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蓮花山旅遊區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海拔108米,面積2.33平方公裡,位置優越,水路交通便利,古今交融,是國傢AAAA級旅遊區、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峰觀海。蓮花山古采石場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於世;山上的蓮花塔和蓮花城,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最引人註目的是高達40.88米望海觀音金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位於山頂的粵海度假村是配套設施齊備的度假酒店。蓮花山旅遊區,是休閑、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省會華表—蓮花塔 蓮花塔矗立在蓮花山主峰之巔,始建於明朝萬歷四十年(1612年),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蓮花塔外9層,內11層,外呈八角型,磚木結構,裡面設有螺旋式樓梯,可以直達塔頂。在塔的各層有大小不一的門洞,造型各異。塔高50米,是蓮花山的最高點。自古以來,從伶仃洋進出珠江的船隻,皆以蓮花塔為進出廣州的標志,故有蓮花塔有“省會華表”的美譽。 蓮花塔曾經見證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1938年廣州淪陷時,蓮花塔曾受日軍沿江而上軍艦的炮火轟擊,塔身彈痕累累,千瘡百孔。1981年,在番禺籍澳門同胞何添、何賢昆仲的熱心資助下,有關部門對蓮花塔進行瞭重修。
觀音聖境 步入觀音聖境,筆直寬廣的朝聖大道,從蓮花塔下往東一直通到面向獅子洋的山腰,兩旁樹木排列整齊,自成陣勢。盡頭是一個青石鋪砌的廣場,廣場中央,慈顏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觀音寶像屹立在兩層蓮花寶座上。舉目瞻仰,風吹雲飄,反襯得觀音菩薩好像騰雲駕霧,彩霞披身。望海觀音由澳門著名人士何厚鏵首倡,何賢社會福利基金會和各方人士襄助,於1994年10月23日建成開光,像高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180兩純金,是目前箔金觀音銅立像的世界之最。觀音面向浩瀚的獅子洋,“望海”之名由此而來。從廣場仰望佛像,觀世音菩薩寶相莊嚴,慈顏善目,手托金瓶,指灑聖水,從寶像背後的碑文所記中“引慈航以庇桑梓,施甘露而潤粟榆,保居者安,護行者順,佑善者昌,啟愚者蒙,普眾生緣開因果,渡信士普結菩提。”我們可以領略觀音菩薩普渡眾生的要義。每逢民間節日觀音誕、觀音開庫、重陽節和農歷初一、十五,來自珠三角和港澳的善男信女都會蜂擁而至,香火鼎盛。
觀音閣位於望海觀音廣場左側,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築面積3872平方米,是望海觀音的配套工程。由澳門何厚鏵先生襄助,於1997年10月20日落成的大型仿古單體建築,三層,有外廊環繞,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內有包括千手千眼觀音聖像和漢白玉觀音聖像在內,神態各異、材質不同的各種觀音像一千多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觀音文化館。2003年11月9日觀音閣被交予廣州市佛教協會管理,正式將觀音閣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並更名為“蓮花禪寺”。
觀音節日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觀音在佛教中、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遇難眾生祇須誦念其名號,其即前往拯救解難,故名觀音。關於觀音的民間信仰節日有觀音誕、觀音開庫、還願日等 觀音誕 民間慶祝觀音誕的日子有三個,分別是: 農歷二月十九日 農歷六月十九日 農歷九月十九日 農歷二月十九日是觀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觀音成道之日,九月十九日是觀音涅盤日。 觀音開庫 農歷正月廿六日,是“觀音開庫”的日子。 據民間相傳,觀音在修道時,有500位護法羅漢,為瞭要考核觀音大士的修行成績,於是化為人間和尚,到觀音廟化緣討飯充饑。觀音見到和尚求助,便打開倉庫,讓和尚們盡情享用各種精美齋菜。當500位和尚吃飽以後,餘下的食物就留給瞭前來參拜的善信享用。於是每年的正月廿六日,便成瞭“觀音開庫”日,許多善信都會選擇這一天參拜觀音,希望“借庫”後能夠財運亨通。 還願日 農歷的十一月廿六,是還願日。 俗話說:許願不還願,菩薩不靈驗。當對佛和菩薩許下的願望如願以償時,即要按心中許諾的願一一向佛、菩薩還願瞭。
古采石場遺址 這裡既有直指雲天的石柱,又有“出類拔萃”的“石筍”,還有嵬然而出的石屏風,其勢險峻,層次迭蕩。不過其與石林之間卻存在著“人為”與“天創”的天淵之別。後者由於是石灰巖,具有水溶性,受流水的不斷溶蝕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形,顯示瞭大自然力量的偉大。但人類的力量同樣值得歌頌,這裡景觀的形成是2000多年來,歷代先民延續不斷地劈山取石,一鑿一釬地“雕琢”而成,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年有哪位石匠會想到在自己的鑿釬下會出現這樣的奇景秀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