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均為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希望尊重別人,謝謝!) 走出校園,時光飛逝,掐指算來來廣州已經快滿四年。初來羊城的我是年輕的,那個時候的一切都是新鮮,新鮮的就如同廣州的熱帶水果。在學校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能在這裡生活這麼久,那時候的認知,覺得過瞭長江就是南方,再南就得說嶺南瞭。總是覺得那個鳥語花香的地方和我是沒有交集的,可是四年後當我要離開這裡的時候,這一切還是恍如夢境,那麼不真實,那麼不可觸摸,就如同在黃花崗的密林裡抬頭看天,有藍天,也有綠葉,有陽光,也有樹蔭,豐富多彩,卻無法帶走一絲色彩,放佛這漫天的燦爛和我無關。雖然從求學離傢開始,威海的四年寒暑,無錫的兩度春秋,算起時間都不如廣州的四載歲月漫長,也許是語言的原因,或者是文化的差異,總是讓我覺得自己無法真正融入這珠雲之間的天地,老是覺得生活在他鄉。雖然如此,但是這裡畢竟傾灑瞭我四載的年華,留下瞭許多初入社會的記憶,這是任誰也抹不去帶不走的經歷。想想自己剛來時候的模樣,稚嫩青春,再看看要走時自己的容顏,經歷瞭不少風霜。也許這就是這四載時光,給我的最好回報。那就隨著我看看這座生活的他鄉-廣州。
廣州這個城市,是南國的中心城市,其實它最輝煌的時代是在清朝和民國,它在清朝長期是唯一對外的開放口岸,在那個以商人管理海關的年歲裡,估計是很多做出口生意的商人眼裡的第一都市,時間行進到民國初年,這裡又因為孫中山和黃埔軍校而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記得《人間正道是滄桑》說民國初年的廣州,那是革命的中心,是年輕人心中的熱土,吸引瞭無數的有志之士,成就瞭一個讓人感嘆的時代。現在說到廣州,都是在說西關小姐,東山少爺。講西關原來是富商集聚之地,留下來的代表就是西關大屋,而東山呢?一直是有勢力的達官顯貴們的棲身之所,這裡留下來的代表就是東山別墅。其實,這種文化就是那兩個時代造就的,經商造就的是廣州的商都繁榮,而革命的中心造就的是廣州的政治氣息。 初到廣州,滿耳西關,西關的大屋,西關的美食,可是真的在地圖上要找這個地名,是一無所獲,後來絆溪邊上的荔枝灣復湧,才真的造就瞭這一片的西關保護區。
都說西關是商人的天下,可是在荔枝灣中心的卻是蔣光鼐的故居,讓人感嘆西關東山聯系的密切。廣州的小街道總是濕漉漉的,老年間的如此,新造的亦如此。
看到荔枝灣的景色,很有種秦淮河的感覺,隻是這新造的風光,總是讓人和廣州這座城市一樣,感覺少瞭那麼一點底蘊,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工業制品。也許這個河邊,也有一個桃花扇的故事,隻是沒有故事留下來,更缺少一個孔尚任去寫就一個千古傳奇。
荔枝灣自古就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譽,也是荔灣區名字的由來,荔枝紅的時候,我是沒有來過,但是晚上的紅燈籠串串,也是一種美景。
廣州號稱花城,傢傢戶戶都喜歡春節的花市,就連自傢的窗臺上也點綴各種花草,給鼓噪的生活平添幾分樂趣。
荔枝灣這裡有很多小吃,馬蹄糕就是一個很精彩的小點心,因為想著一會去多寶路大快朵頤,就忍住瞭沒有買。
蔣光鼐故居後面,是西關民俗館,不知是那位名人的房子,隻是規模和精美程度,比蔣先生的要更勝一籌,也許我們要感謝這個民俗館,不然還不知道現在是否能夠看到。
廣州特色的趟櫳門,當年裡面是否住著人面桃花的西關小姐,也許隻能靠我們的想象瞭。蓑衣,那個隻有油紙傘的時代裡,在落大雨的羊城,那是必備之物。西關向南就是珠江,珠江連著南海,正式有個珠江和南海,才有瞭這西關的商人。
很多人,一講到廣州,總是覺得這裡是南蠻蠻荒之地,因為總是覺得飛鳥難越王化不至,歷史隻有些北人南謫守蠻荒。其實唐宋八傢中的韓愈和東坡,都到過廣東,而有宋以來的漢民南遷,更是讓這裡更新瞭一次次的血液,形成瞭獨具魅力的客傢文化,以致到瞭近代這裡文有康梁,武有孫中山。在南遷的漢族文化和當地文化的結合中,也形成瞭很多獨特的風俗,比如西江的龍母崇拜,以及這種井龍王的崇拜。
