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起,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爆發大規模外判工工潮,罷工工人甚至與保安員爆肢體衝突,事件自始一直牽動香港人心,傳媒連續多日大篇幅報導,關注度歷久不衰。 工人們的抗爭獲得不少市民同情支持,原因有多個:罷工者訴說的打工者苦況,令普羅大眾感同身受;大財團以外判方式批出合約,撇清苛待工人的責任;示威者將矛頭指向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背後的地產大財閥李嘉誠,引起共鳴。 在工潮的首天,有過百外判工人聚集示威,他們帶同印有李嘉誠頭像的紙牌,高舉多張橫額及標語:「還錢呀李老闆!」、「欠債還錢天公地道無盡剝削忍無可忍」。 據工人們所述,1997年前回歸前,外判工人工作24小時日薪為1,480元,但回歸後經歷金融風暴及沙士,薪酬連減,現在外判工薪金只得1,300元,部份甚至低至1,100元。近年物價飛漲,薪酬不加反跌,困苦可想而知,因此要求加薪兩成,實時薪加多12.5元,但資方則只願加3元。 繫繩員梁先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在碼頭干足24小時薪酬得1,300元,價錢太低了,不如當洗碗工,「我們日曬雨淋,又沒有時間吃飯」。 擔任輪盤操作員的何先生則表示,他長年在吊臂機操作室工作,大小二便、吃飯及休息也在吊臂機上,環境惡劣:「工時長,有時候干足72小時,整個人崩掉,希望改善一下。」 據悉,碼頭工人平日開工,因工作所需要連續數十小時困在高空的塔機,往往被逼在內如廁,只得以報紙包著排泄物。薪酬雖然長期無改善,但始終是辛苦學來的技術,不易轉工,有工人更因為妻子不滿生活長期無改善,下堂求去。 懷疑假外判 在工潮一開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即以工人屬於外判工為由,撇清關係。不料,有傳媒卻揭發所謂的外判商,其實與碼頭有千絲萬縷關係。 報導指,其中一間外判商永豐旗下工人,職員證上寫著是隸屬一間名為SAKOMA的公司,而據公司註冊處數據顯示,國際貨櫃碼頭公司董事總經理嚴磊輝,正正是SAKOMA的董事,懷疑是「假外判」。嚴磊輝指,「工作證上面寫Sakoma不代表他是Sakoma員工」,又稱是證件打錯字和事後懶得改,但令人難以置信。 不錯,碼頭工人的苦況曝光,觸動不少市民,因為回歸後打工者薪酬加幅追不上通漲,生活水平實質不升反降;地產狂潮帶動百物騰貴,高鋪租蠶食掉中小商戶的收入,令經營變得困難。「地產霸權」早成為了普羅大眾痛恨的焦點,而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正是屬於地產大亨李嘉誠旗下和黃集團的附屬機構,凡此種種,都火上加油。 工人及其支持者的不滿,現時已指向李嘉誠,包括在碼頭聚集抗議的工人突然遇雨走避,戲稱為「李氏力牆」發功;抗議團體更發動罷買李氏旗下超市百佳的貨品。有跑來支持工人的教師說, 「碼頭讓財團壟斷,其實整個社會都是,因為政府偏幫財團才造成這局面。」他稱市民平日替財團打工,但辛苦賺來的錢又貢獻給財團,但財閥刻薄成性,因此他平日也是儘量光顧小店。 這次大規模罷工,是社會累積不滿下的一次爆發,怒火更有可能越燒越旺,造成社會政治危機。 (轉自BBC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