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區介紹】
天河區位於廣州市城區東部,東到玉樹尖峰嶺、吉山獅山、前進深湧一帶,與黃埔區相連;南到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從廣州大道、先烈東路、永福路,沿廣深鐵路方向,與越秀區相接;北到筲箕窩,與白雲區相接,2005年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後,天河區的總面積約為140平方公裡,是建設中的廣州市城市中心區。 建國初,天河地區為農村,人口較少,1949年統計為37000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10.93萬人;2003年總人口118萬人。其中,廣州市外國人和臺灣地區在穗常住人士居住在天河區的較多,為廣州市各區之最。境外人士中,各種管理人員所占比重最大,其次為常駐機構代表。天河北一帶的寫字樓是他們經常工作的地方,駿景花園等高尚小區是他們理想的住所。 …… 天河區商業發展迅猛,天河商都更趨繁華。天河體育中心一帶,集中分佈著天河火車東站、地鐵天河總站、天河體育中心、天河城商貿大廈、宏城商業廣場、天河娛樂廣場、廣州購書中心、天河城購物中心、中華廣場、維多利廣場等大型購物中心及交通樞紐等重要場所,以及一批高級酒店。平均日客流量在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次,市面繁華,被稱作廣州新商都。天河區高新技術發展迅速,軟件業突飛猛進。天河區是華南地區重要的IT產品交易中心。在廣州的13大電腦市場中,天河區占瞭9個,其銷售額占全市的80%以上。主要交易市場包括:太平洋電腦城、天河電腦城、廣州電腦城、國際科貿中心等,是華南地區最重要的信息技術產品集散地。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河科技園(簡稱天河科技園)建於1988年。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傢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9年8月,在天河科技園的基礎上,成立廣州天河軟件園。1999年12月,廣州天河軟件園經國傢科技部批準為國傢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廣州科學城位於廣州市東部,橫跨天河區和黃埔區交界處廣汕公路段,主體在天河區玉樹村。於1998年12月奠基,總體規劃面積為37平方公裡。天河區高校和科研單位雲集,教育事業發達。區內有華工大學、華師大學、華農大學、暨南大學、廣州大學等全日制普通高校27所,有廣東廣播電視大學等成人高校38所,有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以及中科院和省、市級研究所等科研院所57傢。該區於2003年被評為省教育強區。區內大部分中小學都達到市級以上等級。其中,省一級幼兒園2所,小學8所,中學6所。此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育科研、民國教育、社區教育和村民素質教育都有比較成功的經驗。 天河區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形成低山丘陵、臺地、沖積平原三級地臺。按地勢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北部的低山丘陵區、中部臺地區和南部沖積平原區。其中,丘陵28.41平方公裡,占 22%;臺地31.85平方公裡,占21.55%;平原(包括沖積平原、寬谷、盆地)86.84平方公裡,占58.77%。 北部是以火成巖為主構成的低山丘陵區,海拔一般在222~400米,低山基本上是由北向南傾斜。最高為大和嶂(民國時期稱大芋嶂,391.1米)。中部是以變質巖為主構成的臺地,海拔一般為30~50米,主要有吉山、五山臺地。主要組成有牛山(57.8米)、象山(49.1米)、獅山(71.1米)、岐山(45.9米)、韭菜嶺(38米)、單角蝦(63米)、赤嶺(44米)、馬墳山(30.9米)、鐘嶺(91.6米)、蒲崗(19.2米)以及大凌山、大淋崗、高嶺頭、黃崗山、長積山等山丘。在山丘中形成湖鴨窿、舊湖、新湖、寶山湖等山塘;中部五山臺地,主要組成有馬鞍山(45.7米)、牛齡角(38米)、大崩角(34.4米)、番薯嶺(59.4米)、丫髻嶺(71.4米)、茶山雞籠崗(86.6米),並有突出的瘦狗嶺(西北往東南走向,131.4米)。在五山臺地中形成大塱、腰窿、金堂莊、石人窿、東湖、中湖、西湖等山塘湖泊;西部登峰臺地,主要組成有白雲山脈延伸下來的大鴻鵠(105.5米)、獅帶崗(88.3米)、黃谷嶺(66.8米)、飛鵝嶺(98.3米)。南部是由沉積巖構成的沖積平原區,海拔大多隻有1.5~2米。主要在珠江沿岸的東圃、員村、石牌、獵德一帶,並有六湧一湖。六湧從東到西分別為深湧、車陂湧、棠下湧、獵德湧、科甲湧、沙河湧。六湧基本呈平列狀,由北向南流入珠江。一湖是指車陂湧下遊的東郊公園中心湖,湖水面積6.67萬平方米。 天河區北部低山丘陵地區,主要有筲箕窩山(220米)、杓麻山(388米)、大和嶂(391米)、石獅頂(304米)、洞旗峰(312米)、火爐山(322米)。 [瘦狗嶺] 位於廣汕公路東側。因山體形狀略似瘦狗,故名。西北—東南走向,長14米,寬0.5千米,面積0.5平方公裡。海拔131.3米。由石炭紀石英巖組成,嶺上巖石裸露,表層為紅壤,坡地種有馬尾松疏林。山有瓷土,在山南曾建有廣州建築陶瓷廠。 [火爐山] 別名水蒸山。位於廣汕公路和銀屏嶺以南,岑村、凌塘以北。山體面積6.25平方公裡。因山上溫度高,蒸發量大,故名。近東西走向。主峰海拔322米,西邊豬頭石海拔235米。花崗巖組成,表層為紅壤。南麓風化層薄,曾有東升等石礦場在此采石。坡地已逐步栽培馬尾松,山下有泥竄水庫、東大湖、南大湖等灌溉農田的蓄水設施。 [洞旗峰] 位於龍洞西北面,沙太公路以東,是天河區與白雲區分界線。