走在西關大屋裡,這裡的建築不像北方建築那麼宏偉,也不像江南園林那麼唯美,更多的是一種經過裝飾的實用。在這裡最有特色的也許就是有點西洋味道的彩色玻璃點綴。有次去清末四大名園的春暉園,就發現哪裡的玻璃在夕陽下,折射出的如夢如幻的色彩。
發瞭傢的商人,雖然不可能造出蘇州園林那樣的移步移景的小品,但是也能設計出這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在墻角的竹子假窗,就如拙政園裡回廊轉彎處悄悄種下的芭蕉,是異曲同工之妙。
小姐閨房裡的彩色玻璃,是否也曾經給她幻化出一個明媚的天空,我在這窗邊,是忘卻瞭三月的濃雲,就如同這時間一直不曾流過,輕推開一扇窗欞,就看到一份精彩。
走出西關的歷史街區,走在路上,正好看到廣州俗稱的走鬼。作為一個北方人,我感嘆我們北方對商業缺乏靈敏度,所以廣州人成就瞭這千年的商都。廣州其實作為一個商都,不但是滿街的走鬼,其實更體現在那些成行成市的專業市場,在廣州小到一個紐扣,都能有專門的批發市場。
其實廣州的商人,不但在經濟上曾經輝煌過,其實在政治上曾經也呼風喚雨。成立於1912年的廣州商團,曾經成為一支與孫中山爭奪權力的武裝力量,存在瞭十二年。它的首領陳廉伯的公館,經歷瞭百年的風雨,如今也成為瞭殘敗不堪充滿靈異的鬼樓。
雖然都為枕水人傢,嶺南與江南相比,少瞭很多婉約,更體現瞭一種務實。晚上的荔枝灣,華燈初放,一種不同於白天的生活氣息彌散開來。
也許不是周圍粵語的氛圍,真讓人恍惚在燈光槳影裡秦淮河邊。
很多人都說,廣州是沒有黑夜的城市,也許這句話很適合現代的天河,但是在老城區的荔灣,夜晚還是靜謐的,所以掛滿花燈的枝幹開出瞭一樹煙花。上課時候老師講過,光也是影響睡眠的因素之一,如果都像老城區這般,廣州哪裡會成為世界上最難入眠的城市?
離開荔枝灣,就走到瞭廣州的老街區裡,從龍津西路,到大傢津津樂道的恩寧路,再到第十甫路,最後就可以來到著名的上下九,然後穿過一個路口,不遠就可以到達狀元坊,狀元坊則可以最後到達這個老街區的最後一條,一德路,一德路的東段有著名的石室教堂。 龍津西路上有些比較原汁原味的老廣州風景,有點類似石庫門的老弄堂,一些廣州的傳統小吃,例如竹升面。當然還有這最能代表嶺南文化的騎樓。騎樓既代表瞭一種商業的發達,也代表瞭一種社會的進步。
看著這些掛瞭西關美食旗子的老店,希望下次有機會來試下。
恩寧路,由於騎樓的拆和留的爭辯,而讓大傢關註到這裡。很多人稱它為廣州最美老街”。這條老街建立於1931年,是廣州最有故事的街道之一。有眾多的粵劇名伶曾經在此居住,現在還留下原來的粵劇公所八和會館,另外詹天佑李小龍的故居也在這條街上。隻是讓人遺憾的是,除瞭街頭明顯的八和會館和已經開放的詹天佑故居,找到其他的歷史遺跡需要費些功夫。
其實在中國,各種戲曲都不是很景氣,國粹京劇都隻能作為晚會的配角,更何況粵劇瞭。最近在看《重說近代史》,說中國人開始覺得日本人放棄自己學西方強大瞭,就拋棄自己所有的東西,覺得西方一切都是好的,拐杖叫文明棍、西裝叫文明服,火柴都叫文明火,真的到瞭改革開放,真正去瞭日本瞭解日本的時候,才發現這群島國倭奴自己的文化保存的那麼好。中國人,總是想看日本藝伎,可是自己的國粹呢?又有多少人能看的懂,聽得明白? 其實說實話,廣州可能在國內是富裕的,但是絕不能說是發達的。發達的定義,不單單是富裕,更多地是社會的規劃的科學和人們素質的提高。看看八和會館下面匾額上的白色管道,難道聰明智慧的廣州公仆們不能想到更好的辦法嗎?總是聽外來的朋友說,不願意來廣州,因為這裡路實在是復雜,而且很多路牌都不規范,這次找很多故居就發現瞭,發現路邊的路牌遠遠沒有美國人的谷歌地圖好用。其實,廣州的實用主義,是會帶來一種不錯的效益,可是光有實用,社會永遠不可能有大的進步和發展,隻能讓人感嘆廣州那些闖紅燈的老人的勇敢和敏捷。怪不得香港人說我們是蝗蟲,如果不提高素質,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也隻能保留有污水和濁氣。
十二浦西街上的詹天佑故居,夾在一片居民區裡,如果不註意很容易錯過。居民區很有點小情調,一樹的花開,提醒你小弄堂裡的精彩。 中國人總是喜歡拆拆拆,梁林的故居拆瞭,康有為的故居拆瞭,蔣介石的行營拆瞭,也許中國以後的小孩子,以後學的現代史就是一部拆遷史。很難想象,詹天佑故居以後不在一片古色古香的民居中,而在許多摩天大樓的包圍裡,那是怎麼樣一番情景!罪過!!
