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濃郁歐陸風情的外表下,包裹著紙醉金迷的誘惑都市,骰子撞擊的聲響和教堂悠揚的鐘鳴共同構成了這個城市的基調。 厭倦了窩在空調大巴裏一路風塵仆仆的旅行方式後,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從海上登陸澳門。在深圳福永碼頭踏上TurboJet快艇後,只用了1小時10分鐘左右就順利抵達了澳門的新港澳碼頭。從規模上看,這座碼頭在澳門的對外交通中占據了顯著的地位,也可以看做是對殖民時期葡萄牙航海傳統的繼承。 走出碼頭後,可以很容易的在顯著位置發現來往於澳門各大賭場和酒店的免費豪華大巴,但為了讓澳門之行更加緊湊和充實,我們沒有先去酒店,而是直接向就近的東望洋松山公園進發。在繞者偌大的公園轉了半圈之後,我忍不住開始詛咒這些所謂的地圖,沒有一個畫出了公園的大門方向…… 最後只好請Taxi為我們領路,才輾轉跨進公園。攀上山頂後,我們見到了作為早期澳門標誌之一的“東望洋松山燈塔”。雖然看起來著實很不起眼,但遙想當年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所見證的澳門外港滄桑變遷,卻也讓人禮敬之情油然而生。 燈塔旁緊鄰的就是“聖母雪地殿教堂”,這是一座歷史相當悠久的教堂,不過隨著燈塔的荒棄,也僅僅作為一個旅遊景點保留了下來。(關於教堂的介紹留待另一篇中詳述)燈塔和教堂所在的平台上還陳列著一門大炮,那麽這裏自然就是“東望洋炮台”了。地圖中標註的三個景點原來就擠在這麽不足一百平米的小小露台,還頗費我們在“Z”字型的蜿蜒山路上花了那麽多力氣…… 下山之後已經快2點了,饑腸轆轆之下,趕緊打的直奔澳門著名的東南亞美食聚集區——三盞燈。這裏的小巷透著濃厚的東南亞集市風情,夾雜著路邊那些不時帶著南亞口音的吆喝,就仿佛一下子置身好萊塢電影中時常出現的泰國等地的布景中了。找了一家看起來頗有些老字號味道的緬甸面館,點了一份最具特色的“咖哩雞撈面”,配上一瓶店家招牌特釀的香濃豆漿,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到酒店check-in之後,卸下沉重的行囊,便開始了澳門舊城區之行。 此行的起點是澳門的民政總署,這是一棟典型的葡式風格建築,透著莊重與簡樸的氣息。從民政總署的正門方向望過去,就是著名的議事廳前地。地面波浪式的地磚鋪設就是議事廳前地最獨立的一道風景線,它一直延伸到聖母玫瑰堂和更遠處的大三巴牌坊,正好是澳門舊城區旅遊線路的主軸。 這一帶集中了澳門舊城區的幾大代表建築以及澳門最富盛名的幾座教堂,是澳門歷史風貌和宗教建築的濃縮展現。其中的“盧家大屋”是一座保存最為完好的澳門傳統富家大宅,建造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後經過澳門政府的修葺,完整的還原了初時的風貌。這是一座古舊的典型民居,為三間三進、上下兩層的格局,建築風格上則兼用了中西方的裝飾手法,既有中國傳統的雕棱和飛檐,亦有融入了歐洲特色的青花瓷、鑄鐵欄等。偏廳門檐上精巧的灰塑雕圖充分展現了當時富貴人家對細節藝術的追求和鐘愛。 在參觀了眾多教堂和宗教展館後,我們來到了舊城區線路的最後一站——“大三巴牌坊”,這也是被旅遊宣傳用的最多澳門標誌性景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這樣一座看似宏偉的建築完全就置身在鬧市之中。說它看似宏偉,是因為當你拾級而上到達牌坊之前時,卻也感受不到那種期待之中的氣勢感。不過,你要是了解到它的由來歷史,自然就可以釋然了。從大三巴牌坊旁邊的小道上山,就來到了澳門最大的炮台群——“大炮台這裏同時還坐落著澳門的市立博物館,不過由於時間關系,博物館已經在我們來之前打烊了。從外面看去,這是一座很正統的葡式建築,甚至可以說造型有些呆板。(簡直就一個方盒子嘛……) 下山之後,我們在就近的“咀香園餅家”品嘗了澳門地道的葡式蛋撻。話說這葡撻還真是跟在麥當勞吃到的蛋撻不同,外層酥軟的襯底是采用類似千層餅的烹制手法,一咬下去,入耳的滿是松脆;中間蛋撻部分烤的嫩軟恰到好處,入口稍卷即溶,險些害的舌頭慘遭牙齒的因妒生恨…… 在店家的盛情邀請下,我們又免費品嘗了其招牌的“鳳凰紫菜肉松卷”。嗯,我不敢再說下去了,怕是今晚要因此失眠了。 夕陽的余暉已經悄然離去,只剩下逐漸亮起霓虹燈的街道。我們第一天的澳門漫步也基本告一段落,但澳門真正刺激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