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HopeTrip旅行網!
|
WeChat我們
關註HopeTrip
關註有好禮
WeChat號:hopetriphk
WeChat名稱:hopetrip旅遊網
| 幫助中心 | 收藏網站 | 線上客服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收藏 列印 糾錯 瀏覽次數:0 0人參數
分享到:
 

  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廣場空間,遊人相遇傾談,或是在咖啡座閑適地品味人生。澳門亦有不少廣場,地上鋪砌著波浪型葡萄牙黑白碎石,仿如大浪滔滔的海洋,配以各款海洋生物及澳門景點為圖案,更具立體感,充份表達葡萄牙的航海事業,亦巧妙地切合澳門昔日的漁港形象。當您走過著名的議事亭前地、媽閣廟前地、阿婆井前地、崗頂前地、板樟堂前地、大堂前地、白鴿巢前地以至耶穌會紀念廣場,當你舉目四周,欣賞中西共融的情境時,別忘了低頭細看,你已踏進澳門的文化汪洋。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論及眾多廣場空間,著名的議事亭前地會否是您必到之選?議事亭前地舊稱噴水池,因為廣場中央有一座噴水池,雖然多年來換過不同面貌,但不少澳門老居民仍沿用此名稱。現今,噴水池上擺放著象征葡萄牙航海遠征的天球儀,晚上配上燈光效果讓議事亭前地生色不少。  在不同時期來議事亭前地,又有另一番感受。農歷新年、中秋節以至聖誕節,這裏頓然換上富節日氣息的裝飾,配合四周的歐陸建築,將澳門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議事亭前地更是舉行活動的熱門地點,如每年「澳門藝穗」將全城各處變作舞台,當遊人途經此地,不知不覺由觀眾變成表演者。  這裏商店林立,從以往到現在都是繁盛的商業區,更因設有不少手信店而吸引旅客到此購物。最難得之處是這裏保存著昔日二、三層高的中西房子,而附近又有西式建築如玫瑰堂、仁慈堂、民政總署大樓以至三街會這類中式廟宇,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達至老建築和現代氣息和諧共存,並體現中西文化交融,正是澳門的獨特之處。當您繼續走訪不遠處的崗頂前地、板樟堂前地以及其他廣場空間,這些屬於澳門的特色如影隨形,陸續展現她的動人魅力。

  三街會館 (關帝廟):雙重身份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醉龍節,欲一睹舞醉龍風采,不少人會走到三街會館門前,或占個好位,以最佳角度欣賞;或置好腳架,準備拍輯沙龍。當農歷五月十三日關帝誕,三街會館門前搭建竹棚作舞台,上演神功戲。在這些熱鬧的日子以外,三街會館又回復寧靜的面貌。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三街會館又名關帝廟,兩個名稱聽來毫無關連,就看得出她擁有雙重身份。三街會館位於議事亭前地及營地大街之間,至少有200年歷史。初建時是商人議事的場所,以3條大街包括營地大街、關前街與草堆街為當時的商業中心,所以稱為三街會館。後來設置關帝聖像,入內拜祭的人漸多,而澳門經濟日漸發展,商業活動不止於這裏進行,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成為一間廟宇。  這間廟宇很小,藏身在市區巍峨的建築物之中,見證著澳門居民的生活變遷。來這裏走一趟,您仍可發現許多兩層高的中式舊建築物以及老店鋪,流露出多少古味。

