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蘭桂坊一直是香港酒吧的代名詞,每當看到香港電影中出現蘭桂坊的場景,常常讓我浮想聯翩,蘭桂坊到底是一個什麽樣子。為了一探究竟,我到香港後的夜晚就迫不及待的前往蘭桂坊。
蘭桂坊其實是香港的一條小巷,位於香港港島中環皇後大道中南側的山坡上,最主要的區域只是一個成L形的兩條小巷,後來範圍逐步擴大,將周邊連成一片,與德己立街、威靈頓街、雲鹹街、安裏、仁壽裏和榮華裏一起,形成了香港最大的酒吧街。 剛進入蘭桂坊,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就是小坡上的小巷子裏到處都是人,這些人分成兩大人群:泡酒吧的和遊客,很好分辨,端著酒杯站在酒吧門口的,都是泡吧的,滿街亂串的還不停拍照的,就是遊客,我們拿著大大的相機,一看就是剛來的遊客。
一直說香港是一個國際化都市,從蘭桂坊酒吧街可以看得更加明顯,在蘭桂坊街道上看見最多的人,都是外籍人士,雖然大家都是說的英文,不過,從說話的口音可以聽得出,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反而香港本地市民並不多。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我們剛從香港海洋公園出來,沒想到來到蘭桂坊,又到了海洋公園的地盤上,因為蘭桂坊最早的創始人盛誌文就是香港海洋公園的老板。據說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初期,香港特區政府對中環進行改造,盛誌文在這裏開了一家名叫“加利福尼亞”的西餐館。 後來餐廳和酒吧越來越多,營業時間一般從中午到午夜一點,甚至很多通宵營業的,逐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並成為上班一族的最喜歡的聚集地,下午五點到晚上九點,剛下班的人們都喜歡到這裏小聚,喝上一杯。 我們來的時候,正好是萬聖節的前夕,所以蘭桂坊不僅人多,而且酒吧街上更有萬聖節的特色,擡頭望上看去,頭頂上全是骷髏、鬼魂、鬼衣,仿佛行走在“地獄”下面。
泡吧的和遊客也是十分應景,很多人都化妝了前往,看看這些哥們,都是全套的監獄囚徒的服裝,脖子上還帶著鐵鏈子呢。不過街道上不管是何種打扮的人,也不管是不是泡吧的,對於我們拍照看熱鬧的還是十分友善的,只要說想拍照,一定會給你一個姿勢。 當然,我們自己人也有“內鬼”,他倆一直陪著我們從海洋公園到蘭桂坊,不過到了蘭桂坊,立即成為其他遊客抓去拍照的熱門對象,一晚上估計被拍了幾十次,男男女女都想跟他們合影,我站在邊上,看到他們那麽炙手可熱,很有點想收費的沖動。 蘭桂坊的名字很好聽,但我一直不知道其來歷,這次去了才知道,蘭桂坊當時取名的時候,參照了“蘭桂騰芳”的詞語,蘭桂是指芝蘭和丹桂,古代對子孫美稱,而“蘭桂騰芳”意思,清代程允升解釋為“子孫發達,謂之蘭桂騰芳”。當然不知道蘭桂坊的人們子孫發達沒有,但是至少,在這裏開酒吧會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我們一行好幾個人,到了蘭桂坊,都不知所蹤,因為大家拍著拍著邊找自己的最喜歡的地方去了,我也想去找個酒吧去體會一把,但是看見這裏的酒吧家家門口都是人,好多人拿著酒瓶子站在門口喝酒呢。
於是繼續在蘭桂坊附近溜達,先將所有的酒吧門面看一遍再說,哪家好就去哪家,不過拍照確實沒有拍那麽多,因為看見一大堆人拿著酒杯、酒瓶子站在那裏看著你,也不好意思下手拍,畢竟泡酒吧的,還是有點隱私的,於是站在大街中間開拍。
不過這裏確實人太多了,小小街道和巷子擠滿了遊客和去泡吧的客人,不管酒吧大小,都是那麽多的人,而且,從大家在這裏把酒言歡的狀態來看,大多數都是成群結隊去的,幾個朋友和三五知己,到這裏小酌一杯,聊聊天,甚至談談生意,而在酒吧裏面,則多是情侶在約會。 在蘭桂坊的大街小巷中很多都是有些微醉的人,他們有的失落,有的開心,但是蘭桂坊泡吧確實要比內地泡吧來得有激情。但是提醒去泡吧的人們還是要按照自己的酒量來喝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