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歡熱鬧和奢華的人在香港可以去赤柱走走,這是香港一個既有歷史也有風景的地方。香港赤柱東頭灣道,是港島南區赤柱的一條道路,由北端的赤柱大街市集至赤柱半島,沿途經香港航海學校、聖士提反書院、香港懲教博物館等地。直至南端的赤柱監獄。 香港赤柱 香港赤柱_香港航海學校 香港赤柱_香港懲教博物館
香港赤柱_香港懲教博物館 香港赤柱_赤柱監獄 赤柱監獄是一座高度設防監獄,也是香港最大的監獄,專門關押香港男性重犯,犯人刑期都在12年以上。 日本占領時期,這裏是日本人建立的拘留營,連同聖士提反書院一起曾經關押抗日人士及港英官員等3000人左右。赤柱監獄現在是禁區,戒備森嚴,非探視者一律不得進入,只可以在門口拍一下監獄大門照片,這個角度在不少香港電影裏都出現過。香港懲教博物館也位於香港島赤柱東頭灣道,館內分9各部分展示160多年來香港懲教制度的演變。可惜星期一閉館。 香港赤柱 香港赤柱
香港赤柱 從香港懲教博物館往回走穿過聖士提反書院,就可以沿著黃麻角道走到聖士提反海灘,這個海灘不大,海水清澈,岸邊還有一片專為燒烤野餐而設的燒烤爐,不是周末海灘上幾乎沒什麽人,這在到處人頭湧湧的香港實屬難得。 香港赤柱_聖士提反書院 香港赤柱_聖士提反書院 聖士提反書院St. Stephen's College 為香港占地面積最大的一所中學。學校於1903年正式創立,已經有百多年歷史。創立時只有6名學生就讀。這座中學是香港114所以英文教學的中學之一。中學還有附屬小學部。現任校長為羅懿舒博士,乃創校百多年來的第一名女性校長。 香港赤柱_軍人墳場
香港赤柱_軍人墳場 香港赤柱_軍人墳場 香港赤柱_軍人墳場 從聖士提反海灘,經過聖士提反小學不久就到了軍人墳場。赤柱軍人墳場是香港開埠初期,為安葬英軍及其家屬而設。後來墳場曾關閉達七十年,在一九四二年重開,以便安葬在香港逝世的戰俘或在拘留營中死去的平民。在一九四一年抗戰身亡而在戰場上殮葬的屍骸,特別是香港義勇軍人的骸骨,亦遷葬於此。葬於這墳場的死難者,包括抗戰期間英軍服務團成員。這個服務團抗戰期間雇用大批人員,在日本占領區協助戰俘營內的戰俘逃走;為這些戰俘供應藥物;收集軍事情報;為在占領區內飛機被擊落的美國空軍飛行員,提供避難所和協助他們走。 這個墳場維護的很好,環境優美,墳場裏幾乎遇不到什麽人,有報道這裏經常有另類的模特拍寫真,我沒看到。 香港赤柱_赤柱軍營 從軍人墳場沿著黃麻角道就可以到達赤柱軍營。也可以從聖士提反小學附近坐14號巴士前往。巴士有一站叫赤柱炮台。從聖士提反小學起巴士上已經基本沒有人了,巴士行駛在郁郁蔥蔥的曲折山路上,大海不時的在樹叢中露出面孔,一路上山水相襯,風景頗佳。赤柱軍營三面環海。正南扼香港出境的主航道,西通維多利亞港,東接太平洋,這一帶航運吞吐量大,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據說軍營裏有一座炮台,是香港古跡。現在赤柱軍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的營地。我去時不是軍營開放日,所以無緣參觀。看地圖,實際上軍營與赤柱監獄相隔並不很遠。 “赤柱朝曦”是舊時香港著名的八景之一。據記載,每當旭日東升,赤柱半島的山巒最早反映太陽的光輝,此時若從適當的角度看過去,半島上的懸崖光芒四射,映照整個半島熾紅一片,輝煌壯麗,恰如巨大的赤色石柱!這便是赤柱地名的由來。據說在赤柱軍營裏的炮台是體會“赤柱朝曦”的最佳地點。 從軍營下來仍可以乘14號巴士前往赤柱市場,進入市場前,可以先去赤柱警署斜對面的舊赤柱警署看看。這時一座有150多年歷史的白色二層建築,前後都有陽台,是香港唯一一個供商業機構使用的法定古跡。舊赤柱警署於1859年落成,是香港最早建成的6所警署之一,也是現今唯一保存下來的。由於當時警署的角色是香港島最南端的前哨站,駐港英軍也經常與警隊聯合使用該建築物。 日本占領時期,日軍曾征用舊赤柱警署為赤柱區分區總部,並於該建築中加建殮房。日軍投降後,該建築恢復回警署之用。1974年,警署遷出該建築,遂先後被南區政務處分處及多個政府部門作辦事處之用。1993年,該建築重新進行重修,以恢復其外觀原貌,由惠康超級市場租用至今。
