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專題博物館。有三好,題材好,管理好,保護好。可為其他地區博物館學習的典范。
9點開門,非常準時。大門武警站崗,因門還沒有開,索要瞭兩份館內發行的報紙,提前瞭解一下展覽的有關情況。門票12元。
南越王墓是因為要建寓所,把50幾米的一個小山“象崗”削去山頂,在削瞭17米高度之後,發現瞭這深藏山中的王墓而轟動世界。他一下讓世人對那神秘的南越國有瞭直接的瞭解。 博物館因設計獨特,獲得瞭一個建築的獎。他是為西漢南越王墓的原址展覽而量身訂做的。由於漢是以山為墓,所以決定瞭這前館後墓的格局,看完前面展館的展覽,一路上行,到樓頂就進入瞭位於山頂的墓展部分。
一進館先是一個10分鐘的視頻,介紹南越王的歷史以及發現墓的情況。然後開始參觀。主樓是三個展室。分別是二樓楊永德伉儷瓷枕專題展。三樓是河南博物院的古代音樂文物特展。上樓頂是參觀墓道和右邊的墓出土文物展。以及一個炮臺。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展的入口。
又是一個簡短的視頻。主要講述各出土文物的陳列情況,以及以此揭示的一些喪葬習俗。
玉璧。
帶在身上的類似竹衣一樣的東西。猜測當時人們已經知道在衣內墊襯此類防止粘身的東東,適應炎熱的天氣。
玉璧。數量非常多,雖樣式來自中原,但加工和琢磨頗為粗糙。
貝殼。看光澤,感覺有點象金屬。是否為貝幣呢。那又和楚文化有淵源瞭。
墓主人的頭蓋骨及上顎骨。墓主人去世才43歲。牙齒完整且應有力。
絲縷玉衣。繼承中原王室喪葬習俗的同事,又有不同。既不是金縷玉衣,也是不是銀和銅。
槨外的獸環。一共6個。
一棺一槨。這是復原的木槨,外面有漆畫。這個喪葬的級別就比較低瞭。和其自稱為王的身份有些不符瞭。終究不是中央政府任命的,有些氣短吧。
棺槨內陳列的位置圖。
印璽,這四枚是沒有刻的坯子。
金印。
確定墓主人身份的證據。
南越王世系三代。時間好像也隻有70多年。等漢渡過瞭漢初的休養生息階段後,南越的終局隻能是滅亡瞭。
編鐘
編鐘是三種樣式的。這個沖上的應該是鐃吧。
石罄。
響器。在樂隊合奏的時候,打鼓點的幹活。
鐸。想起瞭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這回看到真傢夥瞭。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瑟。這個也很少見的。這麼多的弦,是需要較高演奏技巧的樂器瞭。其巨大的音箱,即使當時的弦是絲弦,想也是十分悠揚有韻味的。
古琴
玉舞人。這個很厲害。有一中學女生看到說“好風騷呀”之後,旁邊幾女生們就粉拳嬉鬧起來。其螺型發髻應時南越婦女的一種發式。廣袖曲腰的舞姿和中原的很像。
陶器上豐富的紋飾。
非常碩大的陶器。
儲藏肉和魚的生活用具“氣死蟻”。掛在梁下,中間儲水,鉤下掛肉,蟻就不能爬到肉上瞭。聽一旁參觀者說,她傢小時候傢裡都還有這個用具。
有圖示,還有動畫。這方面,博物館做的非常好。參觀時同時有高中生和幼兒園小朋友參觀,都興致很高。
失蠟法鑄造的銅鑒。雖本是盛水器,但因其出土時其內有很多食物,猜測其當時的主要用途也已經是盛放食物瞭。
燈箱世的展示,有點象世博會的清明上河圖。人物是能動的,很生動的展示。
在展示陳列的同時,也介紹其用途。細節的部分,很能反應管理的水平。
搓薑汁的廚房用具。可見吃在廣州的傳統淵源。
烤肉炙子。老北京的烤肉也是用炙子的,現在不容易見瞭。
烤肉圖
廣東人那時候,就這麼會吃瞭。
詳細介紹不同地域鼎的差異。
中學生們在擺千手觀音。
我也打望一下。
樓頂施工的工人,在用傳統的搬運技術,移動柴油機。
墓的入口。墓的上方搭瞭玻璃屋。
墓的規模應該說不大。前後的距離是十多米。總的面積,用我們使用面積的看法來說,東西兩個前耳室之後是中庭,中庭有兩個後耳室和一個後庭,面積都很小幾平方米的樣子。總面積估計也就50平米?且高度很矮,石門都要彎腰進入。個子高的人,如果有墓頂的話,應該抬不起頭。但陪葬瞭如此多的物品還有四位妻妾以及十多個殉人,讓人吃驚。
每個室內都有燈箱展示其內的葬物。
後耳室內還有考古專業的學生在測量。
這個學生將石墻上每一條裂縫都記錄在草圖上。
仰望墓頂,不禁感慨。應該感謝該墓出土和後期展覽而付出的文物工作者。他們的專業的勞動,讓我們感受到瞭一個仿佛身臨其境的漢代大墓。由此對那遙遠的漢朝南越國的生活,有瞭更為感性的認知。
墓頂四周有很多展板。這裡展示其用石來自三十海裡外的海島。可見當時海上運輸能力之強。而且墓中還展示瞭一個波斯的銀壺。這比文字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又早瞭很多年。
老廣州城的范圍。
展示的墓在象崗小山中的位置。如果沒有房地產開發,這墓真還要沉睡多少年瞭。但難能可貴的是,在考古發現後,廣州呈現給我們瞭一個高水平的博物館。這做法真要其他地區好好學習。在政府勃勃的激情中,多少故居和本應得到保護的古跡,已經永遠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
館頂小山上的炮臺。不過這炮的位置是不是擺放錯瞭呢。怎麼能對著城呢。也許是要轟擊攻城之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