恩寧路的街尾是一座老的電影院--金聲電影院,這樣老舊的電影院,肯定是沒有人來看電影瞭,那能否改成一個電影展覽館呢?畢竟這樣古舊的電影院,本身就是中國電影最好的見證。
廣州有幾條著名的購物步街,新興城市中軸線的天河,曾經的城市中中軸線北京路,再有就是這聞名海內的上下九。初識,上下九隻是覺得這個地名有意思,廣州當地電視搞笑節目中有個主角就叫尚下九,很是熱鬧。其實上下九多寶路第十甫路都已經是一個整體,在這裡購物可能已經覺得比較低廉,可是吃既有蓮香樓又有陶陶居,還有多寶路上的各種小吃,是一個可以吃喝玩樂的地頭。
在這裡,賣雞公欖的小販也是一景,自己扮作公雞的樣子,很是有趣。也許,對很多老廣州人來說,雞公欖代表瞭童年的回憶,隻是我還沒有聽過,這位大叔拿嗩吶吹出的公雞叫聲,也許是他獨一份的生意太好瞭。
講到廣州,人們很自然就想到廣州的美食,精細的粵菜自不必提,大傢攻略裡提到的南信的雙皮奶,順記冰室的椰子冰,和陳添記的魚皮,寶華的面條都不失為精彩的小吃。
南信的雙皮奶,在廣州還不錯,但是離著大良真正的老店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而且甜品楊枝甘露,也許是因為季節的原因,略略有點酸。
來廣州之前,真不知道魚皮也能做道菜。
其實寶華的面條,外鄉人不一定吃得慣,因為都是堿水面,口感和北方的面條差距比較大。
廣州的遊記裡沒有提及這個做大排檔起傢的老店,向群飯店,其實在本地人眼裡,感情很深厚。在我自己的評價裡,它雖然沒有山珍海味,做的都是很地道的傢常菜,可是評分趨勢超過炳勝的,其實大傢今天看到炳勝很富麗堂皇,原來也是海珠那邊的排擋起傢。而且真的要吃,比較好的粵菜海鮮還有翅湯,需要去利苑或者采苑才比較地道。講到炳勝,如果大傢夠膽,它傢的淡水魚生才是看傢菜,我是不敢嘗試,怕肝吸蟲來找我麻煩。廣東的水污染,還有幹凈的淡水魚嗎?
狀元坊是慕名去的,還是比較熱鬧的,買東西就有點像小女生淘寶的地方瞭。
走到買賣海產的一德路,就走到瞭著名的石室教堂。石室教堂始建於1863年,是國內與亞洲現存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規模宏大,造型雄偉,為中國第一高大天主教堂,並稱著遠東。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當時耗資40萬法郎,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由於是中國的工匠的傑作,還是有些中國的元素在裡面,比如這個東方感很強的獅子。
如果問廣州最美的元素,無疑可以說彩色玻璃,西關幻彩的玻璃,造就瞭少女的夢想,石室大教堂的彩色玻璃則演繹瞭很多教會的故事。
走完瞭一德路,西關就算告一個段落,可以和西關小姐說個再見。老廣州的東山文化,就從東山廣場開始吧。東山這一代的小別墅被稱為“東山花園洋房”,以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主要集中地段,建築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龜崗一帶,據說這些復式小別墅就有600多棟,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其實這裡不但是當年國民黨高官的聚集地,也曾經住過很多我黨的早期領導者,比如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隻是可惜,除瞭個著名人物的故居,其他不是荒蕪就是被改造和作為瞭民居。
中西合璧的風格,體現瞭當年寓公的品味,可以時光流過,已經陳舊不堪。據說就算是幾個名園,也都破壞殆盡,我們國人很有趣的一點是天天覺得國外保護的好,去日本看老建築去歐洲看老建築,可是自己的老建築卻從不知道珍惜。
這牌子上的一個個名人,顯示瞭這裡曾經的輝煌,中共的三大也是在這裡召開的。
來瞭廣州,有一個地名是無法繞開的,就像上海無法繞開外灘,北京無法繞開故宮一樣,就是沙面。沙面曾稱拾翠洲。在廣州城區西南。 原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宋、元、明、清歷代為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正因為有瞭租界,所以就有瞭這萬國建築博覽會。
離開瞭沙面,老廣州的東山西關沙面就全部領略過瞭,現代的廣州卻才剛剛開始。廣州太古匯下面開瞭一個方所書店,據說和誠品唐寧號稱三大最小資的書店。這種書店加生活館的模式確實不錯。
如果問夜廣州,哪裡最絢爛,十有八九的人會回答你珠江邊上,從廣州塔看珠江新城,廣州的夜色不亞於東方之珠的香港。而號稱小蠻腰的廣州塔更是一道風景線。
在剛來廣州的時候,感受到的是他鄉的別樣,在離開廣州的時候,糾結的是他鄉的別離,當我思念廣州的時候,又會想到些他鄉的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