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實在的不知道去哪裡遊蕩。 在螞蜂窩上搜索,大部分就是小蠻腰、上下九。。。 現代化的高樓建築拍多瞭、看多瞭,沒有一點興趣。 攻略上掃過沙面,第一感覺就是廈門的那什麼沙茶面,跳過。。。 周六上午(2012-11-24) 整個人憋的發慌 再次的吧廣州攻略翻開,陳傢祠去過瞭,黃埔軍校遠瞭點,沙灣古鎮,時間來不及瞭。 沙面,沙面,原來不是沙茶面
沙面(shameen)曾稱拾翠洲。在廣州城區西南。 原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宋、元、明、清歷代為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咸豐九年( 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憑著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以“恢復商館洋行”為借口,按一畝地一千五百錢地所謂租界費,強迫兩廣總督租借沙面。侵略者挖瞭一道河湧把沙面和沙基分開,雇工修護河堤,填土築基,形成沙面島。沙面東面1/5為法租界,約66畝。以西4/5為英租界,約264畝。規定沿沙面河湧寬90英尺,貼近沙面的45英尺范圍屬於沙面租界。中國船隻不能停泊。至19世紀末,沙面租界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各種公共設施的獨立於廣州城的城區。租界內各種權力則由英法駐廣州領事直接控制。沙面租界內的公共設施建築主要有領事館、教堂、銀行、郵局、電報局、商行、醫院、酒店和住宅,另外還有俱樂部、酒吧、網球場和遊泳場等,其住戶多是各國領事館、銀行、洋行的人員以及外籍的稅務官和傳教士。 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沙面大街2號-6號的樓房,俗稱紅樓,原是海關洋員華員俱樂部,高三層,紅磚砌築,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頂閣樓,仿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建築風格;沙面大街54號的建築,原是匯豐銀行,仿西方古典復興建築風格,高四層,二層的外墻砌有通柱到三層頂,在西南面樓頂建有穹窿頂的亭子;沙面大街48號的樓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築,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周的走廊均為券拱形,外墻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號的露德天主教聖母堂,規模雖小,結構簡單,但在其入口處仍然為仿哥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