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就聽聞陳傢祠是廣州著名的景點之一,無論是在廣州生活工作還是外來旅遊的朋友都會到此一覽.我雖然在廣州工作瞭兩年瞭,也是最近才去那參觀,正好那天是中國的情人節,一向喜歡攝影的我可不想再錯過時間!也當給自已情人節的禮物!我想沒有什麼比你遇到美好的事物和景色更加開心的瞭,讓我驚嘆於古代人的神奇手工,整個祠堂都是手工雕塑而成,不愧讓人們稱為建築的雕塑及嶺南建築藝術寶庫,所以來廣州的朋友一定要遊覽一番陳傢書院,不然可會後悔的. 陳傢祠位於中山七路,又稱陳氏書院。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始建,光緒二十年(1894)落成。 陳傢祠坐北向南,總體佈局以中軸線為主體建築,中軸線兩側為廳堂,兩邊以偏間、廊廡圍合;每座單體建築以青雲巷隔開,建築間以長廊相連,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進深三進。祠堂前辟有寬闊的庭院,還有東院和後院,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
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頭門、聚賢堂和後堂。頭門面寬五間27.56米、進深三間14.91米。17架梁用四柱、梁架、駝峰、鬥拱、雀替均刻有花卉、瓜果、人物等紋飾。 頭門大門上懸“陳氏書院” 橫匾,兩邊有石砌墊臺,門前兩側立一對直徑1.4米、連座高2.25米的石鼓,兩扇大門上彩繪河神。大門內設四扇雙面鏤雕屏風。頭門明間與次間梁架高10.09米,稍間梁架高9.69米,形成高低錯落兩個屋面,硬山頂封火冊墻,屋面鋪碌灰筒瓦,正梁塑花鳥、人物灰塑紋飾,砌石灣陶塑人物瓦脊,垂脊塑壽果、蝠鼠和獅子等。兩側東西廳堂面寬14.05米、進深三間11.9米,其建築規模、裝飾比頭門稍次。 聚賢堂原是陳姓族人舉行春秋祭祀和議事聚會的地方。面寬五間27.84米、進深三間16.7米,二十一架梁六柱出前後廊,梁架、駝峰、鬥拱、雀替雕刻花紋,後外金柱明間、次間裝12扇鏤雕屏風,稍間設花罩;堂前設月臺,月臺寬16.84米、深5.76米,石雕塑柱以嶺南佳果為裝飾,欄板嵌鐵花。正脊上陶塑瓦脊是1981年修復時重新燒制的。 後進後堂及大廳三間原是安放陳氏祖先牌位及祭祀的廳堂。中後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二十一架梁用五柱後墻承重,後金柱間各設高7米的木鏤雕龕罩,後稍間設神龕,內設21級木階放置神位、牌位。
除中軸線主體建築外,其他廳堂、廊廡、齋室、廂房等建築中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梁架、鬥拱、駝峰、墻壁、墀頭、踏道等均以梅蘭菊竹、花鳥蟲魚、嶺南佳果、歷史典故、戲曲人物等題材為裝飾內容。 陳傢祠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在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新世紀羊城八景”評選活動中,陳傢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 中外聞名的陳傢祠,其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氣勢雄偉,裝飾巧奪天工,富麗堂皇,無怪乎人們稱它是嶺南建築的明珠,又說它是集嶺南裝飾工藝之大成。在此,僅從嶺南建築、裝飾工藝的角度向大傢介紹這座廣東規模最大最具嶺南文化風格的古建築。其中主要介紹它“三雕”、“三塑”的高超技藝。 陳傢祠又稱陳氏書院,顧名思義,它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的族祠和書院。它是廣東省現存宗祠建築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一座,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寶庫、“百粵冠祠”,聞名於國內外。19世紀2O年代德國《世界建築藝術》和日本《嶺南紀勝》等外籍中已有所記述,備受推崇。
陳氏書院集嶺南建築工藝裝飾之大成,幾乎全部堂、院、廊、廳、門、窗、欄、壁、屋脊、架梁都展示瞭嶺南建築的“三雕三塑”即石雕、木雕、磚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鐵鑄工藝的高超技藝。
木 雕 陳氏書院的木雕,是以樟、柚、花梨等名貴木材鏤雕屏門、神龕、花簷、花欄、腳門、花窗、梁架和雀替等。首進頭門梁架有八塊以王母祝壽、尉遲恭爭帥印、曹操大宴銅雀臺等為題材的柚木雕刻。首進大廳的四扇屏門有以漁樵耕讀為題材的木雕。中進聚賢堂的12槅扇有渭水訪賢、韓信點兵等人物故事的雕刻。東西兩廳隔板分別鏤刻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故事。後進三間有11座雕工精美、氣勢雄渾的木雕龕罩。 石 雕 陳氏書院的石雕主要有: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抱鼓石,基座雕以日神、月神和八仙;聚賢堂前以花鳥、果品為題材的石雕欄桿。這些石雕造型秀麗,線條圓潤簡練,玲挑剔透,流暢灑脫,不愧是嶺南石雕藝術精品。
磚 雕 陳氏書院的磚雕主要用於簷墻、墀頭、門楣、花窗等處。書院正門兩邊東西簷墻上有六幅大型磚雕。東簷墻正中為“劉慶伏狼駒圖”,左右分別為百鳥圖和以鳳凰、仙鶴、鴛鴦、鵓鴣、黃鶯為代表的五倫全圖。畫旁分別刻以明代陳白沙、唐代杜牧、北宋程顥的七言絕句。兩簷為取材於《水滸傳》故事的聚義廳,兩旁分別刻有宋代范仲淹《嶽陽樓記》名句及清代詩人的七言絕句。這些磚雕以浮雕、圓雕、透雕等多種手法鑲嵌而成,佈局嚴謹,層次分明,造型生動,氣勢磅礴,極富嶺南特色,堪稱磚雕藝術的奇葩。 陶 塑 (清) 石灣陶塑 陳氏書院的陶塑五彩繽紛,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書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條。首進5條和聚賢堂脊飾分別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和十九年(1893年)燒制,中、後進的4條脊飾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燒制,後進大廳的脊飾則完成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11條脊飾中以聚賢堂的規模最大,其總長27米,高2.9米,連灰塑基座總高達4.26米。全脊共塑224個人物,題材包括八仙賀壽、加官進爵、虯髯客與李靖等,整條脊飾恰似一個巨大的舞臺。其他脊飾的題材主要是龍鳳、花鳥、瑞獸、山水以及歷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灰 塑
陳氏書院的灰塑主要用於屋脊基座、山墻垂脊、廊門屋頂、廂房和庭院連廊及東西齋的屋脊上,總長1800餘米,灰塑的題材與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鳥、亭臺樓閣、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濃鬱的嶺南特色。 鐵 畫 陳氏書院聚賢堂前後石欄桿中嵌有鑄鐵欄板,即佛山鐵畫。其正面6幅為麒麟玉書鳳凰圖,臺階兩邊是雙龍戲珠,還有三陽開泰、年年有餘等。這些鐵畫是以低碳鋼為材料,打制或鑄造而成,工藝精湛,構圖精美。
此外陳氏書院內還有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裝飾美術形式——壁畫和楹聯。書院東西廂房繪有多幅壁畫,壁畫的主要題材有滕王閣圖、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 書院的楹聯主要表達對祖先功績的頌揚和緬懷,光大先祖文風宏業的理想和願望。楹聯多為楷書,自成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