 仁慈堂大樓:澳門第一所慈善組織會址

  澳門出名多博物館,有展示賽車、葡萄酒、茶具、通訊歷史、舊當鋪、葡式住宅、偉人生平等,應有盡有,想不到還有一間關於慈善機構的「仁慈堂」博物館,擺放了很多與仁慈堂發展有關的珍貴展品。但她是最易被人忽略的博物館。雖則她位於熙來攘往的議事亭前地,即使您路經此地,站在這建築物前,從玻璃門看進去,除了見到這裏是政府辦證機構,就別無他想,於是就此錯過了。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仁慈堂是澳門第一所慈善組織,昔日為澳門老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幫助,對於當時以廟會文化為主的老居民來說,仁慈堂又稱為支糧廟。其會址「仁慈堂大樓」白色的外墻展露樸實安靜感覺,與其慈善為懷的形象不謀而合,就像白衣天使穿白袍一樣。有一點也許大家都想不到,就是仁慈堂與澳門龍頭產業博彩業有密切關系。原來澳門是中國最早正式發售中西式彩票的地方,而第一批以慈善為目的彩票就是由仁慈堂發行。剛好氹仔龍環葡韻現正舉行《集彩回顧 —— 老彩票珍藏展》,不妨去細味一下老彩票珍貴之處。  要參觀仁慈堂大樓,請從其右巷進入,直上2樓的博物館,可參觀仁慈堂創建者賈尼路 (Dorn Belchior Carneiro / 澳門天主教第一任主教) 的全身畫像、頭顱遺骨和陪葬品十字架。在靠墻的位置擺放了一個銅鐘,是白馬行醫院使用過的。這所醫院來頭不少,是仁慈堂在澳門建造首間以及中國境內第一所西醫院。在墻的另一面,還看到有關天主教會的祭器用品,如18世紀象牙雕刻的聖母像,都是別具一格的珍貴文物。  仁慈堂右巷,現時成了不少遊客拍照留念的地方,尤其到了晚上,巷子盡頭的墻上所掛的燈飾光亮一片,吸引遊人的註意。在巷子盡頭有一蹲半身銅像,就是剛才提及的仁慈堂創辦人賈尼路主教的雕像。據說,這個銅像幾十年前原本安放在仁慈堂大樓三角形尖頂上,後來拆了下來,現在重新安放在這裏給遊人瞻仰。  下次來到議事亭前地,不要走馬看花,來仁慈堂大樓走一趟吧!

  大堂 (主教座堂):澳門唯一的天主教座堂

  什麽是天主教座堂?首先要明白「座堂」的意思。「座堂」一詞源自希臘文Kathedra (英文是Seat,椅子)。初期教會時代,十二宗徒或其傳人親自主持過各地教會,這些教會以基督傳人坐過的椅子來自勉,提醒所有信友,教會是「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而主教正是宗徒的繼承人。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位於板樟堂附近高地上的主教座堂,一直是澳門天主教的中樞,右側是主教府,是澳門天主教最高管理機構澳門天主教主教公署所在地。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天主教子夜彌撒、耶穌聖像巡遊等大型活動也在此舉行。主教座堂又稱「大堂」,並非它是澳門教堂中最大,而是因為它最具威嚴的象征。  早在1575年,天主教在澳門設立了主教轄區。有「聖名之城」稱號的澳門一度成為天主教在遠東的傳播中心。翌年就興建了主教座堂,雄偉的祭壇下,掩埋了一些古墓,包括賈耐勞、華年達、嘉沙爾等16、17世紀時主教的骨殖或遺體。  現時,主教座堂已經過多次修葺,教堂前地鋪設葡式碎石,更有特色的小型噴水池,將這裏營造成一個優雅寧靜的景點。在此高地往四方走,不消2分鐘就到達板樟堂、新馬路或南灣區,熱鬧與寧靜成了強烈對比,令人感覺從神聖莊嚴之地走到了繁華鬧市,感受截然不同。

盧家大屋:澳門難得一見的西關大宅

  正所謂「一入豪門深似海」,大戶人家的家門又怎會隨便向您打開?位於大堂巷的盧家大屋不但對外開放,更有青春醒目的文物大使為你導賞!  盧家大屋,是著名商人盧華紹家族故居,富甲一方的盧華紹來自廣東新會,發跡於澳門。他為澳門留下了仿照廣州西關大宅建造的盧家大屋,以及富有蘇州園林景色的盧廉若公園,都是澳門現存的著名景點。盧九街亦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盧家大屋是澳門少數較為完整的中式大宅建築。能夠成為「澳門歷史城區」景點之一,因為體現了澳門民居中西合璧的特點。既有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灰塑、蠔殼窗,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滿州窗和鑄鐵欄桿,兩種特色裝飾結合,與澳門被視為中西交融的特點相配合。  沿著畢直古舊木樓梯走到2樓,往窗台向外望,讓人有如置身片場,來個扮演西關大少千金小姐拍照留念,別有一番樂趣。  澳門中樂團成了盧家大屋的「常客」,在這兒舉辦過許多場小型音樂會。輕快的廣東音樂或者細膩的江南絲竹,讓人有如時光倒流。近來更邀請來自中國各省市的民間工藝師,以不同特色的藝術品反映當地民俗民風,體現當地的藝術智慧。盧家大屋座落於熙來攘往的街道上,這裏遍布民居,加上經常舉行活動,令我們眼前所見的不單止是一座建築物,更仿佛賦予了生命力。  離開盧家大屋,熱呼呼的小食香味隨即撲鼻,皆因大堂巷小食店林立,香味四溢的魚蛋、軟滑雪糕、豬扒包等大小食店四面埋伏。扮完千金大少,馬上搖身一變做飲食男女!

