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香港旅遊,時間已經過去了不久,趁著記憶還沒完全破碎,決定記錄下來一些東西。關於香港,之前沒有什麽太多的了解,上世紀港片大火的年代,由於家庭管教很嚴,我也沒有看過太多。臨出發前,我窩在宿舍看了很多香港遊記,惡補的把《古惑仔》系列、《英雄本色》、《賭神》等等看完。很久以前,在那個熱血年幼的年代,我身邊的同學,我的小夥伴,他們熱衷於小馬哥、四大天王,而我只能選擇回家寫作業,然後等著爺爺過來給我輔導功課,接著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很懷念那段時光,那個年代,我基本上不怎麽看電視,準確的說是不敢開電視,因為爸爸說再發現我偷看電視就把電視砸爛。我偷偷聽同學聊電視上的點點滴滴,以示我還沒有與大家脫節。 去香港自由行需要什麽?港澳通行證,錢,時間。僅此而已。 從海關一路過來,放眼車窗外的鋼筋混泥土堆砌的港都麗色,我頓生一種漂泊異鄉的膽怯懦弱之感。於很多人來說,特別是喜愛旅遊的人來說,香港人有一本免簽一百三十多個國家的護照是件很棒的事情,但即使我再愛這裏,她也不是我的家。因為什麽,語言,是的,如果和自己的語言不一樣,走到哪裏也不是家。 我曾困惑重慶大廈為何被冠之以“重慶”之名,是否一如上海的“南京路”?其實,重慶大廈與重慶無關。很多人因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而認識重慶大廈:逼仄,色調曖昧,形形色色面目模糊的人,被按捺的瘋狂並且帶有暴力的艷紅色。在香港,只有尖沙咀重慶大廈才匯聚那麽多的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身著各式T恤、短裙、紗麗、長巾、白袍、包頭,忽忽而現,忽忽而過。每個城市都有重慶大廈,在那裏有不入主流的異色氣味,有人唯恐避之不及,但稍微願意多走一步的,卻發現內裏風光無限,時刻上演著我們沒法明白的生活。 星光大道是香港電影的縮影,但星光大道給我的感覺就是隨處可見搖著旗子的導遊與遊客,全然沒有一絲愉悅的感覺,而且裏面老多人我都不認識。對於我來說,對岸的維多利亞港給我的印象更深刻一點。 《國家地理旅遊雜誌》曾把乘搭天星小輪遊覽維港兩岸譽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而晚上絢麗的維港更讓人驚艷。我不太喜歡這種氣勢恢宏高樓林立的城市,可能因為來自小城市的緣故,一直以來我對大城市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感,是自卑不自信還是懼怕冷漠的混泥土,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
明天,又會是一個新的一天。這句話說得好 |
為什麽出發前要惡補電影? |
新都會廣場的東西挺劃算的,不是敗家子!! |
香港的人很好~~很熱情. |
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