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神祇從未降臨。」 屈原的《九歌》敬天地,祭鬼神,歌頌愛情,悼念國殤,是萬民的禱告。 舞劇以屈原的詩篇作為想像力的跳板,呈現一場劇場祭儀。 關於《九歌》 古 今交錯,亞洲民族的音樂和舞姿交融,舞劇《九歌》賦予屈原原作新時代的詮釋,表達普世的意義。1993年首演以來,成為云門舞集最受歡迎的舞碼之一。在悉 尼奧運藝術節,紐約下一波藝術節,華盛頓肯尼迪中心,維也納和法蘭克福國際舞蹈節以及歐美亞澳各大城市獲得高度評價。國際舞蹈雜誌說,《九歌》是「跨文化 舞蹈形式的完美典範。」香港英文南華早報表示:「這出輝煌的長篇,將林懷民這位亞洲的巨人,提升到馬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等少數人所佔有的層次:二十 世紀偉大編舞家之一。」 自云門舞集創始以來,林懷民對祭典一直有極大的興趣。屈原的《九歌》是美化楚地歌舞祭典的詩歌。然而,林懷民無意 呈現仿古的祭典。他不斷探索《九歌》對今人的意義何在?一次印度尼西亞峇里島的經歷,林懷民找到了他心中的「楚地」;而八○年代末世界各地的變亂,給了他 詮釋屈原詩篇的鑰匙:眾生必須無止境地祭拜,是因為「神祇從未降臨,」眾生的苦難只能由眾生自我救贖。 《九歌》的音樂彷彿是林懷民的遊歷 行紀:以台灣鄒族的〈迎神曲〉始,〈送神曲〉結,來自印度,印度尼西亞,西藏,日本的亞洲傳統音樂和當代打擊樂起伏流轉,打破觀眾時空想像的限制。美國舞 台設計泰斗李明覺為《九歌》構建了獨一無二的「楚地」:水澤、繁花、蜿蜒的燈河,在這個神龕式的舞台上,舞者以融合東西的肢體語言,描繪情慾,孤獨,操 控,抗爭,死亡,與復活。 關於云門舞集 「黃帝時,大容作云門,大卷。」——《呂氏春秋》 根據古籍,大容 是一位巫師。云門、大卷是他領導的、載歌載舞的祭典。「云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舞容舞步均已失傳,只留下這個美麗的舞 名。1973年春,林懷民以「云門」作為舞團的名稱。這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整個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 云門舞作多由傳統文化 取材,以現代的觀點、獨特的形式呈現。《薪傳》,《紅樓夢》,《九歌》,《行草三部曲》等作品,備受歡迎,一再演出,成為台灣社會三代人的共同記憶。從台 北的國家戲劇院,到紐約、倫敦、柏林、莫斯科、東京、悉尼等城市,三十九年來,云門在兩百多個舞台上演出,獲得各界熱烈讚賞。倫敦時報說,云門是「亞洲第 一當代舞團。」歐洲舞蹈雜誌表示:「云門之舞舉世無雙。它呈現獨特,成熟的中國編舞語言。這項亞洲舞蹈進化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威廉•弗塞斯的法蘭克福芭蕾 舞團對歐洲古典芭蕾的影響。」 時間: 03月22日 週五 20:00-22:30 03月23日 週六 20:00-22:30 地點: 廣州 天河區 珠江新城珠江西路1號 廣州大劇院 費用: 1080元 880元 580元 380元 280元 180元 類型: 戲劇-舞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