人群一旁,在緊張中舉起相機對著火堆,感覺自己是在心裡按著一種叫“激動”的東西。朋友抬著神從火中奔來,我不知他那一刻是什麼感覺,在我按下快門時,自己經歷一次驚險。從跳火堆的主角選擇條件和燃燒的材料來說,我想這是農耕社會傳統的一個備註。跳火堆的民俗在我來看,等於是男人的新生,相當於一場成人禮。作為一個已結婚或做父親的男人來說,跳過火堆,成就瞭一個男人面對新生活的勇氣和責任。 才子佳人 精美的木偶,我好喜歡。
在村中的龍尾聖王廟前,還請來瞭金玉鎮柳崗鄉的木偶戲演出團。潮州鐵枝木偶戲是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往我所看到的潮州鐵枝木偶均給人陳舊、破敗的感覺,而在此看到柳崗鄉的木偶卻新而精美。希望潮州這支中國木偶劇種能存活下去,並且能有所發展。 回到廣州,經朋友介紹才得知金灶最著名物產是橄欖,特別是人稱“廣東一絕”的三棱橄欖,雖藏於深山之內且價格昂貴,但每年還是有人翻山越嶺到金灶購買,以體驗“嚼一口而滿室飄香”的感覺。 我們見識瞭灶內村夜晚的魅力,感覺河水穿過的灶內村應該是個非常漂亮的村落。由於第二天要趕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普寧的洪陽鎮,無緣見識灶內村的真正風貌,期待不日能有更多時間領略灶內之美。 2012-2-7(正月十六)行於灶內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