香港赤柱_惠康超市(赤柱舊警署) 赤柱舊警署,現在是惠康超市 香港赤柱_赤柱市場 香港赤柱 看完舊警署就可以進入赤柱市場了,赤柱市場只有不長的一段街市,但這裏馳名海外,因為這裏是英國人100多年前最早的聚集地。當年歐洲大漢身材比較高大,買不到合適尺碼的衣服,就都是到這裏來買的。現在來這裏的遊客主要是歐美人,市場裏東西不便宜,但適合歐美人士的口味,近年來出現了很多畫店和古玩店,看樣子生意還不錯。從市場轉出來就到了赤柱大街,也叫酒吧街。這條海邊的街上有不少酒吧和茶座,充滿了異國風情。中午的生意看來很一般,估計到了晚上才會熱鬧。大道旁邊原來的亂石灘變成了新修的海濱走廊,海濱走廊地下鋪上了木棧道,看起來比以前改進很大。旁邊還有一排特色小吃亭。香港房屋委員會已經將赤柱美利樓地段海濱走廊命名為“匯豐海濱走廊”,以表彰匯豐銀行熱心公益及樂善好施的精神。 香港赤柱_海濱走廊
香港赤柱_美利樓 香港赤柱_美利樓 沿著海濱走廊走就可以到達美利樓。美利樓原在金鐘,建於1844年,樓名即源於當時的英國大臣美利爵士,當時美利樓主要用作英軍的軍營,也是英軍行政總部。到了日本占領時期,這座建築物被日軍用作“日本憲兵部辦事處”及“日本軍事統師部”,還設有很多囚犯室及用作刑場,在這裏被殺者據稱超過4千多人,堪稱醫院外死人最多的建築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利樓曾被多個香港政府部門作為辦公室。1975年至1982年期間,美利樓成為了香港差餉物業估價處的總部。 香港赤柱_美利樓 香港赤柱_美利樓 1982年,中銀大廈的建造工程開始,美利樓需要被拆掉。由於其歷史價值,香港政府決定將這座建築物完整保留及遷至他處。分拆出來的超過3000件建築物料被妥善紀錄及儲存。1990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決定將美利樓搬遷至赤柱。整座建築物於1998年重建完成,並於2000年重新開幕。這座樓高三層的建築,屬英國維多利亞式的風格,薈萃了中西建築的特色,既有希臘古典式的柱廊,典型殖民地式的露台,也有中式的屋頂。美利樓內有幾家餐廳,三樓就是在食客中頗有口碑的德國餐廳King Ludwig Beerhall,看家菜是德國鹹豬手。美利樓一樓是香港海事博物館,星期一照例休息。
香港赤柱_美利樓 香港赤柱_美利樓 古老押行柱子,以前中環上環的舊騎樓就是用這樣的柱子支撐的 香港赤柱_海事博物館 美利樓一樓是海事博物館 香港赤柱_蔔公碼頭
香港赤柱_蔔公碼頭 香港赤柱_蔔公碼頭 香港赤柱_蔔公碼頭 香港赤柱_蔔公碼頭 美利樓旁邊的蔔公碼頭,是從中環搬過來的建築。蔔公碼頭是香港中環的渡輪碼頭,建於1900年,以第12任香港總督“蔔力”名字命名,其原址就是現在的交易廣場。早期的蔔公碼頭並沒有上蓋,當局於1909年從英國引進鋼制篷頂,是本港首座在采用低炭鋼鐵結構件的建築物。蔔公碼頭曾用接待過不少著名人物,先後有清醇親王、***、英國亞打王子、愛德華王子、港督彌敦、盧押、梅利等。蔔公碼頭於填海工程時1965年被拆,被拆前碼頭附近是香港人拍拖和乘涼的最佳地點。其上蓋曾移至摩士4號公園作為露天圓形劇場頂蓋。2006年末該上蓋遷移至赤柱美利樓旁,重新安裝在按原蔔公碼頭樣式興建的新碼頭上,命名為赤柱蔔公碼頭。 這座碼頭輝映了美利樓的古雅建築風格,充滿了懷舊情調。新碼頭可以停靠遊船,把赤柱與其它景點通過水路聯系起來。
香港赤柱_天後廟 香港赤柱_天後廟 赤柱天後廟在赤柱廣場旁邊的馬坑村,是香港每個地方都會有的廟宇,而赤柱這座是歷史最悠久的,建於240多年前。廟內保存之文物頗為豐富,包乾隆造之古銅鐘及鐵秤鉈、嘉慶廿四年之門匾及鐵香爐。1941年,日軍戰機轟炸赤柱,附近居民躲進天後廟內,後來有一枚炸彈落在廟外,但沒有爆炸,因此被相信是天後娘娘顯靈。廟裏的左墻上掛著一張華南虎皮,該虎長6尺,重240磅,為1942年為印籍警察羅阿星在赤柱警署前所殺。 如果有時間,如果有金錢,但是又不想去紛繁雜亂的鬧市,那就去香港赤柱走一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