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古港”那塊碩大的咖啡色旅遊路牌,在廣州的道路上見瞭N多次,但我從來都沒想過去看看,總覺得它在黃埔區那邊,有點遠。後來總聽朋友們介紹說它那裡什麼什麼這樣又好吃、那樣也好吃……廣州人就這樣,永遠是將“吃”擺在第一位,完全忽略瞭黃埔古港的歷史意義。上個周末終於抬腿往古港跑瞭。其實也是無心插柳,誤打誤撞地去瞭趟黃埔古港。原本俺計劃是去小洲村,結果跑錯瞭方向;那小洲村也是一座深藏於廣州市內的古老村落,所以很容易讓人混淆。誰讓廣州有這麼多有歷史有故事的古老村落呢,不能怪俺…… 【黃埔古港位於海珠區琶洲街黃埔村,話說古代有一對鳳凰飛臨此地,帶來人丁興旺、五谷豐登。該村地處一小島,水邊地區叫“浦”,水中的陸地日“洲”,所以取村名為“凰洲”或“鳳浦”,後演變成為“黃埔”,它見證瞭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後面凡帶符號【】的文字均轉自網絡) 【自宋代以後,黃埔村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時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後,黃埔村逐步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 【據載,從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間,停泊在黃埔古港的外國商船共計5107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閉關自守的清廷撤消瞭江、浙、閩三海關,卻唯一保留瞭粵海關,指定廣州為唯一對外貿易口岸長達80多年,期間黃埔古港迅速發展,在這裡有黃埔稅館、夷務所、買辦館等,外國商船必須在這裡報關後由中國的領航員帶商船入港,辦理卸轉貨物繳稅等手續,然後貨物才能進入十三行交易……而黃埔村也成為熱鬧繁華的古城,同時這種氛圍自然熏陶瞭當地人的經商思想。後來因河道堵塞變窄,古港遷至長洲島,沿用黃埔港,據說上海的黃埔江得名也與此古港的盛名有關】 【為迎接“哥德堡號”2006年訪問廣州,市政府投資興建瞭黃埔古港景觀區,總面積6000平方米,內設粵海第一關紀念館、古碼頭、親水區、“哥德堡號”訪問廣州紀念碑、園林區等】
雖然是古港,但仍然有少少工業的味道 進入古港前,能見到這些一排排的倉庫式的平房,應該是原碼頭堆放貨物的地方 小道邊上盛開的牽牛花
古老的大榕樹,見證瞭古老的羊城,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幾百字,濃縮瞭千萬個故事……
黃埔村裡悠閑的老人
歷經風雨的紅傘,你曾來過?
飽經滄桑的破船,你曾同舟? 【黃埔古港北臨新港東路,南隔黃埔湧與侖頭相望,西臨東環高速,東隔珠江與長洲、深井相望】
【廣州叫黃埔的地方很多,但黃埔村應是這個地名最早的出處。清代的時候這裡停靠瞭許多外國商船,外國人發音不準,老把“鳳浦”說成“黃埔”,久而久之,原來的“鳳浦”反沒人叫瞭,終於成瞭“黃埔”村】
【黃埔古港黃埔古港地區分為四個功能區,即紀念展示區、古港公園區、棧道餐飲區及村頭廣場區,集展示、傳播、娛樂、休閑於一體的“文化公園型景區”】 【其中紀念展示區由黃埔稅館、永靖營(兵營)、買辦館、夷務所和展示街組成。黃埔稅館是整個建築群中的重點。兵營處設有營房、瞭望臺、兵器架等】
“粵海第一關”紀念館前的志願者,但不知道他們為何一直在吹笛子,是在呼喚鳳凰嗎?