 玫瑰堂:全城舉行最多場音樂會的教堂

  以巴洛克風格建築而成的玫瑰堂,近年經常充滿悅耳樂聲。古典音樂遍布整座教堂,震撼無數觀眾心靈。這所屬於澳門文化遺產的玫瑰堂,經常成為每年舉行的《澳門國際音樂節》其中一個演出場地。能在經過幾百年歷史洗禮的文物中欣賞藝術,是澳門其中一個可貴之處。玫瑰堂現時是全城舉行最多場音樂會的教堂。  淡黃色外墻與綠色門窗形成強烈對比,正如優雅的玫瑰堂座落於密集的民居中一樣造成極端,卻見熙來攘往的行人,每天經過玫瑰堂又顯得份外融合。旁邊的聖物寶庫樓高3層,收藏了超過300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包括彌撒用品和木雕聖像等珍品。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玫瑰堂設有聖母像,每年5月13日舉行的花地瑪聖像出遊,便是在玫瑰堂起步。西望洋山上的主教山聖堂前矗立著一尊聖母像,貌甚慈祥,面臨大海。拾級而下,即見聖母巖洞,裏面亦有另一尊聖母像。此外,花地瑪聖母堂、聖老楞佐堂及嘉模聖母堂等皆供奉聖母像。

大三巴牌坊:歐洲與中國文明的接觸點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是旅客必到之地。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原為中西合璧的聖保祿教堂,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於聖保祿學院。學院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從1594年成立至1762年結束期間,不少訪華的外國傳教士來修讀中文,令學院成為這些傳教士進入中國的重要傳教基地,對推動歐洲和中國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無可比擬的卓越作用。  教堂成為遺址之後,因前壁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加上「聖保祿」從葡文 (São Paulo) 音譯成中文,說成「三巴」,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稱謂。牌坊的建築是巴洛克式,並有明顯東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國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圖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大三巴牌坊雖然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但她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裏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牌坊前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渾然天成。相信幾百年前生活在澳門的人,想不到這座教堂竟成為舉行文化活動的理想戶外場地。  從牌坊後面的鐵梯步上,可直達牌坊的第2層。站在這裏望出去,仿佛當年站在聖保祿教堂內俯覽小城人民的生活情形,必須親身經歷才能領略這種特別感覺。  參觀完牌坊,可以到內側廣場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了澳門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等,當中最珍貴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為題材的油畫,這是遠東的第一批畫作,也是東方最古老的油畫。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遺骨,展示澳門的宗教歷史。

 舊城墻遺址:澳門唯一的城墻

  澳門是色彩繽紛的地方,隨處可見綠樹掩映,襯托著粉紅或粉黃的葡式建築,生氣盎然。近年興建了不少鋪滿霓紅燈的高樓,令澳門更加璀璨。可是,就在大名鼎鼎的大三巴牌坊側,一面毫不起眼、呈灰褐色的殘垣斷壁,靜靜地守候了400年,這與澳門萬紫千紅的面貌大大不同。這堵名為「舊城墻遺址」的斷墻是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景點之一,亦是澳門唯一的城墻遺址。除了以砂石建造,亦滲入蠔殼粉,充份表露澳門這個漁港特色。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寧靜和平的澳門為何會有城墻?原來在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在澳門市內築起城墻,卻數度被中國人拆毀,當時築起的墻為著自身安全多於防衛領土,將中葡兩個社群分隔。澳門首部電影《大辮子的誘惑》的原著小說在土生葡人作家飛歷奇筆下,敘述了土生葡人富家子與中國窮家女的愛情故事,您可細心閱讀。故事刻劃出中葡兩族壁壘分明的歷史年代,並穿梭雀仔園、水坑尾等古老街頭,而舊城墻亦連綿市內,但現在只留下一小堵圍墻。現今,土墻沒有了,心中的墻也沒有了,隔閡正式被打破,澳門到處都可感受到中葡融和的氣氛。同時,「舊城墻遺址」鄰近大三巴牌坊和哪咤廟,見證著東西方宗教的融和共處。  在不同的時候,舊城墻遺址會有不同面貌,營造出各種生動的圖案。早上和下午,見到附近學校一群群的學生上下課。傍晚,一雙雙戀人或居民走到大三巴牌坊的階梯上,喁喁細語,別有一番感受。  這座幾百年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小城,卻擁有一處舊城墻的遺址,仍不減這裏的寧靜。

