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是第三座我會呆在超過一年的城市,這是我抵達這裡的第一個月,我不想以遊客的角度來介紹這座城市,所以我想和你講講廣州三年展。
半年前,我讀瞭一篇文章,一個社會學者,用seen、unseen、known、unknown來度量人們在遊覽後的感知情況,那個時候我自以為完全讀通瞭那篇文章(因為我全程翻譯瞭文章),但今天看來我未能理解的遠遠超過我所以為的。我想用這篇文章為在本次廣州三年展中一頭霧水的人們梳理我所能“見”的,希望偏誤的東西不會太多。 2012年10月13日,廣州三年展,主題“見所未見”。
展覽的題目其實就是在探討空間和時間上“未見”的含義,以下是我所能明白的一些事情。
(一)空間的“未見”的含義
1.確實看不到
1.1人類肉眼視覺的有限性
A.快速的、遙遠的以及微小的
2號展館中展出瞭一些用高速照相機拍下的場景(子彈的沖擊波和正在打高爾夫的人),這是人類肉眼所不能捕捉到的快速的東西;同時也展示人由遠及近的看另外一個人的差異,這與人類肉眼在不同距離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有關,而還有一些微小的,例如塵埃和細菌也是人類肉眼的不能及之處。
圖1.子彈的沖擊波 圖2.人在打高爾夫
圖3.塵歸塵
B.受到遮蔽的
因為肉眼沒有穿透的能力,因此我們看不到隱藏在遮蔽物下面的事物。例如這幅鏡子的魔力,每一位主人公的頭部均被遮擋,人們想通過下面的鏡子來看,但是依然還是看不到。
圖5.遮擋的人像
C.沒有光的
人眼的感光元件使得我們的眼睛在沒有光線或者微弱光線下對於事物的捕捉無能為力,因此展覽中多次提到對於黑暗的探討,如“黑暗的箱子”、“黑色的角落”,以及下面這幅“黑暗的意義”照片。
圖6.黑暗的意義
D.看不見的人
這個分類顯而易見,這是沒有觀看能力的一群人,藝術傢讓一個盲人感受筆、墨、紙、硯,然後讓他自己在看不見的紙上作畫。
1.2從其他事物或者生物的角度
這類也就是換一種“非人類”的角度來觀看,這裡有兩個很好的例子,一個是用紅外線觀看人或者動物的生活,還有一個是從殲擊機的角度航怕城市、星空等,這總的來說,都是人的肉眼無法及的感受,通過另一種角度被人們感知。
圖7.用紅外線觀看人
圖8.從殲擊機的角度看星空
2.看到瞭卻感覺沒有看到
這種“未見”更像沒有給我們的記憶留下痕跡的味道,我們及時看到瞭也感覺沒有看到。
2.1不能引起熟悉的知覺限閥
A.完全不認識
如果我們完全不認識這樣東西,我們便不能用以前的經驗來判別這樣事物,或者給以前的經驗以修改或貢獻,於是我們便覺這樣事物和我們沒有什麼關系,看到瞭也便會熟視無睹。例如展館中給出的很多許多摩斯密碼。
圖9.摩斯密碼的織錦
B.完全不熟悉(這一類的定名還需思考,如何與上一類更好做區分)
“見”其實深層的意思還與理解有關,因為不理解的事物,便對我們的觀察無法造成刺激,而理解又與熟悉的、經歷的事物有關,因此當我們完全不熟悉或與我們之前思考這樣事物無關的時候,我們仿佛也出現瞭“未見”的感官,例如下面這件作品,藝術傢陳列瞭一杯有水的玻璃杯,說這是一棵橡樹,聲稱在他認為這是一棵橡樹的時候,這杯水變不再是一杯水,而這也不是類型皇帝的新裝的做法。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無法用經驗的理解模式和思維方法理解這位藝術傢的做法,於是我們仿佛“未見”這棵橡樹,或者隻看到瞭一杯水。
圖10.一棵橡樹還是一杯水?
