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聖潔的教堂、香火鼎盛的廟宇、錯落有致的騎樓……澳門,這座歷史的名城,正以獨特而厚重的歷史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
穿梭於歷史建築群中,走在鋪著葡萄牙式黑白石塊的老街上,我們讀懂了一個又一個關於澳門的故事。
“大三巴”的故事
來到澳門,不少遊客首先就要一睹“大三巴”牌坊的風采。
“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聖保祿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先後經歷3次大火,為何這個教堂的“命運”如此不公?一些好奇的旅客從老一輩澳門人的口中,聽到了有趣的解釋。
原來“大三巴”旁,還有座不起眼的哪咤廟,腳踩風火輪的哪咤,怎能容忍一個洋神仙騎在自己頭上?於是,哪咤一怒之下,一把火燒了這座洋教堂。聽罷,令人忍俊不禁。
故事歸故事,如今的“大三巴”,已經成為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它的矗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遠去,也見證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媽祖娘娘的傳說
媽祖,與澳門這個海濱小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千百年來,島民敬重媽祖娘娘,把她當做保護神。
媽祖生平有許多傳說,據《天後誌》記載的有15則,據《天妃顯聖錄》記載的有16則,導遊們最常說的有兩則。
很早以前,有艘福建商船運貨赴澳,中途經娘媽閣時忽遇狂風,忽然媽祖出現,接著就風平浪靜,商船平安,有驚無險,因而人們認為媽祖已抵澳門。這個故事在媽祖閣中的碑記上也能找到。
還有更神奇的,澳門居民說起這件事,仍記憶猶新。上世紀80年代,媽閣廟內的“正覺禪林”深夜突然起火,整個殿宇被燒塌,而在神龕中央的媽祖神像,僅被煙火熏黑,塌下的橫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絲毫無損。
十月初五街的由來
十月初五街舊稱泗孟街,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發生革命起義,顛覆帝制樹立共和國,後來澳葡政府為紀念此事,將當時最繁華的泗孟街更名為十月初五街,並將每年的10月5日定為澳門公眾假期。
其實“初五”一詞是澳葡當局為了逢迎中國人,把月頭日子冠“初”字的習慣而作,並非農歷上的“初五”。
居住在司打口的街坊梁老先生對記者說,十月初五街以前人流熙來攘往,各大行業都在這裏開設店號,煞是熱鬧。可惜歲月變遷,現在有很多有名的商鋪也已經停業,如當時非常有名的六國茶樓和杏林莊酒廠,都因種種原因而停業,令人惋惜。
為了振興這條街道,澳門特區政府2002年時實施相關發展計劃,冀望重振十月初五街昔日的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