 哪咤廟:為叛逆少年立廟

  土生菜結合了葡國和中國菜特色,再發揚光大而成一種獨特的美饌,這種中西並融的特色在澳門隨處可見。澳門有兩間哪咤廟,其中毗鄰大三巴牌坊的一間是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景點,您會發現她的內斂和大三巴牌坊的雄偉,相映成趣,又恰巧構成一道中式與歐陸建築特色融合的風景,呈現出兩種不同文化的包容共存。澳門從飲食文化、宗教文化以至傳統節慶,都體現這種特色。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哪咤廟總是安安靜靜、純凈古樸,就像澳門從來都是低調寧靜、與世無爭。澳門走過400多年歲月,留下的不單止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群,更是澳門人生活的一種態度。  來這裏拍一幀照片。調好角度,把哪咤廟與大三巴牌坊一同入鏡,見證澳門中西文化凝聚的懾人魅力,完成一幅動人的沙龍。

大炮台:中國最古老的西式炮台

  唐詩有雲:「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高山上,的確會看得真看得遠。  屹立於澳門半島上的大炮台,不但高人一等,更是中國最古老的西式炮台之一。大炮台多年來看盡澳門的時代變遷,360度全方位全天候笑看風雲!  300多年前明朝年間,當聖保祿教堂還沒被火燒,未當上大三巴牌坊之時,大炮台已經存在。到了今時今日,位於大炮台原營房舊址的則是在1998年建造的澳門博物館,與大炮台一脈相承地保存著澳門的歷史文化,也是現在澳門的旅遊熱點之一。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大炮台東面山腳下設置了大炮台回廊,外觀具歐陸色彩和現代感,成為連接望德堂步行區至大炮台景點及澳門博物館的中站。大炮台毗鄰中區繁榮地段,城市與歷史文化遺產近在咫尺,彌漫著文化氣息,與澳門人的生活相融。難怪一年一度的音樂盛事《澳門國際音樂節》也多次選擇在大炮台舉行。在繁華中呼吸著淡淡的文化氣息,讓醉人音樂輕輕觸碰神經,真是賞心悅目的文化之旅。

  大炮台回廊

  白鴿巢前地距離大三巴牌坊約10多分鐘步程。對比遊人如鲗的大三巴牌坊,白鴿巢前地就顯得寧靜多了。來到這裏,旅客可參觀白鴿巢公園、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以及對面的聖安多尼教堂。各點全屬「澳門歷史城區」的歷史建築。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白鴿巢公園在很久以前,是葡籍富商的大宅,其飼養的白鴿漫天飛舞,大宅遠觀貌似巢而得名。公園附近生活的以中國人為主,卻由於葡萄牙著名詩人賈梅士曾在這裏寫下不朽史詩《葡國魂》,使公園彌漫著一片葡國情懷。地上還有10幅以《葡國魂》史詩為題材的葡式石砌圖。廣場設有噴水池及大型藝術雕塑「擁抱」。白鴿巢公園偶然會舉行露天音樂會,還有一年一度的聖安多尼聖像巡遊。  公園側一幢具有南歐建築風格特色的2層建築物,建於1770年,原址是巨富俾利喇 (Manuel Perreira) 的別墅。20世紀60年代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館,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  旁邊的基督教墳場,則埋葬著多位來華的名人,最著名的有居澳20余載的英國畫家喬治‧錢納利 (George Chinnery)、首位將聖經翻譯為中文的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 等,墳場內的教堂也以其命名。這些統統都遺留著昔日西方的氣味,中西文化在這裏藉著時空交錯而融合。

    東望洋炮台:走到澳門半島最高點

  燈塔,讓人想到一望無際汪洋大海,繼而浪漫感覺襲上心頭。她佇立在澳門半島上最高的山巔東望洋山已超過140年,堪稱中國沿海第一塔,更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海岸燈塔。她與具有370年歷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以及松山防空洞等組成東望洋炮台,現為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其中一個歷史建築。

繁華舊夢之澳門行(三)

  「澳門歷史城區」大部份建築物集中一起,而東望洋炮台則遠離至東望洋山頂上。建議大家好好把握登上因「港務局日」而一年一度開放的燈塔。從回旋樓梯直上塔頂,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以及「澳門歷史城區」,無敵景致盡收眼底。

 

[Hopetrip聲明]發表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參考信息。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閱讀:

Fatal error: Uncaught [XSException] ../../../wwwapp/xunsearch/sdk/php/lib/XS.php(2500): Connection refused(C#111, localhost:8384) thrown in /www/wwwapp/xunsearch/sdk/php/lib/XS.php on line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