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旅遊塔(葡文:Torre de Macau,英文:Macau Tower),港澳地區習稱為觀光塔,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塔。從地面到它的最高點,總高度為338米,1109英尺(56層)。主觀光層位於離地面223米,732英尺高的位置。它是全球獨立式觀光塔第十位的觀光塔,是世界高塔聯盟的成員之一。至於它的全身照我就不暴露出來啦!
這艘船上仿照十六世紀活躍在南美哥倫比亞和加勒比海一帶的“海盜船”建造的帆船長五十尺,寬十四尺,船上配有八門“火炮”,主桅高九米,頂部設有了望台、主桅、斜桅、前桅、尾桅,共掛有五張風帆。由於該船系在露天展出及供遊人參觀,因此在船體右舷設有艙門,方便遊人登船。2001年完工的。
從澳門旅遊塔看葡京賭場, 邪惡帝國啊。
室外露天劇場。。。看起來好巨大的場地呀!
沿著海岸, 我們步行到媽祖廟, 美麗的木提碼頭。。
海邊的紅色球花。。
媽閣廟;被漁伕船民供奉為守護神的媽祖,長久以來備受中國沿海省份百姓 的尊崇膜拜,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澳門媽閣廟位於內港入口不遠處,共 有廟宇四座,香火鼎盛。
澳門最古老的廟宇,已有超過五百年的歷史。其原稱媽祖閣,據說 ,四百多年前,葡國人抵達澳門,於廟前對面之海岬登岸,註意到有一 間神廟,詣問居民當地名稱及歷史,居民誤指廟宇,故此答稱「媽閣」 ,葡人以其音譯成「Macau」,成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整座廟宇包括大殿、石殿、弘仁殿和觀音閣等四幢主要建築,石獅鎮門,飛檐淩空, 極富中國民間特色。媽閣廟傍崖而建,沿山麓迂回小徑,拾級而上,沿著山崖有不少詩 詞石刻,草篆隸,諸體俱備。此外,庭院內有中國帆船石刻浮雕,傳說 娘媽曾乘此帆船自家鄉出海,經歷台風巨浪,平安抵澳。
鄭家大屋;位於媽閣街側的大屋,建築範圍約4,000平方米,由多座不同風格建築及開放空間組成,大小房間達60多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群。建築沿媽閣街方向縱深達120多米,順序布置了大門、仆人房區及主門樓後的兩座並列合院式建築。大屋建材以青磚為主,屋頂平面為連續的中式坡屋頂,建築高度因房區性質不同而有所分別,仆人房區一般為一層高的硬山式建築,局部為平屋頂;主房區建築多為兩層高,間中也有達三層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家後人分居各地各自發展,鄭家大屋多處空間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內居住,出現72家房客的景象。超負荷的使用對建築造成很大的損壞,加上風吹雨打及祝融光顧,令建築飽受摧殘。 我很喜歡園形拱門。
這裏就是側廂房啦!大屋兩房區之間以大內院相連,主房區主要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建築都作兩進深三開間式,其間以水巷分隔,外墻檐壁均有泥塑浮雕裝飾,而墻基則由花崗石砌成。建築入口,特別是兩個主入口,都采用與宅門入口相同的處理手法,但廳堂的位置,則有別一般設於地面層的傳統做法。。。就是大屋的特色之處。。
盛老楞左教堂;中國人做事講求「順風順水」,但求一齊平平安安。歷史悠久的聖老楞佐教堂又名「風順堂」,教堂內設立的風信旗桿,為當時主要靠風力行駛的葡萄牙帆船提供重要指標。「風順」是「風信」粵語諧音,此名一出,讓教堂更具有中國化的親切意味。走上階梯就是聖老楞佐教堂,幹凈的藍天配上黃色的教堂,感覺非常協調。
這棟看起來很舒服, 但不知是何建築物。。蠻喜歡這棟建築物的,很特別。
仁慈堂大樓(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議事亭前地旁邊的磚石建築物,為澳門慈善機構仁慈堂的物業。2002年獲澳門政府授予仁愛功績勛章;2005年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仁慈堂大樓的地下是澳門政府部門公證署的辦公室,二樓則為仁慈堂博物館。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的.藍白色與天空是多麽的調和啊...
M家快餐店。。澳門的M記是不是也和內地那邊不一樣的,多了一份高雅、
發現設計奇特的下水道入口..哈哈~~是不是有點特別呢,完全跟我們內地的是不一樣的,很快時間又過去了,我們以奇特的下水道作為結尾是不是更加的新奇呢!呵呵、、、該走了,有很多景點很多文化我都還沒去了解到的,就留做下一次的借口。。下一次我們再和澳門“再續前緣”澳門!下次我們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