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在1910年於香港薄扶林開始建立,並在1912年正式辦學,是香港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是一所擁有十大學院的綜合型研究大學。創立以來一直采用英語教學,在法律、心理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表現突出。 港大雖小,卻保留了不少古建築,還有東閘入口處的港大美術博物館,免費入場,值得來參觀參觀。 袖珍荷花池 月明泉 寧靜一隅 最氣派的本部大樓(Main Building) 大樓以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模式的花崗石柱廊所支撐,頂部則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西方建築風格。本部大樓曾經是文學院的大本營,張愛玲便曾於1939年在這裏的文學院就讀。典雅的建築也令本部大樓成為港大學生拍攝畢業照的首選地。而陸佑堂是指本部大樓二樓的大禮堂,是大學舉行活動的地方;該禮堂見證過不少歷史時刻,最為矚目的就是一九二三年剛卸任中華**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重臨香港,應邀在此發表演說,直言香港是孕育他學養和革命思想的地方。現今大學每年頒授榮譽學位都在這座禮堂舉行,此外亦不時舉辦音樂會和其他文化活動,電影《色,戒》便曾在此取景拍攝。 孔慶熒樓,於1919年落成啟用。其外部自1985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古跡。原為港大學生會大樓,現為文學院音樂系所用。 港大的大門就是這麽寒磣(這是低調) 梅堂,屬愛德華式建築風格,初為宿舍,現改為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通識教育部及寫字樓。 後山的參天大樹 從梅堂一直往上走,可以到達校長的家。 PS.校長的家在克頓道旁邊,走克頓道上山可以抵達山頂。 儀禮堂,與梅堂基本一致。 本人認為唯一能與本部大樓比擬的是,港大本部校園之外(遠得很)的大學堂。 香港大學大學堂是一座屬於香港大學的古老建築物,位於港島龍虎山薄扶林道144號,鄰近薄扶林水塘,其外部為香港法定古跡。該建築物本來是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林柏(Douglas Lapraik)於1861年建成,並將之命名為杜格拉斯堡(Douglas Castle),以作為其公司總部及其寓所之用。1894年,巴黎外方傳教會(the Societe Des Missions Etrangere De Paris)購入該建築物,並易名為拿撒勒樓(The Nazareth House)。拿撒勒樓遭到大規模修葺及重建,更加建了一所印刷工場,印刷工場在其後期間內印刷了六萬多本由二十八種文字編成的天主教書目流傳亞洲各地,全東南亞第一本中文聖經亦出於此。香港日占時期,拿撒勒樓及伯達尼療養院分別成為香港仔船塢工人宿舍及日本憲兵總部。教士被逐,而底層休息室以及對出庭園更是當日拷打中國人、行刑及停屍的地方。1953年,巴黎外方傳教會撤離拿撒勒樓。香港大學於翌年將之購入,並於1956年正式用作男生宿舍及命名為大學堂。大學堂是一座揉合了都鐸及哥德式建築風格的華麗建築,外部有設計優雅的梯級,而內部則有古色古香的圖書館及螺旋式樓梯。多套香港電影曾於該建築物取景,包括《流氓醫生》、《玻璃之城》、《生日快樂》。 華麗麗的古堡,內部空間也非常寬廣,有豪華的歐式螺旋樓梯,更能看到無敵港島西海景,這個用來做宿舍實在是。。。有點浪費。(註意外人進不去的) 最後上幾張本部大樓的美圖 香港大學真的很美,有空可以去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