山體面積2.25平方公裡,近東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12.4米。山體由花崗巖組成,表層為紅壤,坡地種有馬尾松。因風化層薄,易采石料。 [鳳凰山] 位於筲箕窩水庫東南,東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73.3米,山體由花崗巖和頁巖構成,植被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頂上有一大草窩,傳聞為鳳凰棲息之處。 [天河體育中心] 天河區得名於區內的天河體育中心。天河體育中心始建於1984年7月4日,原址為天河機場。天河機場建成於1930年,因機場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於宋代,因村前有一條大水圳而得名(圳為河湧,指現在的沙河湧)。據村中父老回憶和村史記載,改名經過如下:民國時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與當時廣州軍閥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區)大塘村等五村為同宗。民國16年(1927年),李福林勢力擴張,自以為可以獨霸南方,於是將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龍之意。接著,李福林派人到各村遊說,以“天”字為頭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湧,遂改名天河村。後來,李福林沒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隻有大水圳村改名後,人丁興旺,而且“大水圳”讀音不如“天河”順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1984年7月27日,中共廣州市委正式發文作出籌建天河區的決定。“天河區”這個名稱首次出現在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發文同意設立天河區,天河區從此定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設南海郡(郡治番禺,天河屬番禺轄地)。 隋開皇十年(590年) 撤南海郡,改番禺為南海縣(天河為南海縣管轄)。 唐朝貞觀年間(627~649年) 龍眼洞村建有廟宇。南宋時區內大部分村落陸續形成,村民都是從中原南遷而來。 宋皇祐三年(1051年) 分設南海縣、番禺縣(天河屬番禺管轄)。 元明清三朝 天河基本屬番禺管核。 清同治年間(1862-1874) 番禺鹿步司總部設於東圃,東圃成為鹿步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民國元年(1912年) 番禺縣直隸廣東省,仍分四司:茭塘司、沙灣司、鹿步司、慕德裡司。天河仍歸屬鹿步司。鹿步司主要管轄如今天河、黃埔兩區的區域及白雲區的部分地區。
建國後,轄區曾多次變更,沙河地區先後隸屬於廣州市沙河區、石牌區、冼獵楊區、白雲區、東區和郊區;東圃地區先後隸屬於番禺縣、郊區和黃埔區。1956年6月後,轄區曾一度歸屬廣州市郊區。1960年5月和1973年2月,東圃地區兩次轉歸黃埔區。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區前,轄區全部屬廣州市郊區。1985年5月24日,天河區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從廣州市郊區分出來,成為廣州市轄行政區。新建區時,隻有沙河街、五山街、員村街、車陂街、以及沙河區(鎮)(含同和鄉、京溪鄉)、東圃區(鎮)。當時面積102.5平方公裡,人口20.04萬人。此後轄區經過多次變化。1987年9月,同和鎮(由同和鄉和京溪鄉組成)劃歸白雲區管轄。1992年4月楊箕村從東山區劃歸天河區。1994年2月,原市農工商聯合總公司鳳凰農工商公司屬下的柯木塱、漁沙坦兩行政村劃歸天河區。1994年8月,沙東村二隊(自然村)從東山區劃歸天河區。2000年9月,原屬廣州市新塘農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樹4條行政村移交給天河區。2003年1月,新塘街玉樹行政村劃歸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隨著天河區城市化的發展,近郊鄉村逐漸由行政村改設行政街。1985年建區後先後成立有18條行政街:石牌街(1987.3成立)、天河南街(1992.10.9成立)、興華街(1995.8.11成立)、沙東街(1995.8.11成立)、林和街(1995.8.11成立)、棠下街(1997.11.18成立)、天園街(1999.9.30成立)、冼村街(1999.12.29成立)、獵德街(1999.12.29成立)、黃村街(2001.10成立)、元崗街(2001.10成立)、珠吉街(2002.12成立)、新塘街(2002.12成立)、龍洞街(2002.12成立)、長興街(2002.12成立)、鳳凰街(2002.12成立)、前進街(2002.12成立)。2002年12月,沙河鎮和東圃鎮撤銷。2003年底,天河區轄有沙河、五山、車陂、員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東、興華、棠下、獵德、天園、冼村、黃村、元崗、珠吉、新塘、龍洞、長興、鳳凰、前進,共22條行政街。 2005年4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函[2005]35號):天河區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2個居委會、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天河區新塘街道的玉樹村劃歸蘿崗區管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