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25 晚安,廈門。 一車顛簸,一路狂奔,去往廣州。
味道。 廈門的味道是閩南語,廣州的味道是粵語。 一個城市的語言便是這個城市的味道。若留意,會發現一呼一吸裡,都是這個城市的氣味。 閩南語,河洛之話;粵語,古越之語。 廣州,這個城市,雖然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五湖四海,地北天南;但是粵語是用一種很奇妙的方式,讓生於斯長於斯的父老鄉親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聞到傢鄉的味道;這是種神秘而莫名的聯系——紮根於大地,植根於生命的力量。 粵語,興許是因為香港的關系(廣東接收得到香港電視臺),抑或許是因為“山高皇帝遠”;還或者因為這片土地的人們摯愛著他們的鄉音。 恰如閩南語之於我,或許帶著微微的地瓜腔,但卻不礙我的愛。 說不來粵語,卻莫名聽得懂。兩種同樣源自古漢語的語言穿越朝朝代代,穿越千山萬水。偶然相遇瞭。
PS粵語很可愛總愛把副詞後置。eg“請讓乘客下車,先。”
地下之鐵 廣州的地鐵,步履匆匆,人潮洶湧。 廣州的交通在地下穿梭,交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連接這個城市的一點到另一點。 當地上的人還慢慢悠悠地或急急匆匆地踱著步子時,地下的地鐵卻一種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一下便呼嘯而過。
“或許很快,或許很慢,換種速度,感受生活。”廣州地鐵的某段廣告語。
小時候,曾覺得世界很慢,日日盼,夜夜望。好想一夜長大,長成大人,想以超光年的速度。直達未來。 現在,卻有時候,覺得世界很快,快到自己不得不,加快腳步加緊步伐——快走,小跑,狂奔,卻仍是趕不上他的步子。
恰巧,此時,在廈門通往福州的動車上的WJ短信說“往返福州與廈之間,有種過去,現在,現在交錯的感覺。減速玻璃讓速度的魅力有所減弱。”
這個世界忽快忽慢,有時不禁迷離,加快抑或放慢。一如最近的天氣一樣,益發的撲朔迷離。 換種速度,換種心情,換種視野。世界會是如何?或許歲月湍急,或許陌上花開。
PS:廣州地鐵站名諸多有趣:公園前,江南西,淘金,小北……
多少年前,戰火紛飛時,我們這塊土地上曾誕生過多所“國立中山大學”。而在廣州有“一文一武”。文為“中大”,武為“黃埔”。 巍巍中山 白雲山高,珠江水長。小苗升級為大樹,大樹升格為古木。 現今的中大(主校區),猶若一片綠色的海洋,橫看成綠,側成青。 夾道的兩排高高林蔭,遮住瞭天,若恰似晴天,陽光會溜過葉子間的細縫,在臉上身上跳舞,落下一道道斑駁的綠色影子。 那些林木看上去都頗有年歲,不知年歲,更因不禁的心懷敬畏,而不敢妄加揣測。 草坪更是一大片一大片肆意的彰顯他們綠色。還有些不知名花花草草們。 恰是五月之天,春夏之交。綠色肆無忌憚的時候。
隱藏於綠色之中的便是中大紅磚綠瓦,頗具特色的建築。 中大前身為嶺南大學,所在地名為“康樂園”。保留許多古老建築,別具風情。而他們每一學院都會有一古老建築為學院大本營。 北門廣場,惺亭,孫中山銅像,懷士堂,校訓為一主軸——逸仙主軸貫穿學校,如一筆從珠江伸出,乙醜進士牌坊、陳寅恪故居、黑石屋、永芳堂錯落左右。
北門廣場,北門是主校門。“國立中山大學”之牌坊,復古雙層牌樓。 惺亭,嶺南大學惺社為紀念三烈士。 孫中山銅像,面向北方,寓"北伐"之意。 懷士堂,又稱小禮堂,這是,中山先生曾經擲地有聲地說"學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地方,這句話現今被刻在懷士堂門口左側。 校訓,源於《中庸》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中山先生親筆題詞。 永芳堂廣場前有“近代中國十八先賢銅像”,諸如:孫中山,蔡元培,嚴復,梁啟超,康有為,秋瑾,譚嗣同等十八位近代中國先賢,以為紀念。
值得一提的是——博雅學院,以紅磚綠瓦的嶺南式建築為學院大本營的,一個09年誕生於中大的新學院,沒有專業不屬任何院系,修讀古漢語、古希臘語、拉丁語、英語、中國文明、西方文明等課程。大學四年,文史哲通吃。強調精英教育——更多的閱讀,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將來承擔更大的責任。博雅學院推崇的人生價值不是金錢,而是智慧與修養。博雅學院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傢,大學問傢。
PS:T姐姐說,中山大學的英文名為不是zhongsan University ,而是——Sun Yat-sen University。Yat-sen 為中山先生的字逸仙的粵語稱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