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檔的正式名應為“大牌檔”,學名為“固定攤位”。大排檔因其價格低廉,份量足口味佳,且是名副其實的現場炒作而受到普羅大眾歡迎,民間稱之為“平民餐廳”。1990年代拆除的在香港上環傍海的大排檔集聚處,就曾堂而皇之豎起“平民夜總會”的招牌。由於大排檔牌照較一般挑擔流動小販的牌照大,且規定必需懸掛在攤檔顯眼的地方,或者也是為了保證對之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所以就稱為大牌檔,後來不知怎麽就寫作了“大排檔”。 香港的大排檔遍布港九新界各街各區各巷,可以講,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大排檔。即如香港跑馬地這樣高尚住宅區,在從電車總站走上去的成和道兩側的支路上,也有大排檔,只是規模小得多。大牌檔可說是香港傳統飲食業的一大特色,在行人道或小巷中排列出一張又一張的桌子,客人便是在這種露天或半露天的環境下進食。 位於油麻地的廟街可說是香港的平民俱樂部,是目前最多傳統大牌檔的地方。一些西裝革履、旗袍款款的男女主角也經常光顧巷口的大排檔。在香港光顧大排檔並不是什麽失身份的事,尤其那些精於美食之道的,就是沖著大排檔的夠鑊氣(現炒現售)、與檔主和食客多年積下的交情和大排檔特有的親和力,時時光顧住家附近的大排檔。 大排檔一般自晚上開張做到淩晨,因香港是個不眠之城,港人都有宵夜習慣,同事或朋友們一起嘻嘻哈哈地光顧街邊大排檔,吃一碗熱騰騰的魚蛋河粉,再叫一客淋著蠔油的翠綠的油菜,講評著社會的軼聞,捧著肚皮笑,絕不會引來四周側目之責,這就是大排檔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