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去中環的巴士總站坐260公交車上山,去時坐在右側可以看到淺水灣美麗的海灘和依山而居的豪宅,有些房子離公路很近,那院落中的私家泳池在雙層大巴的視線中更像一個室外澡盆,晚間透過窗戶甚至可以看清餐桌上的飯菜......
盤山公路很窄,但車輛的行駛都絕對規矩,我十分敬佩香港大巴司機的車技。
赤柱公交站在赤柱廣場,估計遊客這時正在星光大道和山頂等著香港夜景燈的開啟,赤柱幾乎沒有觀光客,都是一些來浪漫的本港情侶和外國散客,他們中大多為操著純正倫敦音的英國人,他們尋覓和回味的東西肯定更加不同。
遠觀赤柱美利樓和蔔公碼頭
赤柱曾是香港早期臨時行政中心,後來行政中心遷往港島北岸,但赤柱仍然是以英國人為主的住宅區之一。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小鎮總被冠以“風情”二字,去過的人多會念想它的格調悠閑、歐陸風情,念想它的海灘、泳場、異國美食和一些本土舊建築。不過現在,這些都還不是赤柱“風情”的全部。
赤柱的美利樓
我是為了美利樓而來的,美利樓是從港島中環遷建而來的蒼老建築,它的原址是現今中環中銀大廈的所在。1843年,美利樓為早期英國的駐軍而建,樓名即源於當時的英國大臣美利爵士,先後做過軍官宿舍、軍官俱樂部和政府辦事處,二戰期間又一度成為日軍羈留和處決囚犯的地方。城市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往往是古建築遺存的最大矛盾。1982年美利樓原址土地拍賣,由中國銀行以一億元投得,成為當時城中最昂貴的土地,這幢穿越了160多年塵煙、見證了香港由最初的漁港蛻變成現今國際性港口、世界級都市和金融中心歷史的滄桑建築,沒能在它的原址上站立至今。
香港赤柱的美利樓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