【“哥德堡”號商船由瑞典東印度公司於1783年建造,曾經三次抵達廣州,航行海上絲綢之路】 【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號裝載著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貨物,踏上第三次中國之行返程時,遭遇暴風雨襲擊,不幸沉沒在哥德堡港入口處,相傳當時從沉沒的“哥德堡”號船上打撈出來的貨物除去船的損失以及打撈工程的費用還能有利潤,因此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更為繁榮】 很好看的藍瓦屋頂,濃濃的嶺南格調……
【現在的黃埔村仍是一派古樸景色。村中保留的大量遺跡和文物,見證瞭“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世代繁盛,見證瞭黃埔古港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也見證瞭廣州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
【在文物專傢的眼中,黃埔村儼然是一座“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活的博物館,這裡的建築風格和哥德堡東印度公司迥異,但訪客的感受完全可以對接——最有價值的歷史就存在於當下人們的內心】 【黃埔古港原稱醬園碼頭,現在岸邊仍保留一條“海傍街”,從前緊靠碼頭,是一個繁鬧的集市,商鋪林立,現在村民建房還不時挖出當時的木樁和樁基。附近散落著大量的石碑和外國海員、商人的墓碑,並有多種文字的碑文】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的餘定邦教授解釋:“這些墓碑的存在就說明當時這個港口在‘一口通商’時代,很多外國商人來這裡經商,他們不是簡單地一來就走,有些還比較長時間留在這裡經商,才使得有部分商人在這裡去世後葬在這裡。”瑞典船長史凱爾的三位先人應該就是長眠在這裡】 在“粵海第一關”原址上修復的紀念館,門前的石獅子很是威武……
【粵海第一關紀念館,是黃埔古港景觀區依據歷史資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築群。館內設置瞭《流淌的輝煌》專題大型展覽】 【展覽以圖片、實物、模型、蠟像、電子屏幕影像、展示和DVD播放等形式,讓觀眾瞭解廣州海上絲路在歷史積淀上過程中,耀眼的輝煌】 【黃埔古港景觀區設計具濃鬱的嶺南風韻,是廣州市城區內新的一處參觀、遊覽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黃埔直街是當年重要的貿易區,現在大體還能看出清代末期街道的特色,這裡原來還有許多廟宇,都是與航海和海外貿易有關的,現在保存下來的僅有一座北帝廟,廟裡的碑記記載著清朝政府對海外貿易征稅的重要史料】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歷史學教授楊萬秀喜歡用數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他說:“清代時廣州的外貿有瞭很大發展,1757年清朝政府宣佈實行“一口通商”,各個國傢來中國貿易都要來到廣州,經過廣州海關】 【在1757年來廣州的外國船舶是9艘,到瞭1836年達到199艘之多。”】
【黃埔古港興旺發達的時候,正是17世紀到19世紀廣州海外貿易最為鼎盛的時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樂道的“對華貿易的黃金時代”】
嶺南特色的古代防盜門——趟籠門
【英國人威廉·希克1769年來過廣州,他對廣州贊不絕口:“珠江上船舶運行穿梭的情景,就像倫敦橋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同,還有大帆船,在外國人眼裡再沒有比排列在長達幾哩的帆船更為壯觀的瞭”】 村中的梁氏祠堂 進入梁氏祠堂
祠堂上方的拱石
雕刻精細的拱木
【當昔日的輝煌逐漸消失在慢慢淤積的古港渡口,黃埔村沉默瞭】 【今天的黃埔村已經看不到昔日黃埔港口碼頭那種繁榮的景象,但依然保持著古樸的底蘊】 【一塊青磚,承載著一段輝煌;一片瓦礫,掩蓋著一個故事;一塊碑石,銘刻著一處繁華】
黃埔古港歷史陳列館
【黃埔古港歷史陳列館投資45萬元左右,利用黃埔村內的梁姓祠堂改造而成,總面積約達2000平方米,將由壁畫區、實物區以及中心展區3個部分組成】 【其中,實物區是陳列館最有特色的部分。設計人員將四散在黃埔古村內的40多件歷代建築材料,如石梁、石柱、石刻等集中在一起,在院落中營造出一個“殘垣斷壁”的景區】 【設計人員稱,他們沒有選擇把這些文物圍起來展出,是希望讓遊客能夠近距離地感受古港文化的輝煌,能喚起一種類似走進圓明園的懷舊之情】
【在展館的壁畫區內,橫亙著一幅長31米、高1.5米的大型漢白玉描金壁畫。畫內描繪瞭黃埔古港“一港通商”時期萬船來埠的繁榮景象,著名的“歌德堡號”、“中國皇後號”等都位列其中】 【據瞭解,這幅壁畫是在一些外國人寫生留下的圖畫的基礎上設計而成,全畫力求逼真地反映出黃埔古港當時的繁華景象,堪稱經典之作】 【展館2樓是全館的中心展區。此處沿用瞭清朝古建築風格,區內按照傳統的“鍋耳房”形狀設計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彎”。這佈置26個展板,古港的輝煌和古村的遺韻盡歸於此】 過瞭河湧望到對岸村莊
很“泮溪”的味道……不知是有泮溪先呢,還是有黃埔先呢? 石基渡口。一元有交易,渡船來個180度調頭後即下船,岸邊好多吃飯的地方
河湧上依然有船行
公園還是豪宅?