C.完全不關註
雖然我們的眼睛可以一直觀察,但是我們的大腦好像沒有這麼多精力,讓我們一直記憶或者一直關註,所以當我們大腦沒有指揮我們的關註時,我們眼睛即使看到瞭一些東西,在大腦的反饋中,也仿佛沒有看到。例如,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好像沒什麼人關註電影結束時的鳴謝部分,這一部分就仿佛我們的“未見”。
圖11.模糊的鳴謝
1.3看到的卻不是真實的
展覽假定的前提是,“見”是真實的,而如果看不到真實的,便是一種“未見”,如何界定真實,又如何界定非真實,這是這部分要討論的問題
A.幻象
幻象是真實存在的麼?其實對於幻象本身,它是真實存在的,而展覽想要突出的是對於幻象產生的主體,幻象作為它的客體,不是它本身,也便不是真實存在的,也就是我們看到幻象其實是一種對於主體的“未見”,展覽給出的例子是影子,下面這幅畫,我們可以看到墻上的大象是其實是影子,而畫是真實描繪在墻上的。 圖12.大象的影子 B.被篡改的 第1展館用很大的篇幅用來探討“真實性”(reality)問題,他說的是我們的“見”很多時候是被篡改和蒙蔽的。因此他用一些列造假的照片來證明這個觀點。比如有人假扮拍攝的“水怪、野人”圖,刪減或者增加圖片裡的人物、事務,擺拍或者誇大一些場景等等。使用的手法無非兩種,造假或者修改照片,用曲解的方法解釋照片的含義,而達到的目的不過兩種,為瞭更好的表達利益主體的意思,或者刪減不能滿足利益主體意思的部分。 圖11.造假的圖片:天安門事件,上圖為原圖,下圖為修改圖
圖12.造假的解釋:1940年左右,運猶太人到集中營的照片。納粹網站稱是戰後德國工人到魯爾區找工作的圖片 4.沒有看到卻通過想象 “看”其實是一種簡單生理行為,而從“看”到“見”,我們的大腦在這裡起到瞭一個接受“看”的刺激到再加工的成為“見”的過程,而這部分展示瞭展覽中哪些主題輔助我們進行瞭這場從“看”到“見”的想象加工。 A.片面的,局部的,未全部展示的 就像我們的大腦趨向於將未閉合的東西自主描繪成完全的、封閉的,我們的大腦也會利用想象把片面的、局部的東西描繪完全,例如展覽中多次涉及的畫的邊角,當你看到的時候,是不是也會不由自主的去想象這幅畫如果是完全的,剩下的部分會是怎樣的呢?而這些部分就是我們的“未見”的想象。 圖13.畫的邊角 B.借助其他表現手法 除瞭借助大腦的本身特性想象,我們還可以借助什麼手段進行想象,也就是什麼媒介也會造成我們的想象,是這一部分要討論的問題,展覽給出的答案是“音樂、影視和語言描述”。圖14中,藝術傢給瞭一個白色的空曠空間,一副郊區圖和兩隻遠離的會唱歌的音響,主題的名字是“對我來說無所謂”(it means nothing to me),一個音響中放的是女生在唱歌,另一個音響是男生的低聲合唱,站在這個空間中你也許會突然想象你就站在田野中,此時有兩個人就站在你周圍潛吟低唱。在語言描述部分,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藝術傢給出瞭一個灰色空間,從灰顏色的產生和組成到有關灰的形容詞描述瞭一種物質被語言再闡述給人帶來想象的過程。圖15也是同樣的道理。 圖14.對我來說無所謂
圖15.從月亮表面的反射的月光奏鳴曲 (二)時間上的“未見”含義 1.過去的以及將來的都是我們“未見”的 “見”不是“見過”,那麼相對於“見過”,“見”便是當下的行為,那麼對應著的“未見”也應該是當下的行為,那麼過去以及將來的都是我們“未見”的。例如過去的街道、建築的老照片,它們向我們展示的是過去我們“未見”的事物。而相對於將來的發生,我們也是“未見”的。這裡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是,我們用當下的情景回憶以前發生的事情,這種“睹物思人”或“思物”讓我們將當下的“未見”轉換為過去的“見”,並將之定義為現在的“見”。圖16展示的就是視頻中一個男孩站在曾經和女孩兒在一起時候去過的地方回憶過去發生在此地的日子。 圖16影片清濱 以上就是我所有想要陳述的,很多展品我沒有納入其中,一部分是我沒有拍下,一部分是已經有所舉例,當然最多的一部分是展覽中很多也是我所不能領悟的或是我不能將它理順放在這篇文章中的,但是我不能將其簡單的歸入我們在空間上探討“未見”含義的第二大項的第二小項,即不熟悉,不理解的,因此我隻是簡單的將我所“見”介紹給你,也許你所“見”完全不同於我所“見”,所以這也許就是我們互所“未見”,即我所見你所見之他所見吧。 呵呵,不管有沒有說清,我很喜歡這個展覽,也願你會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