“此處是國土資源部……” 【除瞭瑞典的“哥德堡號”,黃埔古港還停泊著美國的“中國皇後號”、俄羅斯的“希望號”和“涅瓦號”、澳大利亞的“哈斯丁號”等等外國商船,在這段日子當中,有誰敢不承認廣州“國際大都市”的地位?】 【廣州素有重商傳統,說哥德堡人的膽子大,廣州人的膽子其實也不小。在瑞典看到的清代中國瓷器,上面居然像模像樣地描畫著歐洲人的國旗和傢徽,這種就是“訂燒瓷”——按照客戶的訂單和要求進行生產】 【有古書記載:“歐重華彩(歐洲人喜歡濃重的彩色),中國商人投其所好,乃於景德鎮燒造白器(沒有圖案的白瓷),運至粵垣(運到廣東),另雇工匠,依西洋畫法,加以彩繪,於珠江南岸之河南(今海珠區),開爐烘染,制成漆器,然後售之西商(賣給西方商人)。”可見廣州人的腦筋很靈活,而且頗為遵守國際上的商業規范,這也難怪哥德堡人會不遠萬裡踏浪而來瞭】 古港裡著名的“海傍東約” 瑞康裡 河湧邊玩耍的孩子 擺攤的老人
【回望這座城市的歷史,廣州一直是中國向世界敞開的一扇或明或暗的窗口】 【即使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瘋狂、封閉的歲月裡,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俗稱廣交會)也沒有中止過】 【瑞典商人與廣交會有不解之緣。1955年第一屆廣交會上,就是一位瑞典商人拿到瞭第一張入場券。瑞典商人可可紮從1966年開始參加廣交會,以後每期必到,沒有一屆缺席,至今他還保留著當時獲贈的“小紅書”,到處向人炫耀】 【珠江如玉帶般在琶洲塔和一望無垠的萬畝果園旁緩緩流過。不遠處,一座超大型的現代化建築——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已然崛起】 【歷史走瞭一圈,“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現代國際貿易盛會又在黃埔古港一帶找到瞭交匯點】 【當你走進這村莊,徘徊在用石板鋪砌的古老街巷裡,你就會聽到說不完的故事;當你沿著前輩的足跡來到黃埔昔日的碼頭遺址,你會尋找到歷史的沉積,當年港口碼頭輝煌的歷史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河湧的對面叫“洪安圍” 圍上綠樹成蔭 果菜遍地
雞場林立 鵝與爭峰 還有“無敵海景”…… 霓燈高掛…… ---------------------------------------------------------------- 下面全是圍上的食肆,以吃雞鴨鵝為主……
----------------------------------------------------- 下面全是村裡的食肆,以吃粵式小食為主…… 我這次來在“石基姑爺”那裡吃的太飽,沒法再吃這薑撞奶,下次再來吃……
這個下次來也要吃…… 這個下次來也要吃…… 這個下次來也要吃…… 嗯?是分店?
一路招牌一路吃……
貓記這次也沒吃成……不急,下次再來吃……
這個下次來也要吃……
這個下次來也要吃……
這個下次來也要吃……
這個下次來也要吃…… 哦,這些個不能吃…… 就這一傢就把俺撐飽瞭…… 就是這些美味的小食:涼拌魚皮、話梅豬手、豬紅湯、藥膳鳳爪、和味牛雜、香煎羅卜糕……哇!兩人吃飽S…… 這傢店的擺設古色古香
很有故事,不過俺光顧著吃瞭,沒問沒看沒聽,來不及……
大致望瞭一下它那滿墻的歷史……
入街裡還有一些工藝品的DIY創意店
比如這間“哈樂書吧”,花錢買個瓷公仔,可自己上顏色
兩間工藝品店,其實村裡還有許多這類的商店,俺沒來得及去晃…… 黃埔中學
一間小吃店的招牌,在工藝品店的旁邊 滿池春色呆不住,一朵荷花冒出來
“幸福不忘毛主席” …… 自行車出租處 再見小船,下次俺再來——吃…… (本文文字、圖註均屬本人主觀註解,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僅代表本人觀點,與蜂網無關。歡迎各位看官拍磚糾錯,避免誤導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